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近二十年来的中国专利信息为依据,分析石吊兰实际应用情况,显示其疏散表邪等功效为已有文献所未载.启示土家药物应用具有巨大潜力,实践是认识和完善药物功用的根本途径,促进民族医药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提高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精神压力增高等因素使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乳腺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种并长期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的178例低位直肠癌行3D腹腔镜Dixon术并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技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178例患者在3D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成功重建盆底腹膜。手术时间(150.78 ± 30.20)min,重建盆底腹膜时间(18.13 ± 6.71)min,术中出血量(61.00 ± 12.67)ml,术后住院时间(10.34 ± 2.65)d,术后下床时间(2.85 ± 1.14)d,回肠造口通气时间(2.96 ± 0.83)d,术后进食时间(3.45 ± 1.30)d,术后拔管时间(4.69 ± 1.71)d,术后远切缘(2.87 ± 0.70)cm,术后环周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粘连性肠梗阻、放射性肠炎及盆底腹膜裂口疝等并发症。 结论3D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术并术中盆底腹膜重建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付正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84+186-184,186
目的观察并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方法以8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脾切除术前和术后每2日监测血小板变化,持续2~6周,术后血小板升高至400×109/L以上者,单独或联合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有血小板计数异常升高,多数在药物治疗后2~6周降至400×109/L以下。结论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升高,及时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物可避免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加而引起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结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ell Search技术检测未经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数量,并观察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32例首诊为结肠癌患者中,术前外周血检出CTCs阳性13例,阳性率40.6%;CTCs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无关;与结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脉管侵犯相关(P<0.05),TNM分期高(Ⅲ+Ⅳ)患者的CTCs阳性率显著高于TNM分期低(Ⅰ+Ⅱ)患者(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CTCs,提示其临床病理分期也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结肛吻合在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行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低位直肠前切除单吻合器结肛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技巧、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1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90.50±20.71)min、术中出血量(50.69±15.21)ml、术后进半流食时间(2.18±1.03)d,术后住院时间(9.56±2.13)d、术后标本的远切缘及环周切缘为阴性。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腹腔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2例。术后随访1年,吻合口狭窄1例,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选择性施行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低位直肠前切除单吻合器结肛吻合术安全可行,具有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肿瘤细胞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手术前1天、手术后1周胃癌患者CTCs,并与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阐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92例胃癌患者中,术前外周血CTCs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63%;CTCs阳性的胃癌患者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都具有相关性(P=0.02);术后1周60.5%患者CTCs消失或减少,CTCs数量没有变化甚至增多者主要见于TNM分期晚(Ⅳ期)患者。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与其临床病理分期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芦荟提取液芦荟多糖是否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缓解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NBS)诱导的肠炎。 方法用完全随机数字法将30只SD大鼠分成正常组(PBS液灌肠)、芦荟多糖治疗组(TNBS-乙醇液灌肠+肛门注入芦荟多糖)及模型组(TNBS-乙醇液灌肠),每组10只。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取结肠组织进行宏、微观损伤评分及病理学检查;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10、IL-17A、IL-6 mRNA的表达,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5蛋白表达;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芦荟多糖治疗组的DAI、MPO、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浆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浆TSG-6浓度增加。芦荟多糖抑制了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17A、IL-6 mRNA表达,以及转录因子RORγt活化及STAT3磷酸化,促进了抑炎细胞因子IL-10、TGF-βmRNA表达,以及Foxp3+表达及STAT5磷酸化。 结论芦荟多糖可以通过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缓解TNB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低位直肠前切除经自然腔道标本拖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肠道外科2019年5月至10月35例直肠癌患者在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低位直肠前切除经自然腔道标本拖出术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相关结果及术后随访资料。 结果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下顺利完成了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全部顺利出院。手术时间(130.27±42.16)min,术中出血量(105.83±86.20)ml,术中无副损伤,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菌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术后下床时间(2.32±0.35)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7±1.08)d,术后进食时间(3.86±1.41)d,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4.38±1.26)d,术后住院时间(8.21±1.90)d,淋巴结清扫数目(18.98±3.11)枚,术后肿瘤远端切缘(2.81±1.03)cm,术后肿瘤近端切缘(12.39±2.30)cm,术后环周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系膜完整,未出现直肠系膜破裂,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通过引流痊愈;术后未出现盆腔感染、肺部、泌尿系感染、肠梗阻、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未发现明显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和便失禁。 结论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低位直肠前切除经自然腔道标本拖出术近期疗效较好,安全可行,具有很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例术前均误诊。7例均经手术治疗,4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诊断、合理地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