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2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完全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9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不孕女性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关系(附147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衣原体 (chlamydiatranydia ,CT)感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 (antiendometriumantibody ,AEMAb)的关系 ,以揭示抗子宫内膜抗体产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不孕妇女 14 7人 ,其中原发不孕 79人 ,继发不孕 68人 ;并选择健康已孕妇女 70人作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行UU、CT的DNA检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EMAb。结果不孕组UU、CT感染率、AEMAb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均 <0 .0 5 ) ;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UU、CT、AEMAb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不孕组中AEMAb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UU、CT感染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UU、CT感染及AEMAb均可造成女性不孕 ,AEMAb的产生与UU、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蒜素壳聚糖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制大蒜素壳聚糖微球并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大蒜素壳聚糖微球,正交设计安排实验,使用人工神经网络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制得的微球形状圆整,分散良好,算术平均径16.4μm,包封率20.83%,载药量5.79%。结论:制备的大蒜素壳聚糖微球粒径大小适宜,带有正电荷,可满足肺靶向微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转化生长因子-α及其受体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 ,PCOS)大鼠模型 ,分析转化生长因子 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alpha ,TGF α)及其受体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埋植左旋甲基炔诺酮联合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方法建立PCOS大鼠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 α及其受体在大鼠卵巢中的表达 ,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PCOS大鼠卵巢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及泡膜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于正常大鼠 ,PCOS组TGF α在颗粒细胞的染色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P <0 .0 1) ,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在卵巢各类中的染色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 .0 1)。结论卵巢局部TGF α及其受体的调节失常是导致PCOS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胆酸、栀子苷配伍对脑缺血时脑组织TNF-α、IL-1β和ICAM-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胆酸、栀子苷及两者配伍对持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探讨胆酸、栀子苷阻抑脑缺血炎症级联损伤的作用环节及配伍作用特征.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胆酸组、栀子苷组、胆酸和栀子苷配伍组、血栓通组.线栓法复制大鼠持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12、24h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脑组织匀浆TNF-α和IL-1β与血清NSE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ICAM-1含量.结果缺血12 h与24h,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CAM-1以及血清NSE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酸、栀子苷可以明显阻抑缺血12 h和24 h脑组织TNF-α和IL-1β的增加,胆酸还可阻抑缺血12 h血清NSE含量的增加,但两者对脑组织ICAM-1含量与缺血24 h血清NSE含量无明显影响.而胆酸和栀子苷配伍不仅明显阻抑缺血12 h和24h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的增加,而且对缺血12 h和24h脑组织ICAM-1含量及缺血12 h血清NSE含量增加也呈现了显著的阻抑作用.结论胆酸、栀子苷及其配伍对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能够减轻炎性损伤.其中胆酸和栀子苷配伍作用尤为突出,对两个时段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在多时段、多环节干预炎症反应过程、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从而发挥阻抑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糖络宁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糖络宁配合穴位按摩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糖络宁,同时配合局部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病变积分(MDNS)、血液流变学及肌电图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及2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及MDNS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触觉、针刺觉、震动觉、踝反射等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糖络宁加穴位按摩可明显提高DPN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图论主坐标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基因频率矩阵的图论主坐标分析方法,探讨该法在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从分析基因频率矩阵的结构特征入手。将主坐标分析与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有机结合,构建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图论主坐标模型.并以中国26个汉族人群HLA-A位点遗传结构分析为例,验证图论主坐标分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结果:图论主坐标分析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①对中心化基因频率矩阵进行主坐标分析;②按图论原理求过m维空间n个点的最小生成树;③利用求“颈”法分割最小生成树:④将最小生成树整合到二维主坐标散点图中构建图论主坐标分类图。根据此步骤.对中国26个汉族人群HLA-A位点遗传结构进行了图论主坐标分析,分析结果符合中华民族源与流的客观规律。结论:图论主坐标分类图既可显示各群体的遗传结构特性,又可利用最小生成树的连接关系揭示各群体间的内在联系;图论主坐标分析是分析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麦胚凝集素修饰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SLNs)、麦胚凝集素(WGA)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WGA-SLNs),研究其对口服吸收胰岛素的促进作用。方法:用复乳法制备SLNs,将WGA与磷脂酰乙醇胺(PE)结合物(WGA-PE)掺入SLNs中制成WGA-SLNs;按胰岛素剂量250IU/kg分别灌胃给予高血糖小鼠SLNs或WGA-SLNs,用葡萄糖酶试剂盒测定小鼠血糖。按胰岛素剂量50IU/kg分别灌胃给予大鼠SLNs及WGA-SLNs,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AP)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浓度。结果:高血糖小鼠口服SLNs后,在0.5h血糖降至初始水平的(30.92±11.54)%,1h降至(46.84±10.21)%,4h为(76.83±10.54)%;口服WGA-SLNs后,在0.5h血糖降至初始水平的(37.56±14.66)%,1h降至(30.44±14.55)%,4h为(58.70±11.18)%,维持降糖作用12h。大鼠口服SLNs及WGA-SLNs后均具有降血糖作用,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溶液为对照,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99%和7.107%。结论:SLNs促进胰岛素的口服吸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WGA修饰显著促进了胰岛素吸收,证实了凝集素的靶向作用和吸收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