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观察NO前体及选择性NOS干预剂对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探讨NOS -NO通路在成年脑神经发生中的角色。方法 选用成年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 ,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 2、4、6、8、12d时各干预剂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 L -精氨酸 (L -Arg) 2 0 0mg/kgi.p .后 ,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各个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多 ,以脑损伤后 6d和 8d时增加最为明显 (P <0 0 1)。 7-硝基引唑 (7-NI) 5 0mg/kgi.p .后 ,明显抑制了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齿状回细胞增殖 ,在弥漫性脑损伤后 4d时抑制作用相对最为明显 (P <0 0 1)。氨基胍 (AG) 10 0mg/kgi.p .后 ,也明显减少了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 ,从第 8天后抑制作用相对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后激活的NOS -NO通路是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控通路 ,不同来源的NO分别在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齿状回神经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舒安注射液 (SAI)对脑出血的救治作用及其对脑出血后脑内神经生长因子 (NGF)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自体股动脉血微量注射入内囊造成脑出血模型 ,SAI给药治疗 7d,记录脑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病学评分 ;通过 Northern杂交与 ELISA方法检测出血后脑内 NGF与 IL - 1β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  SAI治疗后 ,大鼠神经病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生理盐水组 ;大鼠脑组织含水量 ,Na 含量及脑指数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脑出血后第 1天 NGF与 IL - 1β m RNA表达增加 ,第 2天 NGF、IL - 1βm RNA下降至正常组水平 ,第 4天 ,7天低于正常组水平 ;IL - 1β m RNA下降缓慢 ,至第 7天始降至正常组水平。 NGF和 IL - 1β蛋白含量在出血后第 1天显著增高 ,至第 7天仍高于正常水平。 SAI治疗组 NGF m RNA与蛋白含量变化同模型组 ,IL - 1β m RNA和蛋白在出血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结论  SAI可明显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IL- 1β表达和上调 N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知母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知母总皂苷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其对内皮素1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年在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室进行,大鼠132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①知母总皂苷50,100mg/kg组(n=30):灌胃相应剂量的知母总皂苷,1次/d,连续7d,7d后线栓法制备急性局灶缺血模型。②己酮可可碱组(n=12,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测定):灌胃45.88mg/(kg&;#183;d)己酮可可碱,连续7d,7d后同前造模。⑧模型组(n=30):灌胃等量生理盐水7d,7d后同前造模。④假手术组(n=30):灌胃等量生理盐水7d,7d后手术,但不插线栓塞血管。造模24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并评分,取缺血侧脑组织用TTC染色后比较脑梗死体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血脑组织中内皮素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脑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表达。结果:8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知母总皂苷50,100mg/kg组和己酮可可碱组均小于模型组[(21.56&;#177;5.03)%,(23.80&;#177;3.59)%,(18.50&;#177;3.74)%,(28.61&;#177;2.76)%,P〈0.05,0.01]。②神经功能评分:知母总皂苷50,100mg/kg组和己酮可可碱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0.01)。⑧脑组织内皮素1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68&;#177;0.19),(0.31&;#177;0.11)ng/g,P〈0.01];知母总皂苷50,1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0.43&;#177;0.06),(0.36&;#177;0.20)ng/g,P〈0.05,0.01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表达:知母总皂苷50,100mg/kg组阳性细胞数增多、表达强度增强。结论:知母总皂苷对于脑缺血再灌注后引起的脑损伤具有确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涉及减少内皮素1的释放、增强内皮型一氧化氦合酶表达、改善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功能及血供有关。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兴趣缺失并常伴有自杀倾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抑郁症致病机制未完全阐明,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受到很大限制。现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因起效慢、副作用大等缺陷极大地限制了抑郁症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突触可塑性损伤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利于逆转抑郁症状及其伴随的认知功能下降。本文将综述突触可塑性对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及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12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高胆固醇食物喂养10周,替米沙坦预处理组(n=20):高胆固醇食物饲喂8周后替咪沙坦0.3mg/(kg&;#183;d)拌入食物中连续饲喂2周。喂养10周后同时建立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缺血1h,再灌注23h。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用尾袖法测量血压;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计算两组动物死亡率;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如下:0分为无神经功能损害体征,1分为右前爪肌力减弱,2分为躯体向左侧弯曲,3分为向左侧作旋转运动,4分为无自主运动;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超氧化物阴离子的产生情况。