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整体观指导慢性便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2%~27%[1],我国北京地区的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便秘发病率高达11.5%[3].由于该疾病病因复杂,症状虽以排便障碍为主但涉及学科众多. 相似文献
2.
定向挂线技术的提出与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设计一种高位肛周脓肿、肛瘘定向挂线新技术,运用生物力学证实其科学性.方法 建立定向挂线技术生物力学模型,分析其定向挂线机理.结果 模拟状态下,组织顶部压强为底部压强的5倍,顶部压强明显高于底部,产生定向作用力.结论 定向挂线技术具有明确的生物力学基础,值得在临床中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痔病出血非手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痔病的本质、出血原因与机制的研究尚未获得确切和一致的结论,肛垫局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主要病因;非手术疗法效果明显、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尚缺乏相关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统一而规范的疗效与安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Ⅲ专家委员会在近年研究基础上,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诊治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功能性便秘的出口梗阻型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包括盆底失迟缓和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所引起的排便困难。近年来认为脑-肠轴功能异常是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等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与肠神经系统(ENS)的脑-肠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生物反馈治疗因无创伤、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被认为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痉挛性肛门直肠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痉挛性肛门直肠痛(proctalgia fugax ,PF)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区域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疼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仅仅为几秒到几分钟,通常能够自行缓解,不遗留任何症状直到下次再发生.PF常常无规律的突然出现在白天或晚上,患者会在夜间被痛醒[1].PF首先在1883年由Myrtle报道,后在1935年Thaysen正式将其命名为"痉挛性肛门直肠痛",并对其发作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而在中国关于PF罕见有报导.PF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8%[2~5],好发于女性[3,4].因本病发作不频繁,持续时间短暂,往往不被病人所重视,只有17%~20%的PF患者会向医生咨询[6].现从PF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失禁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失禁症状患者15例,运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方法治疗,所有病例1周治疗5次,共治疗2~4周。结果:运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后患者便失禁评分明显减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失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分布,探讨其不同证候的计量诊断规律。【方法】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制定中医四诊调查问卷(包括功能性便秘常见的39个症状),对29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中医证型分为肝脾不调型(y1)、肺脾气虚型(y2)、肝肾阴虚型(y3)、脾肾阳虚型(y4)4个证型。根据患者中医证候对四诊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将有显著贡献的四诊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式,并使用逐一回代法和刀切法对函数式的一致率进行检验。【结果】筛选出对区分4类中医证候有显著贡献的15个变量,包括:临厕努挣无力(x1)、便出艰难(x2)、神疲(x3)、乏力(x4)、气短(x5)、善太息(x6)、胁肋胀(x7)、腹胀(x8)、胃脘痞闷(x9)、腰膝酸软(x10)、五心烦热(x11)、畏寒怕冷(x12)、四肢不温(x13)、咽部异物感(x14)、心悸(x15)。通过这些变量所建立的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判别函数为:肝脾不调y1=-9.068+0.262x1+1.307x2-0.458x3-0.208x4-0.716x5+2.975x6+3.101x7+3.020x8+2.818x9-1.698x10+0.221x11+1.339x12+0.393x13+4.902x14+0.228x15;肺脾气虚y2=-9.355+1.575x1+0.725x2+1.915x3+3.002x4+2.747x5-1.205x6-2.361x7+0.760x8+0.601x9-2.802x10-0.008x11+1.220x12+1.496x13+0.072x14+1.163x15;肝肾阴虚y3=-43.246-1.154x1-0.886x2-1.129x3+0.153x4-0.125x5-1.711x6+1.299x7+1.275x8-1.950x9+10.253x10+33.841x11-0.839x12+0.517x13+0.009x14+6.640x15;脾肾阳虚y4=-20.280+2.006x1+1.549x2-0.595x3+2.742x4-1.154x5+0.757x6-2.434x7+1.641x8+1.458x9-2.857x10+1.317x11+7.846x12+7.045x13+0.581x14-0.630x15。逐一回代法判别总误判率为3.4%;刀切法计算误判率为4.7%。【结论】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判别函数模型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可提高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中医临床以及专利文献中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中药及复方,为中药防治脾肾阳虚型便秘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上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发表的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信息资源为查找对象,以“便秘”和“阳虚”为主题,收录学科范围为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对相关文献阅读、分析后统计有效方药,分别统计常用药和经方的频数和配伍等。结果:按上述方法共搜索到283篇文献,原因剔除147篇,共计136篇纳入分析。单味中药总计126种,肉苁蓉、当归、生白术、枳壳、升麻、(制)附子频数较高;经方总计28个,济川煎、大黄附子汤、附子理中汤、理中汤、半硫丸等频数较高。结论: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以温脾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理气、补益、生津类活血化湿、行气中药。济川煎加减化裁在中医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经方中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