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一家系临床与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一个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并对已知致病基因进行筛查。方法:调查1个中国汉族人FSGS家系,筛查其中78名成员后对可疑成员进行仔细临床检查。采集家系中67名成员的外周血样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先证者NPHS2,ACTN4和TRPC6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寻找突变的方法对已知的家族性FSGS致病基因进行筛查。结果:该家系共有4代,103名成员,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78名被调查家系成员中有11例患者和3例疑似患者迟发起病,平均发病年龄35.9岁。两例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FSGS,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伴镜下血尿。家系先证者基因组DNA进行PCR逐个外显子扩增测序,未发现NPHS2、ACTN4、TRPC6三个已知的致病基因存在突变,发现SNP7个。结论:本家系是已报道最大的一个中国汉族人FSGS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迟发起病型,家系内患者间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已知基因NPHS2、ACTN4、TRPC6不是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低钾失盐性肾小管病(SLTs)家系WNK基因外显子扩增测序,初步探讨SLTs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 以经CLCNKB和SLC12A3基因测序不符合典型Bartter综合征或Gitelman综合征基因型的8个SLTs家系为研究对象,抽提患者及患病/非患病亲属的外周血DNA,设计引物扩增WNK4和WNK1的外显子序列,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对8个SLTs家系的WNK基因扫描发现2个WNK1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Ile1172→Met (I1172M)和Ser2047→Asn (S2047N),且仅存在于家系患病者中,非患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中均未检出.结论 在8个SLTs 家系患病者中发现2个伴氨基酸改变的WNK1杂合突变(I1172M和S2047N),提示WNK激酶可能是非婴儿期SLTs的第三个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胶原Ⅲ肾小球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 总结分析2例通过肾脏病理确诊为胶原Ⅲ肾小球病的同胞兄弟临床、病理资料以及家系调查结果。 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33、34岁男性,发病时为32、31岁,临床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1例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不全(Scr分别为128、313 μmol/L),均有左心室肥厚,无血尿、骨骼改变和其他肾外体征。血浆前胶原Ⅲ浓度均异常增高(>50 ng/L)。光镜均表现为系膜区明显增宽,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部分呈假双轨改变,免疫荧光均为阴性。电镜下GBM弥漫增厚,内皮细胞侧及系膜区可见大量粗大的平行排列成束胶原纤维沉积,直径在60~100 nm之间。Ⅲ型胶原免疫荧光均为强阳性,沿GBM和系膜区沉积。家系调查显示该同胞兄弟父母为近亲婚配,其同胞妹妹无临床肾脏改变,但其血浆前胶原Ⅲ同样显著升高(>50 ng/L)。 结论 家族性胶原Ⅲ肾病罕见,家系调查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国内目前尚无胶原Ⅲ肾小球病家系报道。  相似文献   
4.
严富洪  周同  陈楠 《中国微循环》2004,8(3):188-190,194
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性的程序性死亡,并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共同维持正常组织的内稳态.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的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疾病,是肾脏疾病的急症,病程进展凶险,许多症状和体征均非特异性,可以隐藏在其他疾病的表象下,如果得不到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将进展至不可逆的器官损害,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进行前瞻性研究,总结ARF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内、外、妇、儿等科室的ARF住院病人,分析其病因,鉴别ARF类型(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以及分析各种类型所占的比例、治疗方法及预后,着重分析小管间质病变,药物性,及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所致的ARF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125例ARF病人中,肾前性ARF20例,占16%;肾后性ARF7例,占5.6%;肾性ARF98例,占78.4%,其中急性小管间质病变79例,占肾性ARF的80.6%(79/98)。感染、休克是主要原因;药物性ARF28/125例,占ARF的22.4%呈上升趋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1/125例,占ARF的8.8%,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25例,占ARF的22.4%,呈上升趋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1/125例,占ARF的8.8%,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ARF14/125例。占ARF的11.2%。肾活检32例,急性小管间质病变和肾小球、血血管病变约各占50%,ARF总的死亡率23.2%,肾实质性ARF的死亡率29.6%。结论 ARF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解脲脲原体(Uu)在泌尿生殖道和中段尿中的检出率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收集泌尿生殖道(3 326例)和中段尿(701例)送检标本,进行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将支原体数量≥104 CFU作为阳性判断标准.