结果:剔除实验结束前死亡动物,对照组死亡5只,替咪沙坦预处理组死亡4只。对照组15只和替咪沙坦处理组16只计入结果。①替咪沙坦预处理对动物血压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替咪沙坦预处理对动物血压无明显影响[(101&;#177;3),(105&;#177;5)mmHg;(87&;#177;6),(88&;#177;3)mmHg;(93&;#177;5),(94&;#177;6)mmHg,P〉0.05]。②替咪沙坦预处理对梗死面积的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见恒定的白色梗死灶,与对照组相比,替咪沙坦预处理组梗死面积减小,差异显著(P〈0.05)。③替咪沙坦预处理对动物死亡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替咪沙坦预处理能降低动物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含水量[46.67%,31.13%;2.75&;#177;0.20,2.00&;#177;0.30;(83.29&;#177;0.45)%,(80.17&;#177;0.32)%,P〈0.05]。④替咪沙坦预处理对脑血流的影响:中脑动脉梗死后,梗死灶中心区脑血流均降至基线值20%以下,再灌注后预处理组脑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而梗死灶半暗区脑血流均降至基线值50%以下,梗死后30min至再灌注后,预处理组脑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⑤替咪沙坦预处理对氧应激的影响:梗死灶活性氧的产生增加,替咪沙坦预处理组活性氧的产生不明显。替咪沙坦预处理组还原型辅酶Ⅱ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减低[(0.512&;#177;0.030),(0.782&;#177;0.032)mkat/g,P〈0.05]。结论:预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可以缩小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梗死面积,降低脑水肿和动物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抑制超氧化物阴离子的产生和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活性增加,从而减轻了脑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关系,并以己酮可可碱作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4-06在南方医科大学基础部药理教研室完成。选择SD大鼠132只,随机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苷注射液7.5,15,30mg/kg组,己酮可可碱16.5mg/kg组,每组22只。各药物组均舌下静脉给药,1次/d,连续2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5mL/kg。给药第3天,将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动脉夹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h后经舌下静脉再注射各剂量药物或生理盐水,继续缺血1h后解除动脉夹实施再灌注,缝合切口。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外,其余步骤同上。于再灌注24h时各组取12只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评估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水平,各组取10只大鼠测量脑组织含水量评估脑水肿情况。结果:1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模型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犤(1390.3±76.2),(1853.7±64.0)μkat/g犦,丙二醛含量高于假手术组犤(92.33±13.05),(65.76±8.56)μmol/g,(P<0.01)犦,白藜芦醇苷注射液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犤(1620.3±68.2),(1793.7±99.4),(2023.8±89.2)μkat/g犦,降低丙二醛含量犤(87.4±4.33),(70.1±2.35),(66.3±2.81)μmol/g,(P<0.01)犦,且呈剂量依赖趋势。②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大鼠大脑右半球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己酮可可碱16.5mg/kg组、白藜芦醇苷注射液7.5,15,30mg/kg组犤(79.32±0.65)%,(77.36±1.33)%,(78.69±0.64)%,(78.54±1.32)%,(78.12±1.29)%,(77.63±0.99)%,(P<0.01)犦。各给药组大鼠大脑右半球含水量亦较假手术组低,同时有呈剂量依赖性的趋势(P<0.05~0.01)。结论:白藜芦醇苷注射液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自由基损害,减少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并且可以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缺血、缺氧,作用强度有剂量依赖关系,以白藜芦醇苷注射液30mg/kg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octechin-3-gallit,EGCG)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脊髓半切SCI模型。SCI大鼠给予EGCG治疗24 h后取血清和受损伤脊髓局部组织。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组织neurotrophin-3(NT-3)、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GCG能显著降低SCI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6、IL-8的浓度,促进脊髓组织内源性NT-3、BDNF表达。 结论 :EGCG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利鲁唑对吗啡躯体依赖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小鼠吗啡依赖和大鼠依赖模型上分析利鲁唑对吗啡躯体依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NOS活性。结果:在小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中,利鲁唑(2.5~10mg/kg,sc)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在大鼠吗啡依赖模型中,利鲁唑(2.5和5mg/kg,sc)使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积分明显降低。利鲁唑能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不同脑区(大脑、小脑、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论:利鲁唑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和小鼠的戒断症状,机制与抑制吗啡依赖状态下脑组织内NOS活性代偿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盐酸纳美芬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的拮抗作用。选用连续3d给吗啡成瘾的小鼠用纳洛酮进行催瘾,记录催瘾后小鼠跳跃次数,结果表明,sc纳美芬0.05—0.4mg·kg-1,能够完全拮抗小鼠对吗啡形成的身体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