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运动处方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及其他人群的心理弹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弹性调查问卷(CD-RISC)筛选出分值较低的学生60名分成三组参与项目,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手段和方法;A组为运动处方组,定期进行运动处方干预;B组为运动处方与团体心理辅导联合组,定期进行运动处方干预并辅以团体心理辅导。结果 经过12周后复测,同组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分值比较发现,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45.25±2.78)与首次评分(42.70±6.9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5,P=0.141)。A组干预前心理弹性评分(43.60±5.85)低于干预后评分(76.65±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257,P<0.001)。B组干预前心理弹性评分(43.00±4.83)低于干预后评分(88.95±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54,P<0.001)。三组参与者在干预前心理弹性分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9,P=0.887)。干预后组间心理弹性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901,P<0.001)。干预后A组(76.65±5.59)和B组(88.95±4.39)参与者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5.2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B组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01)。结论 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弹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运动处方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改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课程进行改革,为培养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与实践能力提供指导。 方法 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并以课改前307名学生为对照组,课改后252名学生为试验组,对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方法、全科医学思维与能力培养等进行评价。 结果 对照组学生对课程内容编排的满意率为75.91%(230/303),试验组为85.95%(208/242),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600,P=0.003);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为79.87%(242/303),试验组为91.32%(221/242),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810,P<0.001);对照组学生对该课程培养自己全科医学思维与能力的满意率为58.41%(177/303),试验组为81.40%(197/242),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3.024,P<0.001);试验组学生在人群为基础的社区问题处理能力、整体医学观指导下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维护健康的能力以及健康管理与急救能力的案例分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医教协同背景下,基于全科医学思维与能力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改革令学生满意,有利于学生全科医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效氯氰菊酯对雄性小鼠精子运动的影响。方法:择体重为2535g健康清洁级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溶剂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除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按0.2ml/10g灌胃给药5d,于染毒后7d、14d分两批处死,用40倍光镜下计数精子快速直线运动、慢呆直线运动,非向前运动,不动精子数量,每只小鼠计数完整的精子1 000条。结果: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染毒14d后各实验组小鼠间精子快速、慢呆直线运动、非向前运动,不动比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对小鼠精子的运动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先天性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图改变已被广泛研究,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肌力肌电图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肌电活动,评估两侧肌力,揭示腰椎侧凸的特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的成人患者26例,均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治疗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腰椎侧凸Cobb角及躯干偏移距离,行表面肌电图检查,测量两侧椎旁肌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值,评估腰椎间盘突出水平两侧椎旁肌肌力。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腰椎侧凸明显减少,脊柱冠状面平衡恢复。患者治疗前腰椎侧凸Cobb角为(11.81±3.50)°,治疗后为(2.65±3.10)°,腰椎侧凸明显减少,平均差值为(9.15±2.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躯干偏移距离为(5.92±3.20)cm,治疗后为(0.32±0.26)cm,平均差值为(5.59±3.08)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5)。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78%,治疗后平均为4%。突出节段水平治疗前凹侧屈曲时凹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1±0.12)m V,治疗后为(0.88±0.26)m V,平均差值为(0.59±0.27)m V;治疗前凸侧屈曲时凸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9±0.12)m V,治疗后为(0.88±0.25)m V,平均差值为(0.67±0.27)m V,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平均差值为(0.003±0.020)m 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以上结果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侧凸为代偿性侧凸,早期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可以纠正腰椎侧凸。椎旁肌肌?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新增约30万以上的脊髓伤残者,且大部分为青壮年。脊髓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后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筛选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工具,但其建立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动物死亡率高。现对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有关动物的选择、麻醉及脊髓损伤方式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简称Cap脉冲微丸)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制备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采用RP-HPLC测定12只Wistar大鼠口服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胶囊及复方卡托普利片后在不同时间血浆中卡托普利的浓度,通过DAS2.1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体内时滞时间为4.75 h,与普通片剂相比,具有明显时滞,达峰时间明显延长(9.67 h),相对生物利用度(117.29±46.87)%。结论 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在体内外经明显的时滞后均能缓慢释放,可达到睡前服药,凌晨发挥药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紫花地丁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应用紫花地丁水煎剂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6d后迫使小鼠排便,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d后,小鼠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肠杆菌显著下降。持续6d治疗后,上述菌量明显上升。结论:紫花地丁水煎剂能促进正常菌群生长。  相似文献   
8.
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形态变化与椎弓根外固定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测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变化,于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主动脉位置变化等;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椎弓根行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观察效果。结果:CT扫描发现,侧凸患者凹侧椎弓根直径明显窄于凸侧椎弓根直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凹侧及凸侧椎弓根直径都明显小于相应肋骨.椎弓根单元直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呈楔形变,主动脉位置相对向后外侧移位;临床选择5例侧凸病人共24个胸椎弓根过细(小于2mm)或变形严重不适合经椎弓根内固定,而对这部分椎弓根行椎弓根根外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经3,6及12个月随访无螺钉拔出或松动,无矫正度丢失。结论:脊柱侧凸病人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在脊柱侧凸病人中应用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可靠等优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后凸畸形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例成年家猪胸腰椎脊柱新鲜标本,随机分为3组,建立两个Cobb角度水平的胸腰段后凸畸形和相应的腰椎过度前凸模型,进行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测量L2~L3和L4~Ls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ROM)以及所对应的中性区(NZ)的大小.对各组数值进行方差分析,用snk(q检验)法对分组变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后凸的胸腰段对邻近运动节段(L2~L3)矢状面上的运动(前屈/后伸)ROM以及NZ的影响更明显,P<0.05.认为腰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的过度增大,是胸腰段后凸畸形后为维持脊柱矢状面平衡的一个重要代偿改变,且ROM的增大以上腰椎的改变更为明显,而对下腰椎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方法与经椎弓根固定方法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4具,共32个肋骨-椎骨序列,根据螺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经椎弓根固定,B组采用经横突-椎体固定,C组采用经改良肋横突法固定。根据所用螺钉规格不同将其分为4种不同测试条件:D1,螺钉直径5.5mm,长度40mm;D2,螺钉直径5.5mm,长度45mm;D3,螺钉直径6.5mm,长度45mm;D4,螺钉直径6.5mm,长度50mm。测试3种固定方法下的螺钉拔出力,并做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D1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787.0±119.3N,B组为706.2±109.4N,C组为616.1±82.3N,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2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2.3±128.7N,B组为811.4±113.6N,C组为655.1±92.2N,A、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3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55.3±117.1N,B组为938.0±131.5N,C组为861.3±117.8N,A、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4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4.3±120.9N,B组为959.6±135.2N,C组为941.2±115.4N,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直径6.5mm、长度45~50mm的螺钉固定时,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优于椎弓根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