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通过脑内定位注射3-硝基丙酸(3-NPA)建立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模型,探讨远期神经行为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方法 新生5 d(P5)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PA组)与假手术组(PBS组),脑立体定位仪定位于左侧脑室上方胼胝体,分别注入等量3-NPA和PBS,造模后1、2、3、9 d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切片作HE染色;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体重、睁眼时间等生长发育情况;P29-30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观察两组大鼠肢体肌力、随意运动、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P30行MRI检查.结果 NPA组大鼠术后睁眼时间延迟,体重增加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NPA组大鼠P6、p7、P8 NPA组注射3-NPA侧皮质下及脑室周围白质出现不同程度疏松及液化灶,P14时出现同侧脑室明显扩大,PBS组无明显变化;神经行为学检测实验组鼠肢体肌力、随意运动、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假手术组减退,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 MRI检查显示NPA组脑内注射侧脑室周围局部有脑组织软化信号改变.结论 P5大鼠脑内注射3-NPA制作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能真实地模拟在体病理改变,经神经行为学检测与临床症状相符,MRI检查可显示脑白质损伤的解剖形态学变化,作为诊断PVL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操作简单?成本低?便携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的小型化现场病原体检测系统,实现在传染病疫情爆发现场对传染病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设计一款封闭式病原体检测卡盒,可进行一体化病原体核酸检测,并创新性地采用3D打印技术对该卡盒进行迭代设计和制造?在此基础上,研发与之配套的全自动便携式核酸检测系统,整套系统可自动化完成病原体核酸的单重检测或多重检测?结果:在卡盒和全自动便携式核酸检测系统设计完成后,分别对其进行各项性能的测试,如卡盒的气密性和移液性能,混匀性能等,测试结果均能满足病原体核酸检测的要求?以百日咳杆菌为代表,将整套系统应用于实际的病原体核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卡盒系统可自动化完成核酸检测?结论:该系统能够成功地完成现场传染病从样本输入到结果输出的自动化一体化检测过程,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4-溴-2,2-二甲氧羰基-丁酸甲酯为原料合成新型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方法 采用2-氨基-6-氯嘌呤位置有择烷基化反应,缩合产物不经分离直接脱羧、还原、酰化、水解得到目标产物。结果 总收率由文献的27%提高到33.1%。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结论 该工艺简化了后处理操作,降低了原料成本,更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对围生期缺氧导致惊厥的新生大鼠(生后10 d)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新生大鼠随机分成缺氧-生理盐水组、缺氧-LTG组、常氧-生理盐水组和常氧-LTG组4组.缺氧-生理盐水组(n=26):用梯度缺氧方法制作急性缺氧模型(氧浓度低于4%),缺氧前0.5 h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缺氧-LTG组(n=26):腹腔注射LTG(20 mg·kg-1),0.5 h后放入同上的缺氧装置;常氧-生理盐水组(n=26):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放入常氧浓度的相同装置;常氧-LTG组(n=26):腹腔注射LTG后放入同上的常氧浓度装置.尼氏染色评估惊厥发作1 h后及生后30 d大鼠的细胞丢失情况,Timm染色观察生后30 d大鼠的苔藓纤维发芽情况,戊四氮测量生后30 d大鼠的惊厥敏感性.结果: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惊厥发作1 h及生后30 d的两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神经元丢失.缺氧-LTG组在围生期缺氧惊厥的程度及敏感性与缺氧-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常氧两组均未见惊厥发作.但在生后30 d,缺氧-LTG组大鼠对戊四氮的惊厥阈值较缺氧-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5),较常氧组降低(P<0.01),常氧两组间无差异(P>0.05).缺氧-LTG组大鼠在生后30 d时,齿状回颗粒上层的苔藓纤维发芽分数较缺氧-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但与常氧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拉莫三嗪对围生期缺氧导致惊厥的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降低了大鼠对化学致痫药物的敏感性,并且阻止了远期发展为癫痫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DNA芯片是一种新的高通量DNA分析检测技术。DNA芯片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针集成在基片上 ,通过与标记的若干靶核苷酸序列杂交 ,可以对生物细胞或组织中大量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DNA芯片的制备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点样法和在片合成法。本文初步探索了以氧化还原电解脱保护法为特征的电助基因芯片制备方法 ,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生物芯片这一名词是80年代初提出来的,最初主要是指分子电子器件。美国海军实验室研究员Carter等一批科学家试图把有机功能分子或生物活性分子进行组装,构建微功能单元,实现信息的获取、贮存、处理和传输等功能,研制仿生信息处理系统和生物计算机。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分子电子学"这一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纳米金标记法在DNA检测及基因芯片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DNA介导的纳米金颗粒的组装研究受到广过重视,烷疏基修饰的寡核苷酸可与纳米金共价结合,形成的探针可与目的多核苷酸序列杂交,纳米金颗粒被可逆组装成超分子结构,聚集过程伴有红色到蓝色的颜色变化,由此衍生出比色法检测特定DNA序列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灵敏度,与银染法结合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可用于斑点亲交、芯片检列等领域。本文对该方法的原理、操作过程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利用液体石蜡作粘合剂制成碳糊电极(CPE),根据铜与邻苯三酚红(PGR)生成的络合物在CPE上的吸附特性,建立了测定铜的吸附溶出伏安法。考察了最佳底液条件,共存离子的影响,测定了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二次导数溶出峰电流与Cu2+浓度在2.0×10-9molL~4.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9molL。方法应用于人血清样中铜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叶酸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胃癌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分析170例胃癌病人和性别、年龄配对的140例正常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基因型及其与胃癌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对照中,MTHFR基因677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9%、40%和12.1%,而在胃癌病人中分别为35.9%、45.9%和18.2%。在病例组中677(CT+TT)变异型基因者占64.1%,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52.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X^2=4.54,P〈0.05)。与677CC基因型者相比,变异型基因者和下r型基因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分别高1,67倍(OR为1.67,95%CI为1.06—2.64)和2.67倍(OR为2.67,95%CI为1.382—5.341)。A1298C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进一步分析发现,1298变异基因型与677变异基因型之间有协同作用。携带MTHFR677TT/1298AC基因型个体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MTHFR677CC/1298AA基因型个体的3.684倍(95%CI为0.829~25.776)。结论:MTHFR单核苷酸多态是胃癌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传统将成像装置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制约了生物芯片技术适用的范围。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的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是生物芯片发展的趋势。 目的:实现高速高分辨的实时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微处理器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协同工作的生物芯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以满足生物芯片在进行高速高分辨率检测时对系统实时性的较高要求。介绍系统的硬件结构和接口设计,并着重讨论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在生物芯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上提出了新的构建方法。 结果与结论:将微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相结合设计,通过接口驱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数据采集程序的编写,经QuartusII下的时序仿真,该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在较高分辨率和较快扫描速度下,实时地进行荧光数据采集。且这种设计方式有效解决了以往采集系统中存在的软硬件过于庞大和复杂的问题,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