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38篇
  3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陈天然教授辨治痞证的经验,陈教授衷古参今,结合《伤寒论》,将痞证分为肝胃不和、肝胆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4证,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黄连温胆汤、黄芪建中汤、半夏泻心汤等方加减治之,疗效显著。并附验案4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五禽戏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催产素(OT)及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PD女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五禽戏组、推拿组及五禽戏+推拿组,对照组给予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其余3组分别给予五禽戏、推拿及五禽戏+推拿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经周期。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血清TNF-α、CD4+、OT、β-EP表达的变化探讨五禽戏联合推拿治疗PD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均降低(P<0.05),且随着疗程增加逐渐降低。停止治疗3个月后,4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3个疗程时上升(P<0.05);五禽戏+推拿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五禽戏组和推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血清TNF-α、O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CD4+、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4组治疗后CD4+、O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β-E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五禽戏+推拿组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五禽戏组及推拿组(P<0.05),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禽戏联合推拿治疗PD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的血清TNF-α、CD4+、OT、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病例较多,手术干预方法多样,保守治疗方法较少。目的:研究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SANFH兔动物模型的血脂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对预防及治疗SANFH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各8只:A组为模型组,采用Kabata造模法(第1周经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10 ml/kg,间隔3周后注射第2次马血清,第5周时连续3 d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kg·d)制作SANFH模型;B组为治疗组,造模法同模型组,腹腔注射激素后每日给予抗凝药物氯吡格雷4 mg/kg和降脂药阿托伐他汀3 mg/kg灌胃;C组为对照组,马血清注射方法同模型组,而第5周时改为连续3 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4 ml/kg·d。各组分别于实验前、第5周注射激素或生理盐水后、第6周、第8周及第10周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浆黏度,并行X线片检查及股骨头与肝脏病理切片观察病变情况。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血浆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血浆黏度显著高于治疗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药物早期干预有效。通过X线片检查及病理切片可见治疗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而对照组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可以明显抵消激素对血脂和血浆黏度的影响,可能对预防SANFH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总结913例人工肝治疗患者的置管方法和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人工肝室消毒、做好导管护理等。认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导管的护理以及掌握置管方法是人工肝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处边远,边境线长,驻防条件艰苦,部队官兵群体生活、卫生条件较差,皮肤病是部队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2011-06~07巡诊期间对北疆部分边防部队(海拔1000~3000 m)官兵皮肤病诊疗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 056例边防官兵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3.2岁。1.2方法:对主诉患有皮肤疾病的官兵进行诊断治疗,并登记(毛周角化症、色素痣、咖啡斑等不统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自体附件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中后路椎管减压切除腰椎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等附件骨,并将其回植椎间隙,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10年(平均6.5年),随访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椎间植骨融合情况、JOA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并作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102例患者症状均有缓解。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80.30%、85.80%和85.10%。在术后3、6、12月患者融合率分别为26.5%、81.2%、97.9%。患者满意率达97.9%。结论腰椎附件结构性植骨生物融合能力及支撑能力可以满足临床需要,腰椎附件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藏方五味余甘子散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五味余甘子散高、中、低剂量组及伪手术组、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10 d,在末次给药24 h后,进行造模,结扎左冠前室间支30min,复灌40 min。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比较各组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五味余甘子散能显著降低血清中LDH和CK的含量,同时能提高心肌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活性。结论五味余甘子散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相关酶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 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起源及演变过程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的 探讨人胚胎眼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方法 收集33例自愿终止妊娠的流产人胚胎眼标本,其中8 ~12孕周者20例,15~ 17孕周者2例,19~ 23孕周者4例,25~ 28孕周者4例,30 ~32孕周者3例.对眼球壁切片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观察不同胚龄人视网膜发育的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不同胚龄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起源位点及发育过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人胚6~7周视杯处于视网膜分层发育阶段,9周时视杯内层原无细胞层出现分化不成熟的圆短梭形细胞;胚龄15周时视网膜主要层次可见,分化的细胞增加,但未发现GFAP阳性细胞;胚龄19周视网膜可见梭形细胞从返折部原始神经上皮迁出,并可见这些细胞中GFAP呈阳性表达;胚龄25~ 26周后极部视网膜可见GFAP表达阳性的梭形细胞,这些细胞围绕视网膜血管分布,与血管壁联系密切,邻近锯齿缘处的视网膜内层可见表达GFAP的星形或梭形细胞与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相连,但锯齿缘稍后与赤道区之间并未见GFAP阳性细胞;胚龄28周,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呈典型的星状,其突起伸达视网膜内网状层. 结论 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至少存在3个起源位点,即血管前体细胞/周皮细胞、视盘旁原始神经上皮及邻近锯齿缘的睫状体无色素上皮.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僵直是膝关节创伤或手术后易发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重度膝关节僵直是指膝关节活动范围小于90°,同时伴有髌骨活动度减少甚至消失[1] 。对此以往多采用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利用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 )装置连续被动活动及积极主动功能锻炼,并已取得较为满意疗效,但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期间由于疼痛原因而不能及时有效进行,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观察镇痛泵在膝关节僵直术后康复训练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9年1月至2 0 0 3年2月共收治72例重度膝关节僵直病例。按入院时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将…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母婴等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经过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近年来,EHF患者逐渐增多,其中EHF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较多,病死率较高各地均有报道[2,3]应引起重视.2006年6月本科收治1例极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肺、心、脑、肝等多脏器损害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