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建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不同固定方式的尸体标本和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优化手术方式选择。[方法]6具20~40岁青壮年胸腰椎(T11~L3)标本,压缩法制作L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平均分成3组,分别行后路长节段固定、常规短节段固定和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手术固定方式,三维运动试验机检测标本在10 N·m力矩下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材料机评估标本在500 N压力下的轴向压缩刚度。另取1具尸体为正常胸腰椎模型,借助CT扫描和有限元软件,模拟L1节段爆裂性骨折生成三种不同手术固定方式的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应载荷,分析各模型的应力分布,比较并进一步验证力学分析结果。[结果]生物力学证明,后路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和伤椎短节段固定后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模型的ROM值和轴向压缩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有限元应力分布显示,常规短节段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T12平面的应力显著小于后路长节段固定方式。[结论]三种手术固定方式均能达到T11~L3节段的稳定,但后路常规短节段固定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更易于对伤椎的保护,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Q)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收集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VTQ检查,获得结节及结节周围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采用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性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SWV分别为(2.05±0.25)m/s 、(1.78±0.26)m/s(95%CI:1.68~1.88 m/s),恶性结节及其周围组织SWV分别为(3.57±1.29)m/s(95%CI:3.06~4.09 m/s)、(1.85±0.29)m/s(95%CI:1.73~1.96 m/s)。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与其周围组织、恶性结节与其周围组织间SW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良性结节周围组织与恶性结节周围组织间SW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6)。应用SWV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7,截断值为2.416 m/s,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89%(24/27)、96.43%(27/28)、96.00%(24/25)、90.00%(27/30)、24.89及0.12。结论 VTQ检查能够通过SWV值反映出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硬度,在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予以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的变化,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均较术前升高(P0.01);而观察组术后4项指标的降低或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35%,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分析与国人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 tudinal ligament,OPLL)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临床收治以及回访收集95例OPLL患者,以骨化类型为参考指标,进行骨化类型与患者年龄、骨化椎节数、椎管占位率、伴胸椎OPLL、伴C3OPLL等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分析,再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分析其与OPLL骨化的相关性。结果混合型OPLL在伴C3 OPLL、伴胸椎OPLL以及骨化椎节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OPLL;而连续性OPLL的骨化物厚度及椎管占位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OPLL;患者年龄与骨化类型、骨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脊柱OPLL化可通过一些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评估,如是否伴有C3OPLL、骨化类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诊治方案的决策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对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情况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进行急性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体内植入试验等系列体内外生物学试验研究,以进行有效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溶血率小于国家规定的5%,在体外不引起溶血反应;浸提液注入动物体内后无死亡,活动进食正常;无细胞毒性反应;热原试验动物体温升高均在0.7℃以下,3只兔体温升高值的总数〈1.5℃,无致热作用;材料植入体内初期有轻度炎症反应,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材料也逐渐降解吸收。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具有临床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以及钛网沉陷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8月采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病患者300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切除节段、固定钢板的类型以及是否使用垫片这5个因素是否为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研究钛网沉陷对颈椎曲度及其他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1年,239例(79.7%)患者发生钛网沉陷,其中182例(60.7%)发生轻度沉陷(1~3mm),57例(19.0%)发生严重沉陷(〉3mm)。双节段切除较单节段切除更易发生严重钛网沉陷。发生严重钛网沉陷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未发生钛网沉陷的患者。同时,钛网严重沉陷增加了患者颈肩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以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结论钛网沉陷在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发生较为普遍。多节段切除是发生严重钛网沉陷的危险因素,严重钛网沉陷可导致手术疗效下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经直肠实时弹性成像(TRTE)引导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在TRTE引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2针靶向穿刺活检及超声引导下传统12针系统穿刺活检。分析TRTE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及比较TRTE引导下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112例患者中,TRTE共诊断前列腺癌54例,良性病变58例,最终病理确诊前列腺癌42例,良性病变70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75.7%、80.3%、0.68、0.91。TRTE引导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84针,阳性率37.5%(84/224),系统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313针,阳性率23.3%(313/1344),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8,P<0.05。同时行靶向加系统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397针,阳性率25.3%(397/1568)。结论 TRTE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利用TRTE引导靶向穿刺诊断Pca拥有比系统穿刺更高的准确性,但就目前来讲TRTE引导靶向穿刺尚无法完全取代系统穿刺法,而两者相结合是减少前列腺癌穿刺假阴性率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癌原发灶中淋巴管的表达情况。方法 63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1例行单纯同步放化疗。分别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采集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部瘤体活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灶组织中淋巴管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D240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2-40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d-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鼻咽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天内)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连续入选ACS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20 mg组37例、10mg组37例;对照组36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 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入院后4周、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随访近期内(2个月)发生心性事件。结果:(1)ACS住院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且20 mg作用优于10mg。这种益处早在治疗4周后即可见,8周时更为明显。治疗4周后TC、LDL-C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且随访期间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ACS患者住院后尽早(24~48 h内)开始积极的降脂治疗有益于降低近期心性事件的发生。结论: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 h)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降低炎症因子,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酶在丹参提取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不同因素对酶解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与紫外检测分析方法,以丹参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原药粒度、酶用量、固液比、第一步酶解时间及第二步水提时间5个工艺参数分别进行实验,以确定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酶法提取丹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H=4.6;粒度为20~35目;酶底物质量比1∶200;第一步酶解时间为80 min,固液比为1∶15;第二步水提时间为40 min,固液比为1∶9。结论通过本工艺得到的丹参素提取率为84.61%,且工艺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避免多糖类物质的糊化,并减小丹参素在提取过程中被氧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