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肠癌脾虚证p53, 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结肠癌脾虚证与p53, Bcl-2, 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揭示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证的物质基础.方法: 选择进展期低分化结肠腺癌61例,辨证分为脾虚组与非脾虚组,对其主要症状进行半定量积分,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理组织中p53, Bcl-2, Bax蛋的表达.结果: 脾虚组患者p53, 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脾虚组(P<0.05),Bax蛋白阳性表达脾虚组低于非脾虚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脾虚患者症状积分与p53, 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Bax蛋白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非脾虚患者症状积分与p53, Bcl-2, 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结肠癌中医证型与p53, Bcl-2蛋白的差异表达有关,p53, Bcl-2蛋白是结肠癌脾虚证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勤求古训,孜孜不倦的好学品德;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创新思想;身体力行,讲究实效的实践精神;济世救人,舍生忘我的崇高医德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传染病学家丰富的医疗实践和系统的医学理论及崇高医德,并指出,古代传:染病学家的理论在今天抗击非典中仍有独特的良好效果,并认为,在抗击非典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他们以无畏的勇气为病人驱赶病魔带来的伤痛,用博大的爱心给病人送来祥和的人间温情,以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实际行动,控制了疫情大面积的蔓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正是我国古代医家崇高医德在当代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美容外科的道德规范与医疗美容纠纷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美容外科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分析了我国美容外科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医疗美容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是我国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与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伴随中,已从过去单一的辨证论治发展到今天利用现代的诊断手段和实验方法,采用预防与治疗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并重、扶正与祛邪并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整体治疗改善全身状况、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抗复发与转移、干预癌前病变及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临床症状等,从而稳定病情,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等,有效地提高了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例1,李某,男,68岁。胃痛1年余,经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侧有φ6.0mm大小之黄色斑块,粗糙,周边充血。胃窦粘膜变薄,透见血管,红白相间,灰白为主,并行活检,诊断为胃黄斑瘤,萎缩性胃炎。曾用摩罗丹,维酶素等治疗无效,故延中医诊治。1993年3月16日初诊,胃脘刺痛,痛处不移,反复发作,痛剧时出汗,难以忍受,胃纳减少,日渐消瘦,腰膝酸软,虚弱无力。眶周晦暗,舌有紫斑,苔厚,脉弦涩。辨证:久病肾气亏损,运血无力,导致血瘀内停,证属血瘀胃痛。治宜补肾益气,活血祛瘀。方用补骨脂、仙灵脾、牛膝各10g,党参、白术、当归、红花、元胡、内金各9g,赤、白芍、桃仁各12g,枳壳、炒柴胡、川芎各7.5g,莪术6g,生草3g。水煎服,2/日,5剂。二诊,胃脘剧痛减缓,加乌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 ,除了加强硬件建设 ,医德的好坏也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为此 ,笔者认为对医德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低层次上 ,而要提高到能否使医院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求得发展的深层次认识。1 良好的医德是医院走上市场的通行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实现医疗产品的价值 ,使其使用价值得到现实体现 ,最终都取决于医疗产品必须在市场上卖出去。一个医院的成名 ,不是靠广告打出来的 ,而是靠精湛的医术和优质服务创出来的。随着医患的供求关系的变化 ,过去那种病人围绕医院转的传统模式 ,已经逐步转…  相似文献   
7.
于晓原  于映谋 《陕西中医》1994,15(11):510-510
<正> 白某,男,53岁。1989年6月13日因食生冷致上腹剧痛,发热与呕吐等。白细胞计数24.0×10~9/L,中性0.98,血淀粉酶128温氏单位,以急性胰腺炎住某院治疗2个月病情转危,仍有发热,上腹痛,呕吐,大便不通畅及虚弱无力等。同年8月12日遂住我院。B超:胰头厚3.2cm,体1.9cm,尾1.5cm,形态不规则,分布密集强光点。胆囊6.5×2.5×2.2cm,壁厚0.8cm,胆内散在光点浮动。肝脾图形正常。钡餐检查:十二指肠降段纤细、不规则,钡剂呈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女性青春期及更年期的多发病 ,自1 998年来 ,我们采用自拟止漏固崩汤调摄冲任、补肾平肝 ,治疗该病 5 4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年龄最大 46岁 ,最小 1 5岁 ,平均 3 5岁。病程 1 5天~ 2年 ,平均0 6年。漏症 49例 ,崩症 5例。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异常子宫出血。出血时间长达2周以内者 2 9例 ,2周~ 1月者 1 7例 ,1月以上者 8例。出血量以市售妇女卫生巾包数 (1 0片装 )为计 ,每次用卫生巾 3~ 5包者 3 8例 ,5~ 8包者 1 6例 ,均除外全身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参芪血府逐瘀汤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临床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以2017年8月~202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中医科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100例气阴两虚血瘀型DCM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100例气阴两虚血瘀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参芪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检测心脏功能指标[心脏彩超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另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等情况。 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心功能LVESD、LVEDD、LVEF和6MWT指标明显改善(P<0.05);血清SOD、T-AOC和GSH-PX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的炎症指标IL-6、TNF-α、NLRP3和ASC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8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功能LVESD、LVEDD、LVEF和6MWT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SOD、T-AOC和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的炎症指标IL-6、TNF-α、NLRP3和AS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参芪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DCM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在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方面作用显著,能有效抑制DCM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针深刺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R)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的128例C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治疗组选择颈椎病变部位的颈夹脊穴深刺为主,配以天柱、大椎、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等穴常规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对照组先后采用超短波电疗机和电脑中频治疗仪,将电极放置在颈椎病变部位及斜方肌颈肩移行部、肩胛骨上角、肩胛骨内侧缘部位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每周连续治疗5次,共治疗10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症状体征量表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工作生活能力和手的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温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CR,不仅迅速有效、不良反应小,且患者痛苦小、舒适度高,费用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