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进行合成肽RGDS(精氨酸 甘氨酸 天冬氨酸 丝氨酸 )抑制脑转移舌癌细胞转移机理方面的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RGDS对Tb细胞粘附人工重组基底膜 (Matrigel)及纤维连接蛋白 (Fn)能力的影响 :细胞移动实验测定RGDS抑制Tb细胞在Matrigel及Fn上迁移的能力 ;明胶底物SDS PAGE电泳推测RGD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关系。结果 不同浓度的RGDS抑制了Tb细胞对Matrigel及Fn的粘附 ,并能抑制Tb细胞在Matrigel及Fn上的迁移。电泳结果表明RGDS能部分抑制由Fn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 结论 RGDS能抑制Tb细胞的粘附、迁移及抑制由Fn诱导的金属蛋白酶分泌 ,提示RGDS有抗肿瘤转移活性。  相似文献   
2.
MHC-Ⅰ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HC -Ⅰ类抗原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的方法 ,利用MHC -Ⅰ类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检测 47例口腔鳞癌组织中MHC -Ⅰ类抗原的表达。结果 :MHC -Ⅰ类抗原在各级口腔鳞癌中均有表达 ,且表达的阳性率随口腔鳞癌分化程度的下降而下降 ,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结论 :MHC -Ⅰ类抗原可能作为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一个标志物 ,并对判断口腔鳞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其在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SACC-83条件培养基体外培养鸡胚背根神经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条件培养基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 24h条件培养基,与鸡胚背根神经节进行共培养,观察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突起的生长。结果:培养36h观察发现,SACC-83条件培养基有明显的促神经节突起生长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SACC-83条件培养基促神经节突起生长的作用可能与该细胞分泌神经营养活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左肺切除、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三种方法构建肺动脉高压(PAH)小鼠模型的差异和肺血管重构的特点,寻找与临床发病机制接近的PAH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重度PAH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模型基础。  方法  取59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24~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n=9)、左肺切除组(PE组,n=15)、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MCTP组,n=15)和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P+M组,n=20),通过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非肌性肺动脉肌化程度、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和血管阻塞评分(VOS)评价造模效果及肺血管重构的特点。  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P+M组的RVSP、RV/LV+S、WT%、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均增加(P<0.01);MCTP组表现为轻度的RVSP升高、右心室肥厚、中膜增厚和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增加(P<0.05);PE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改变(P>0.05)。②P+M组腺泡内肺动脉可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导致管腔明显狭窄,VOS为(1.25±0.80)分(P<0.001),MCTP组和PE组均未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VOS为0分(P>0.05)。  结论  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可诱导小鼠形成重度PAH,该模型能较好模拟临床重度PAH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即新生内膜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14年江苏省一起疑似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快速检测并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病人标本中提取的DNA进行猪链球菌血清2型特异基因检测,运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毒力基因鉴定及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病人标本中检测到猪链球菌种特异基因(16srRNA)和血清2型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5种毒力基因(mrp,sly,ef,gapdh,fbps)全部阳性,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为ST1型。结论该病例的病原菌为携带5种毒力基因的ST1型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该型别在江苏省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规范化康复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56名脑卒中偏瘫恢复期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名,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规范化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干预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2个月后,实验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评分:1—2个月后,实验组降低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评分:1个月后,试验组降低分大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试验组降低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规范化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表达变化,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对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70只,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小鼠在给予高脂饮食喂养2周后,禁食16 h,腹腔快速注射STZ(streptozotocin,STZ)(120 mg/kg)造模,筛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小鼠,用于建立DF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西洛他唑组(西药对照组)、通塞脉片组(中药对照组)、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3周,观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FBG、血清FC-P、FINS、IGF-1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的变化,并对胰岛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高剂量组的体质量增加(P0.05);高、中、低剂量组的FBG、HOMA-IR水平降低(P0.001);高、中剂量组FC-P水平升高(P0.05或P0.001);高剂量组IGF-1含量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的FINS含量增加(P0.05);高剂量组FC-P含量增加(P0.01)。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显示:益气养阴通络方能延缓小鼠胰岛萎缩,减轻胰岛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高剂量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有效地降低FBG,升高FC-P、IGF-1、FINS含量,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结构及胰岛β细胞的修复,与西药对照组疗效比较接近,但高剂量组的综合效果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以及中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使用外固定支架来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在手术后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23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0例,对照组115例。对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只采用常规骨科护理,而干预组在手术前后除了常规的骨科护理外附加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手术后的康复效果的优良率达到86.6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6.62%。干预组较对照组康复的优良率高出30%。结论:在使用固定支架来对胫腓骨骨折进行临床治疗时,完善齐备的综合干预护理能够大大的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康复治疗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措施,以运动疗法为主。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选时、2周、1,2和3个月末测试ADL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康复治疗组3个月后ADL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磷酸化AKT(p-AKT)、mTOR(p-mTOR)、4E-BPI(p-4E-BPI)和p70S6K(p-p70S6K)的表达特点、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LK蛋白及p-AKT、p-mTOR、p-4E-BP1、p-p70S6K蛋白的表达.结果 81例ALCL患者中有51例(63.0%)表达ALK蛋白,30例(37.0%)不表达,ALK阳性患者预后优于阴性患者(P<0.05).71例患者中54例(76.1%)表达p-AKT,p-AKT的表达与ALK表达相关(P<0.05);57例(80.3%)表达p-mTOR,p-mTOR的表达与ALK、p-AKT表达相关(P<0.05);64例(90.1%)表达p-4E-BP1,66例(93.0%)表达p-p70S6K,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p-mTOR表达相关(P<0.05),与ALK、磷酸化p-AKT表达无关(P>0.05).p-AKT、P-mTOR、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ALK的表达、体质性症状对患者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K的表达对生存的影响最大.结论 p-AKT、P-mTOR、p-4E-BP1和p-p70S6K在ALCL患者中均有表达,但在ALK阳性患者中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AKT、P-mTOR表达与ALK表达相关,提示在ALK阳性ALCL患者中存在AKT/mTOR通路的激活,但无明显的预后意义. 无关(P>0.05).p-AKT、P-mTOR、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 表明ALK的表达、体质性症状对患者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K的表达对生存的影响最大.结论 p-AKT、P-mTOR、p-4E-BP1和p-p70S6K在ALCL患者中均有表达,但在ALK阳性患者中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AKT、P-mTOR表达与ALK表达相关,提示在ALK阳性ALCL患者中存在AKT/mTOR通路的激活,但无明显的预后意义. 无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