结果 701例中段尿标本中,共检出Uu阳性130例(18.5%),人型支原体均为阴性;其中女性Uu阳性检出率为19.1% (124/650),男性Uu阳性检出率为11.8% (6/51).3 326例生殖道标本中,共检出Uu阳性851例(25.6%),其中3例人型支原体为阳性;女性Uu阳性检出率为28.1% (783/2 790),男性Uu阳性检出率为12.5%(67/536).中段尿Uu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交沙霉素(98.5%)、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97.9%)和原始霉素(97.7%).中段尿Uu感染对于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原始霉素的敏感率高于生殖道分泌物,耐药率则低于生殖道分泌物,差异均自统计学意义(P<0.05).Uu对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在尿路感染中仅为70.2%、而在生殖道感染中为77.7%,远低于交沙霉素的98.5%.结论 在尿路感染的初次筛查中,Uu感染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不同部位Uu感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可能小同.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可考虑可以作为治疗泌尿道Uu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8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我院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 ,为临床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性ARF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 410例ARF患者 ,并分析药物所致不同ARF的发生率、预后转归和涉及药物的种类。结果 药物性ARF患者81例 ,占同期收集ARF患者总数 19.8%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2 8例 ,平均年龄 ( 4 9.74± 19.14 )岁 ,>60岁患者占 3 2 .1%。肾前性ARF 5例 ( 6.1% ) ,肾小管间质病变 72例 ( 88.9% ) ,肾小球血管病变和肾内梗阻各 2例 ( 2 .5 % )。肾活检 2 4例 ,均为肾小管间质病变 ,70 .8%为肾小管坏死。涉及药物中抗生素占首位 ( 3 9.5 % ) ,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主要病因 ,其次为造影剂 ( 11.1% )和甘露醇 ( 7.4% ) ,16%患者为 2种或 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内科组 >60 %患者存在内科基础疾病。2 7.2 %患者需血液净化治疗。药物性ARF治愈率 82 .7% ,与药物直接相关的死亡率 8.6%。结论 ARF病因已发生改变 ,药物因素在本组资料中占首位 ;中老年药物性ARF发生率高于年青者 ;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者发生率高 ;抗生素 (主要是氨基糖甙类 )和造影剂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药物性ARF早期诊断和防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低钾失盐性肾小管病(SLTs)家系WNK基因外显子扩增测序,初步探讨SLTs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 以经CLCNKB和SLC12A3基因测序不符合典型Bartter综合征或Gitelman综合征基因型的8个SLTs家系为研究对象,抽提患者及患病/非患病亲属的外周血DNA,设计引物扩增WNK4和WNK1的外显子序列,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对8个SLTs家系的WNK基因扫描发现2个WNK1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Ile1172→Met (I1172M)和Ser2047→Asn (S2047N),且仅存在于家系患病者中,非患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中均未检出。结论 在8个SLTs 家系患病者中发现2个伴氨基酸改变的WNK1杂合突变(I1172M和S2047N),提示WNK激酶可能是非婴儿期SLTs的第三个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肌酸磷酸激酶(serumcreatine phosphokinases,CPK),乳酸脱氢酶(L-lactate dehydrogenese,LDH)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和实验室综合征。Mb滤入肾小管则直接损伤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或阻塞肾小管引起肾内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UTO)。RM是引起ATN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过  相似文献   
10.
Gordon综合征患者WNK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Gordon综合征(PHA 2)患者的WNK 4和WNK 1基因外显子扩增测序,研究我国PHA2患者WNK基因的突变特点. 方法:通过查阅住院病史,收集不明原因高血压伴高血钾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PHA 2.采集患病者及患病/非患病亲属的外周血,抽提DNA,设计17对引物扩增WNK4的19个外显子,27对引物扩增WNK 1的28个外显子,纯化后送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 结果:发现PHA 2患者4例,其中2例表现为家族遗传性,另2例为散发.先证者及所有患病家系成员共8人,年龄6~79岁,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血压、高血钾,肾功能正常.8例中的5例伴有肾小管酸中毒,6例伴有高氯血症.DNA扩增后测序比对发现,其中1例散发患者为WNK 4基因的杂合错义突变,位于17号外显子,造成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K1169E).对其2个非患病女儿以及200个正常对照的WNK 4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该突变.其它2个患病家系及1个散发患者未发现WNK 4基因突变,所有患者和健康者均未发现WNK 1外显子突变. 结论:PHA 2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漏误诊率很高.已报道的WNK 4致病位点均位于螺旋-螺旋结构域附近.我们发现的K1169E为HGMD未收录的新突变,也位于螺旋-螺旋结构域,该位点氨基酸在不同物种高度保守,而且该位点氨基酸的变化伴有电荷的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