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证候是对人体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特色与优势.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2003年SARS防治研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证候概念的长期不统一与证候诊断的长期不规范,已经成为中医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与中医走向世界的瓶颈.证候的概念与诊断,既是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临床应用问题,是联系二者的重要桥梁,有可能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突破口.以往的辨证相关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明确了证候要素、证候要素靶位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以SARS为例论证了证候要素和证候要素靶位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系统介绍了络脉研究概况,提出了病络的概念.认为病络作为一种病理状态与过程,标志着疾病的演变;作为病位病机与病势,是认识疾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的一个理论工具.从病机看病络可理解为各种病理因素以络脉为幕布的病变的影射;病络作为一种病理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动态病位变化,具体体现为各种病理因素的空间特性的演化;病络作为络脉的一种非正常状态,标识着络脉的种种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初步研讨了病络与络病内涵的异同,前者属于中医学的病机范畴,后者则限定为泛指发生于以络脉为主要病位、以络脉的功能和或结构失常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疾病.强调深入分析病络机制,对寻求共性的证候病机、确定治法遣药组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历代医案数据库的建立与统计方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历代名老中医临床医案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期使分类、命名和诊断严重不统一的中医证候统计规范化,并能为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证候模型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证候模型作为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一直受到关注.证候模型应该是与生物学和药理学的整体动物模型如生化模型、病理模型、转基因模型和细胞模型等不尽相同的一类生物表征模型,如舌象、唇象、爪象、耳轮、尾尖、眼球、毛皮以及动物行为等表现.这种模型应该符合中医四诊信息所表达的证候表现特征,而不是用想象的某些生物指标来替代.证候模型研究设计应该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所谓"因"指造模因素,如寒凝血瘀之寒;所谓"脉"泛指舌脉等临床表现,在这里指模型的体表特征;所谓"证"则是对体表特征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所谓"治"指方剂干预效果的反证."脉"应是证候模型评价的较直接、较直观、较重要的指标体系.只有在模型的生物表征符合人体证候的临床表现基础上,才能确认这种模型的证候性质.而"治"的重点是方,以方测证是证候模型验证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证候模型在当今中医药理论研究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替代人体证候,在证候模型上得出的结论还不能直接解释人体证候有关的问题,证候研究的原则仍应以人体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述评(一)——中医证候数据挖掘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索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方法。方法对近年来的中国中医期刊有关中医证候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结果目前用于中医证候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关联规则、集对分析、粗糙集理论、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网络等。结论中医数据具有非线性、模糊性、复杂性、非定量等特征,针对具体的医学数据和不同的挖掘目标往往要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应用,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外感病因中证候要素的提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建立历代医案数据库,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外感病因的症状,并给出各症状对诊断这些外感病因的贡献度和特异性。发现外感病因的证候要素是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疠气、外毒、疟邪和内伏风邪。 相似文献
8.
论内毒损伤络脉病因与发病学说的意义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传统的病因学理论认为"三因"学说,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较长时期以来,病因学理论一直没有形成重大突破.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及疾病谱改变,传统的病因学理论对临床上众多的难治病、复杂性重大疾病的原因解释能力不足,科学性不强,从而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方剂是中医临床应用的基本形式,通过合理配伍提高了临床疗效,几千年来对人类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方剂是一个复杂体系,传统方剂多为饮片配伍,其成分繁杂,质量难以控制,疗效机理很难说清。同时,方剂作用的人体也是一个复杂系统,面对双重复杂系统,必须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将复杂系统中非线性规律部分降阶、降维为线性规律去研究,而多个线性规律的综合有助于对复杂系统的认识。因此,研究必须遵循“复杂-简单-复杂”的原则,借鉴现代药学的研究方法,发挥中医药理论优势,保持中药方剂的配伍特点,研制创新中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中,创建了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模式和相关技术体系,为现代中药的发现与设计开拓了思路和途径。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