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射频消融术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心肌的损伤程度。方法:测定4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2 h,24 h的血清CTnT、CK-MB、MYO。结果:6例MYO超过正常值(P〉0.05),10例CK-MB超过正常值(P〈0.05),8例CTnT超过正常值(P〈0.05),其中CK-MB、CTnT均超过正常值6例(P〈0.05)。左侧较右侧消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心肌损伤程度与消融部位关系最为密切,与放电时间、消融功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波离散度反映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 ,它和最大P波时限一样是预测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本研究在体表心电图的基础上 ,结合食管导联心电图 ,探讨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最大P波(Pmax)、P波离散度情况。1996年~ 2 0 0 0年 12月就诊的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46例 ,男 36例、女 10例 ,年龄 46± 8(2 6~ 6 9)岁 ,房颤病史 8±3 .0 4(1~ 14)年 ,每年发作 1~ 16次 ,持续约 4min~ 4天。对照组 38例 ,男 2 7例、女 11例 ,年龄 44± 6 (16~ 70 )岁 ,均无房颤病史。两组患者经病史、体检、X线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在临时起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 8例需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 ,首选锁骨下途径 ,一次不成功改为锁骨上途径。记录二组中两种穿刺方法的例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老年组 76例中有 2 9例改行锁骨上途径 ,非老年组 3 2例中有 1例改行锁骨上途径 (P<0 .0 5 ) .经锁骨上途径并发症 6例 ,经锁骨下途径并发症 12例 (P>0 .0 5 )。结论 合并肺气肿且需紧急起搏的老年人宜首选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 ,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安全、可靠的 ,适用于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几个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但目前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过于谨慎,多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主要是担心用量过大会加重心力衰竭.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达到预计心率为目标剂量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对非瓣膜性心脏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前景.方法 连续统计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于我院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资料22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与文献荟萃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均首先采取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成功217例,成功率98.6%;失败3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及治疗总成功率100%.桡动脉穿刺成功217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74例,另143例显示有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管腔狭窄≥70%),其中单只病变50例(35.1%),双只病变71例(50.4%),多只病变22例(14.5%),对229处靶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植入支架265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7±1.8)d,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为人民币5065~82 677元,平均(30 566±25 208)元,与文献荟萃资料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因胸痛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UAP的患者52例,分别检测症状发作后18h和症状缓解96h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计算差值比。对UAP患者随访30天,记录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差值比对UAP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NT-proBNP差值比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NT-proBNP差值比为0.99时,其预测UAP患者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81.8%。结论:NT-proBNP差值比可用来预测UAP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可作为筛选高危病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农村脉压分布特点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脉压在农村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2004年辽宁省阜新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35岁),共41 676人,分析脉压在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血压水平分布频率,以及不同脉压水平脑卒中分布特点。结果(1)不同性别脉压分布最高频度均为40~49 mmHg;(2)随着血压的增高脉压的分布频率也在增高,血压正常人群,脉压为40~49 mmHg分布频度最高,在血压Ⅰ级人群中脉压为50~59mmHg分布频率最高,在血压Ⅱ级人群中脉压为70~79 mmHg分布频率最高,在血压Ⅲ级人群中脉压为80~89 mm-Hg分布频率最高,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3)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分布频率逐渐增加。(4)校正其他因素后脉压为60~69 mmHg者脑卒中患病率增加,且独立于收缩压。结论脉压随着年龄和血压的增加而升高,脉压为60~69mmHg者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医院内工作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004—2006年本院898名中老年职工不同性别、年龄、不同职业之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及治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不同职业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工作者治疗率高于其他职业;不同年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工作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比机关干部、工人高,这可能与医生职业的高度紧张有关;同时,医务工作者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高,与医务工作者有较强的健康意识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年,不能平卧1周子1997年1月28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8年。入院体检:T37.7℃,P105次/min,R28次/min。BP20.0/14.0kPa。半卧位,呼吸急促,口唇发组,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少量干鸣音,心尖搏动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5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60 mg每日2次口服)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90 mg每日2次口服)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PLT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196例成功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MI病人,随机分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详细记录病人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结果低剂量替格瑞洛组住院期间及随访至1年MACCE发生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2组小出血(8.4%比18.6%,P=0.061)和大出血发生率(1.1%比2.9%,P=0.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小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16.8%比36.9%,P=0.002),大出血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比3.9%,P=0.37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1年无MACCE生存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结论AMI病人PCI术后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较常规剂量相比,不增加MACCE事件发生率,同时可降低小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