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长期高血压会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并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现代医学研究,建立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的辨证标准,可以更有效地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通过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与高血压分期、动态血压、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胰岛素抵抗以及心脑肾血管等器官的损害关系进行整理总结,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福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1)
患者,女,39岁,半年来右上腹隐痛,伴间断性呕血,黑便,无反酸恶心,当地医院按贫血治疗。近月来,上述症状加重,经上消化道造影拟为十二指肠肝瘤,转入我院,病后睡眠、饮食正常,无进行性消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李七一教授治疗心血管疑难病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李七一教授治疗心血管疑难病症的典型病例.结果:李七一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源性晕厥、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积液等病临床疗效显著.结论:李七一教授治疗心血管疑难病症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27例)和联合治疗组(29例),两组均给予巴曲酶治疗;联合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1个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7、14和21天的血浆LPA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血浆LPA水平逐渐降低,联合组于治疗后14天、单用治疗组于治疗后21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5、7、14天血浆LPA水平显著低于单用治疗组(均P〈0.001),恢复正常亦早。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巴曲酶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6.
以五脏病机理论分析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探讨其辨治特点,指出心力衰竭发病与五脏均相关,尤以心为主,病机以心之气血阴阳俱虚为本,展现由原发病传变至心,再向他脏传变的过程;治以养心为主,阴阳并治,气血同调,顺应传变,五脏兼顾,分期侧重。心力衰竭诊治亦需中西医结合,做到整体调节,以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发现,抵抗素(Resis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等血管炎性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认识的不断深入,防治冠心病除了强调对其危险因子的干预治疗外,积极寻找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物治疗应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伴随炎症反应,斑块糜烂及斑块破裂几乎总与炎症共存,在临床不稳定状态时斑块内炎症总是上调的。多种炎性因子、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家族(IL-1、IL-2、IL-6、IL-8、IL-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内镜中西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LJc)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9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经内镜喷洒中西药液100ml并口服柳氮磺嘧啶(SASP),对照组口服SASP和强的松。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9%、76.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腹泻,腹痛、黏液血便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1.5%、93.3%、97.5%,对照组分别为80.O%、68.2%、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内镜下疗效观察,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有效率分别为73.5%、46.7%(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以恶心、上腹不适为多见(33.3%),白细胞减少次之(16.796),皮疹(3.3%)。结论:经内镜中西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