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MTZ与Ara-c联合治疗AML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观察30例ANLI患者应用MTZ并Ara-c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观察并比较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2周后外周血的变化。结果:MTZ并Ara-c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为57%,部分缓解率为30%,总有效率为87%。其骨髓抑制率为100%,肝损害发生率为17%。MTZ并Ara-c治疗第一疗程后外周血白细胞显著降低(P<0.005),血小板显著增加(P<0.001)、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第二疗程后2周外周血白细胞较第一疗程后显著增加(P<0.01),血红蛋白显著增加(P<0.01),血小板显著增加(P<0.001)。结论:MTZ并Ara-c是AML的有效治疗方案,其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 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况和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2型糖尿病患者按登记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 (A组 )、对照组 (B组 ),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糖尿病生命质量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并对其血糖、血脂、体重等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进行比较,两组均给以降糖药物治疗,A组并给予行为干预, 6个月后两组重复上述量表测评及代谢指标检测,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问卷采用自拟糖尿病知识问卷、丁元林修订的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 (A DQOL)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结果 两组治疗后比较,生命质量问卷总分:A组 100. 3±28. 6、B组 138. 9±10. 7;生命质量满意度:A组 33. 3±8. 4、B组 42. 8±9. 2;影响程度:A组 46. 4±3. 4、B组 57. 2±4. 2;忧郁程度Ⅰ:A组 12. 6±2. 1、B组 18. 8±2. 4;忧郁程度Ⅱ:A组 8. 8±2. 6、B组13. 9±1. 1,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A组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症状、忧郁、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显著 (P<0. 05),而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两组治疗前后强迫症状均有显著差异 (P<0. 05);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等,A组较B组均有显著性改善 (P<0. 01)。结论 行为干预治疗对改善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况和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按登记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糖尿病生命质量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并对其血糖、血脂、体重等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进行比较,两组均给以降糖药物治疗,A组并给予行为干预,6个月后两组重复上述量表测评及代谢指标检测,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问卷采用自拟糖尿病知识问卷、丁元林修订的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生命质量问卷总分:A组100.3±28.6、B组138.9±10.7;生命质量满意度:A组33.3±8.4、B组42.8±9.2;影响程度:A组46.4±3.4、B组57.2±4.2;忧郁程度Ⅰ:A组12.6±2.1、 B组18.8±2.4;忧郁程度Ⅱ:A组8.8±2.6、B组13.9±1.1,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A组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症状、忧郁、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 <0.05),而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强迫症状均有显著差异(P <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等,A组较B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 <0.01).结论行为干预治疗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心理状况及糖代谢情况起着确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股静脉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急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急救患建立安全有效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方法:采用动静脉内瘘针行股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同时选择直接动脉穿刺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动静脉内瘘针股静脉穿刺法明显优于直接动脉穿刺法。结论: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易掌握、成功率高,为急救患赢得了时间,且费用低,局部组织创伤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胃粘膜形态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机理。方法 设计2组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并与假手术组对照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以及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组织学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门静脉高压时胃粘膜水肿明显,散在分布红点和/或瘀斑。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均发现上皮细胞肿胀、崩解或脱落,腺体数目减少,粘膜变薄,无炎性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化生;粘膜下层水肿增厚。粘膜微血管结构的改变最具特征性。光镜见粘膜层毛细血管以及粘膜基底层和粘膜下层微静脉明显扩张。透射电镜则显示毛细血管变形,腔狭窄,细胞连接松散;内皮细胞内有大量的吞饮小泡;微静脉中膜内的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增生。定量分析示门静脉高压大鼠微血管形态的改变表现为胃壁相对血管腔面积和相对血管壁面积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的损伤比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且肝硬化组明显大于门静脉狭窄组。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伴有独特的胃部微血管形态学的异常,这种异常是PHG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是门静脉高压症病理变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7.
糖尿病足溃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23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及溃疡发生的位置,并与20例无溃疡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有显著性差异,年龄,血清肌酐、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右足溃疡发生率(86%)显著高于左足(39%),双母趾溃疡发生率(65%)高于部位(35%),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糖尿病程、高血糖、低蛋白血症及足部受力过多和压迫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