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妊娠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10%,是造成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除血压升高、蛋白尿之外,还可涉及全身各脏器,包括脑、心、肺、肾脏、肝脏、血液系统等,以及胎儿胎盘.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鸡胚内提取具有神经营养生物活性的组分。【方法】分别取胚龄为E10、E16、E19的鸡胚,匀浆离心后,上清超滤,获得5个组分,即相对分子质量Mr〈3×10^3、Mt=3×10^3~〈10×10^3、Mt=10×10^3~〈30×10^3、Mr=30×10^~≤50×10^3与Mr〉50×10^3。采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与鸡胚背根节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各组分的促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生长的作用。用MTT法测定神经元的活性。【结果】胚龄E16与E19的鸡胚内相对分子质量M〉50×10^3的组分有明显的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分化和突起生长及鸡胚背根节突起生长的作用。【结论】鸡胚内含有较强的促进神经元存活、分化与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子宫异常出血合并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的情况,探讨妇科干预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7年间合并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的有月经的妇女,了解子宫异常出血的比例, 并进一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妇科治疗的情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结果合并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有月经的妇女,发生子宫异常出血的比例高达63%,其中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再生障碍性贫血(27%)、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5%)为多见.48例药物保守治疗, 18例有手术指征者接受了妇科手术,其中14例临床表现为子宫大量出血单纯由于血液病造成者7例,采取刮宫手术与子宫内膜切除术各3例,其中各有1例因手术失败,复发而改子宫切除术,1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另外7例子宫出血者同时合并有妇科手术指征而行子宫切除术;术前、术中与术后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数量低非常重要,可防止再次发生出血.结论造成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通常保守药物治疗可达到止血目的(76.2%),但出血多,保守治疗效果差,需及时行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多科合作对围手术期病人的监测至关重要,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望城县某镇农村孕妇分娩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孕妇分娩意向及影响因素,普及农村孕妇分娩知识,指导其正确、健康分娩。方法:抽取2011年2月28日至3月25日在长沙市望城县高塘岭镇各医院就诊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224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118名(52.68%)孕妇明确意愿选择“阴道分娩”;63名(28.13%)选择“剖宫产”;选择“两者均可”的孕妇38人(16.96%);5人(2.23%)选择“不知道”。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医生建议、产前教育、学历、对分娩的认知度及家庭收入等。结论:医务人员、当地村委及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孕妇选择分娩方式指导和分娩知识的宣教,减少农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率。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早产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产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8次妊娠中发生早产36例(24.32%)。SLE控制稳定6个月以上组早产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LE活动妊娠组(P〈0.05);与足月产组相比,早产组患者的狼疮肾炎发生率、SLE活动指数(SLEDAI)、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合并SLE患者早产发生率增加,妊娠时SLE病情活动、合并狼疮肾炎、孕晚期SLE活动指数增高和ACL阳性可能增加早产发生的风险。妊娠合并SLE为高危妊娠,应加强孕产妇管理和胎儿监护,以争取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CTLA-4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与T细胞免疫应答过度有关。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主要在已激活的T细胞上表达,通过与CD28竞争与B7结合,抑制T细胞激活,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CTLA-4基因多态性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但未见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本文研究CTLA-4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旨在阐明炎症性肠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对68例无血缘关系的湖北汉族炎症性肠病患者(54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克罗恩病)以及14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CTLA-4外显子4的3'非转录区包含AT重复序列的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产物用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部分样品经测序以确定片段长度。结果共发现CTLA-4基因有18种等位基因,其中122bp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显著增高(7.4%vs0.3%,P=0.0002/Pc=Sig,OR=22.320,95%CI:2.755~180.80)。结论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Wilms瘤基因WT1 mRNA的FQ-RT-PCR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WT1mRNA在Wilms瘤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Wilms瘤生物学性状的关系.[方法]对22例Wilms瘤、瘤旁肾组织及血液标本行WT1 mRNA FQ-RT-PCR定量检测.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WT1mRNA表达显著高于肾组织和血液,与年龄、性别、BWT或UWT无关.UH型高于FH型,而肾组织表达又较血液高,BWT血中WT1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UWT组,而UWT与正常表达无差别.[结论]Wilms瘤基因WT1mRNA表达与Wilms瘤发生发展存在关联,且与肿瘤的病理及预后相关,表达越高病理类型及预后越差,但与WT患儿的年龄、性别、BWT或UWT无关.血WT1mRNA表达水平可能作为BWT的诊断或高危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8.
免疫印渍技术用于斯氏并殖吸虫病抗原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免疫印渍技术分析了斯氏并殖吸虫30、60和90d虫体抗原组份与斯氏、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血吸虫、囊虫、包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反应情况。结果发现斯氏和卫氏并殖吸虫病人血清均可识别9条抗原多肽,分子量分别为17、27、29、35.5、37.5、60、72和90kDa,其中35.5、37.5和39kDa三条抗原带可100%同2种并殖吸虫病人血清起反应,特异性达100%。72和90kDa抗原多肽可与其他寄生虫病人和正常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不同虫龄期的抗原在反应条带上无明显区别,但以30d龄虫体抗原的显色更清晰。结果提示35.5、37.5、和39kDa抗原多肽具免疫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氯苯达唑一一一种新的抗蠕虫药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高劲松综述刘约翰审校中国分类号R978三氯苯达唑(Triclabendazole)是新近由瑞土汽巴一嘉基(Ciba-Geig)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出的抗蠕虫药物,商品名为肝蛭净(Fasinex)。该药属...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