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型规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西医病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中医四诊信息和胃镜病理特征资料,根据病例特征的多维指标和中医先验理论建立合适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拟合和考核模型。结果可接受的模型从202个CAG合格病例的22个辨证相关指标,抽取了4个潜在因变量,分别对应于中医的4个常见证型: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和胃阴不足证,并与相应的显性四诊信息相关,4个潜在因变量都受一个潜在自变量影响,而潜在自变量反映了CAG疾病的共有性质。结论CAG的最常见中医证型有4个,并分别与相应的辨证指标相联系,其联系的强弱有差别;本次研究中,公有症状主要为胃脘痛和纳差,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SEM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解释特定疾病下的中医证的存在和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外治法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中医局部外治法、针灸疗法、穴位埋线、推拿按摩疗法以及微波理疗等中医外治法角度,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利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与疗效,并就其研究近况做一综述,对外治法的研究现状做一浅评. 相似文献
3.
CagA+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前瞻性描述性调查性临床研究,了解CagA+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31例经血清学分型诊断为CagA+H.pylori感染的CAG患者,按照中医辩证方法分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虚湿热、脾虚气滞及脾胃虚寒证五型,同时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H.pvlori分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31例中脾胃湿热证(29%)和脾虚湿热证(41.9%)共占总数的一半以上,(2)CagA+H.pylori感染的CAG患者性别和病情轻重与中医证型显著相关(均为P〈0.05)。结论:CagA+H.pylori感染的CAG总体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尤以湿热因素多见。CagA+H.pylori感染引起的CAG中性别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联,胃黏膜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亦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加味半夏厚朴汤对RE模型大鼠血MTL、SOD、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6.
益肝柴胡汤是尤松鑫教授的验方,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收效较为理想。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自1989年2月至1991年3月底,我们在南京中医学院及附院门诊部用益肝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依据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①临床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或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目前仍有肝功能损害者;②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③ 相似文献
7.
从1991年起,我们用验方靖胆丸治疗胆石症、胆道感染,初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92例,系用该药治疗2个月以上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66例,年龄26~85岁,以35~60岁为最多,占65%。本组病例均为依据症状,体征,腹部B超确诊的慢性胆囊炎、胆道系统结石者。胆石部位:胆囊结石61例,胆总管结石9例,肝胆管结石22例。结石情况:单发4例,2~5个21例,多发或泥沙结石57例。中医分型:食滞中阻7例,湿重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治病,而且要求尽量减轻痛苦.作者现将开展人工流产无痛苦术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即:应用宫颈表面麻醉,具有安全、有效、副反应少,无眩晕呕吐等后遗症,乐于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输卵管囊肿并蒂扭转临床上较罕见,作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临床报道患者29岁.因下腹部坠胀、疼痛渐加重2天于1993年2月12日急诊入院.无发热及恶心呕吐. 查体:体温36.4℃,脉搏12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6/12KPa,痛苦病容.心肺(-).肝脾未触及,下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以右侧为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