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随访至3岁时的体格发育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分娩,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VLBW早产儿,分析其校正12月龄、24月龄及出生年龄3岁时的体格生长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分娩141例VLBW早产儿,死亡26例,存活率81.6%。存活的VLBW早产儿中,101例完成随访(87.8%)。校正12月龄、校正24月龄和3岁龄的按年龄头围Z值(HcAZ)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校正24月龄相比,3岁的HcAZ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12月龄、校正24月龄和3岁时的去脂重(LBM)以及LBM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M呈逐步增长趋势,不同年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24月龄及3岁时LBM百分比高于校正12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有无并发症,将VLBW早产儿分为有并发症组36例,无并发症组65例;两组间按年龄体质量Z值(WAZ)、按年龄身长Z值(LAZ)、HcAZ及按年龄体质量指数Z值(BAZ)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VLBW早产儿的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均逐渐追赶,有无并发症的VLBW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吞咽功能障碍老年人进行营养干预,以观察病人营养不良的改善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方法选择65~80岁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洼田饮水试验≥3级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照膳食医嘱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等,试验组则给予全糊状饮食,进行膳食干预。结果 60例病人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营养不良为78. 3%,全面营养评价法(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BCA)营养不良为83. 8%。干预前,2组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34,P=0. 360)。干预后,2组病人的营养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7,P=0. 016)。经过30 d干预,除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外,试验组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 034,P=0. 042)。2组吞咽障碍程度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7)。结论对吞咽功能障碍老年人实施营养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不良,维持其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的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系统。方法选择试点医疗机构,采集其电子病历中满足监测病例定义条件的信息,实现监测数据每日自动采集和传输,形成监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早期发现和预警。结果实现严重临床异常病例数据从医院端到国家数据库的传输。结论建立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系统可行且运行顺利,为提高新发、不明原因疾病发现能力提供了公共卫生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上海市2004~2008年逐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星期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系。将广义相加模型得到的预测值的95%范围的上限值作为当前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的预警限。结果模型预测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2009年细菌性痢疾日报告病例数大多数都落入了预测值的可信区间范围,未达到预警限,与实际流行情况相符。结论广义相加模型可应用于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我国产妇不同时段母乳中溶菌酶含量,为了解我国产妇人群的基本资料奠定基础。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溶菌酶含量。结果:母乳中溶菌酶含量在初乳组最高,其次是成熟乳组,过渡乳组最低;其中两两比较:初乳与成熟乳、过渡乳溶菌酶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熟乳与过渡乳溶菌酶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过渡乳组溶菌酶含量与初乳组呈正相关,而与成熟乳组无明显相关性。3组的溶菌酶含量测定值均低于国外报道,尤其是初乳中溶菌酶含量更低。结论:应用ELISA法检测溶菌酶含量具有通量高,所需样本体积量少的优点,将来可以推广应用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人乳乳铁蛋白水平.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测定36名产妇产后2、3 d的初乳,6、7 d的过渡乳及42 d的成熟乳标本中乳铁蛋白水平.结果 初乳的乳铁蛋白含量最高,过渡乳组和成熟乳组依次降低,分别为初乳组(2.63 ± 1.11) g/L、过渡乳组(1.96 ± 1.05) g/L、成熟乳组(1.42 ± 1.01) g/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剖宫产与顺产产妇的乳铁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产妇年龄< 28岁与≥ 28岁的乳铁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人乳乳铁蛋白在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中的下降趋势与国外报道相符,但三组测定值均低于国外水平,尤其是初乳乳铁蛋白明显低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不同作用。方法应用Donor human milk、formula milk、premature、low birth weight等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Ovid、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文章,并同时检索相关参考文献,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不同国家的7项研究共16篇文献被纳入此研究。共纳入病例1012例,其中单纯使用捐赠母乳或配方奶者669例,同时进行母乳喂养者343例,荟萃分析发现应用捐赠母乳可降低NEC的发病风险,合并的相对风险度RR=0.34,95%CI(0.16~0.71)。但是其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弱于配方奶。结论捐赠母乳应该得推广,从而在降低NEC和胃肠不耐受的同时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树突细胞与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系统最重要的能力是区分自身和外来抗原.它能够对机体自身抗原维持耐受并且对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等外来抗原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维持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机体的内环境保持稳定.树突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是连接初始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同时它又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中枢和外周耐受,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一直是肿瘤耐受及移植耐受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从DC的成熟状态、不同表型和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多个角度阐述DC与免疫耐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市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武汉市2188名4~16岁儿童进行注意及多动问题量表评分,该量表按照DSM-Ⅳ的ADHD诊断标准编写,并以DSM-Ⅳ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将ADHD患者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量表还包括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和Conners教师量表。结果:(1)ADHD患病率13.58%,其中ADHD-C型2.63%,ADHD-I型8.27%,ADHD-HI型2.68%;男童患病率18.58%,女童患病率8.78%,男女患病率之比为2.12:1。(2)不同年龄段ADHD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4~5岁组15.88%,6~11岁组15.85%,12~16岁组9.98%。随着年龄的增加,ADHD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ADHD-HI组患病率下降得更明显,但ADHD-I型却呈坡型上升,特别是6~11岁男性组发病比例高达12.19%:(3)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差异。(4)无论何种年龄段和性别,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评分都高于正常儿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因子也增加。结论:在DSM-Ⅳ定义的三个表型中ADHD-I型患病率高,尤其是6~11岁男性组患病率最高,年龄和性别对表型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起因、感染、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受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此外,HIV/艾滋病的传播与治疗,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行为规范。在非西方国家,艾滋病的传播一般是通过性行为和输血传播。当吸毒、性接触成为艾滋病蔓延的主要途径时,对吸毒和以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干预就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沉重工作。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为预防艾滋病不懈地工作,中国也不例外。有研究证明相同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人之间亲和力明显增大,更容易亲近并进行有效交流。在高危人群中,用同伴教育的方式传播性病、艾滋病知识,更有利于转变不恰当态度和不安全行为,从而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