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基因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但舌癌基因治疗的研究报道极少。目的:构建含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基因功能结构域的融合基因TFL,稳定转染入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中,检测建系细胞T-TFL的生物学性状,探讨一种更有利于舌癌患者治疗期及治疗后期内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设计:以诊断为依据,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完成,研究对象为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建系。干预:反转录PCR获得人FADD及TNFR1基因cDNA,重组PCR法构建含二者功能结构域的融合基因TFL,通过阳离子脂质体法稳定转染TFL基因入Tca-8113细胞中。主要观察指标:Westem blot检测融合蛋白TNFR1/DED表达,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等检测T-TFL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获得了人FADD及TNFR1基因并构建成功融合基因TFL,转染入Tca-8113细胞后,能表达融合蛋白TNFR1/DED活性,且T-TFL细胞与亲本Tca-8113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结论:T-TFL细胞能表达融合蛋白TNFR1/DED活性,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舌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年7月~2009年6月12例人工听骨植入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失败原因为术中人工听骨植入后周围没有足够的空间或未妥善固定,移植鼓膜生长过程中外移,鼓室中积血纤维化和钙化,人工听骨脱出,胆脂瘤复发,人工听骨较短、鼓室黏膜损伤较多造成鼓室粘连,因咽鼓管不良造成术后不干耳等。10例重新植入人工听骨后随诊1~3年,听力未下降。2例行乳突根治术者术后5周干耳,无面瘫、脑脊液漏、感应神经性耳聋等并发症。结论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术中彻底清除病变,保证人工听骨放置角度、长度及与镫骨连接的松紧度合适,使人工听骨与鼓膜良好接触,术后规范换药,是人工听骨植入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大部分患儿能很好控制病情,但仍有部分患儿在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后出现肺部哕音难消失或不消失的情况.为此,我们加用肺部高频热疗和肺部超短波理疗促进肺部哕音消失,改善临床症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856例856眼,分别测量其术前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及基质床厚度;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观察屈光状态的变化,分析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的差异,屈光回退的可能原因。结果: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准分子激光机显示理论角膜切削深度深22.15±7.23μm。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在术后6mo以后趋于稳定。屈光度数回退量与年龄、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结论:LASIK手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稍有差异,充分考虑这点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掌握术中的实际切削深度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p53 ser249突变对小鼠EF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p53 249编码子突变对小鼠EF细胞p53功能和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在小鼠ES细胞p53基因249编码子中引入点突变.使编码子249由Arg变成Ser,根据同源重组规律采用PCR或Southern方法筛选带有p53 249突变的阳性ES细胞,并通过测序确定该ES细胞的p53 249编码子已经由Arg变成Ser,然后将含突变而不含筛选标记的ES细胞微注射到从Hprt-/-小鼠收集的囊胚中,将注射过的囊胚植入假孕的雌性小鼠子宫,到第14天取小鼠胚胎EF细胞,用含HAT的培养液[DMEM含10%FCS,glutamine,antibiotics,50 mM mecaptoethanol,和HAT(0.016 mg of hypoxanthine/ml,0.01 mM aminopterin,0.0048 mg of thymidine/ml)]筛选出从ES细胞分化而成的MEF细胞,经测序证实该细胞含有249 Arg到Ser的突变后,该细胞用于研究.利用细胞流式仪检测该突变对MEF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1)用UV处理EF细胞后,含p53 249编码子突变的EF细胞凋亡百分数,较含野生型p53的EF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减少(P<0.05).(2)用UV处理EF细胞后,含p53 249编码子突变的EF细胞对UV诱导的G1/G0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减弱.(3)用UV处理细胞后,含p53 249编码子突变EF细胞的p53的表达,与含野生型p53 EF细胞p53的表达没有差别,但含p53 249编码子突变EF细胞的BAX和p21的表达,较含野生型p53 EF细胞的BAX和P21的表达减少.结论 p53 249编码子突变可以减弱p53在uV诱导MEF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但对p53的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探讨不同手术吻合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 8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取平卧位睡眠;B组40例,采取上身抬高30°~40°仰卧睡眠。监测患者24 h食管pH值。同时比较A组采用不同吻合术式患者24 h pH监测结果。结果 A组患者反流次数、时间>5 min反流次数、单次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pH<4的百分数、DeMeester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套入式吻合组和端侧吻合组患者反流次数、时间>5 min反流次数、单次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pH<4的百分数、DeMeest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均存在胃食管反流,上身抬高可明显减少胃食管反流,套入式吻合与端侧吻合方法均不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术式的改进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研究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基因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KS)p53基因249编码子中引入点突变,使编码子249由精氨酸(Arg)变成丝氨酸(Ser),然后将含突变的Es细胞显微注射到Hpn-/-小鼠囊胚中,将注射过的囊胚植入假孕的雌性小鼠子宫,到第14 d取小鼠胚胎纤维母细胞(EF),用含HAT的培养液筛选出从ES细胞分化而成的鼠EF细胞,经测序证实细胞含有由249 Arg到Ser的突变.用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IR)或紫外光(UV)分别照射ES或EF细胞,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突变对小鼠ES细胞周期及对ES和EF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用IR处理ES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细胞对IR诱导的G1Go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减弱(P<0.05).用IR或UV处理ES和EF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凋亡百分数较含野生型p53者明显减少(P<0.05).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p53的表达与含野生型p53者差别不明显(P>0.05);但其bax和p21的表达,较含野生型p53的细胞表达减少(P<0.05).结论: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可减弱p53在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中的作用,但对p5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三种重构型人caspase—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肠杆菌并诱导其表达。方法:将人caspase—8催化结构域基因及两种大、小亚基基因次序颠倒的重构型人caspase—8基因克隆人原核表达载体pBV220,转染大肠杆菌并诱导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三种重构型人caspase—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肠杆菌后,经温度诱导,重构型人caspase—8基因获得了高效的表达。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三种重构型人caspase—8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人颗粒酶B基因的可诱导表达载体 ,并将其在Hela细胞中诱导表达 .方法 :用PCR法获取人活性型颗粒酶B基因序列 ,克隆入pIND诱导表达载体中。将其与辅助质粒pVgRXR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Hela细胞后 ,用G4 18和zeocin筛选建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确定蜕皮激素A最佳的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 ,并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及细胞骨架染色等方法观察 ,表达的活性型颗粒酶B对Hela细胞形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 :获得可诱导表达人活性型颗粒酶B基因的Hela细胞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 ,30 μmol/L蜕皮激素诱导 5d时目的蛋白表达最强 ,同时观察到Hela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出现多核大细胞及固缩小细胞 ,并且细胞生长受到抑制。骨架分析进一步显示 ,多核大细胞的骨架发生异常。结论 :活性型颗粒酶B的可诱导表达系统的建立 ,为进一步研究颗粒酶B的生物学效应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133例婴幼儿肺炎患儿在门诊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沐舒坦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满意,病程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