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精灵颗粒对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弹性及形态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干预, 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精灵颗粒进行干预, 观察时间为24周, 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 UFPWV)指标[收缩期起始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beginning of systole, PWV-BS)、收缩期末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end of systole, PWV-ES)]、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 < 0.01),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双侧颈动脉PWV-BS、PWV-ES均有降低(P < 0.01), 对照组双侧颈动脉PWV-ES及左侧颈动脉PWV-BS降低(P < 0.05), 试验组右侧颈动脉PWV-ES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TC、TG、LDL-C水平均有所改善(P < 0.01), 试验组TC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全血中、低切及血浆黏度值均降低(P < 0.05), 试验组低切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血清CRP、IL-6、IL-8水平均降低(P < 0.05);对照组IL-6、IL-8水平降低(P < 0.05), 试验组CRP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精灵颗粒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血管弹性功能, TC、TG、LDL-C水平, 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 全血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等指标,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平(GXP)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XP低、中、高剂量组,100?ng/mL LPS刺激12?h诱导M1型极化模型,不同浓度GXP含药血清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分子CD86、CD206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CD86、CD206 mRNA表达情况。结果?冠心平高剂量显著减少巨噬细胞TNF-α分泌(P<0.01),各剂量减少TGF-β1分泌(P<0.01);冠心平低、高剂量显著降低M1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86表达(P<0.05),显著升高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206表达(P<0.01);同时冠心平CD206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冠心平含药血清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促进M2型极化,这或许是冠心平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心力衰竭为心衰发展的终末阶段,中医病机本虚过极,大气下陷,阴阳两虚、五脏俱累,标实痰饮水瘀互结互化,外邪易侵,内外合邪。治疗需谨和病机,调和阴阳,同理五脏,内外兼顾,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高慧  朱正球  刘福明  邹冲  戴萍  马学慧  黄辉 《西部医学》2022,34(12):1807-1811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的相关性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0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人群130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者226例,共356例,分别根据男女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全部人群分为Q1、Q2、Q3、Q4共4组。利用ufPWV技术检测颈动脉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PWV-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比较不同尿酸水平间及男性女性间PWV-BS、PWV-ES差异。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年龄、BMI、eGFR等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ufPWV增高的关系。结果 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年龄、BMI、TC、Scr、PWV-ES及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 eGFR、HDL显著降低。男性血尿酸、PWV-BS及PWV-ES均显著高于女性(P分别为<0.001、0.0024、0.0018),男性血尿酸与PWV-BS、PWV-ES均不相关,女性血尿酸仅与PWV-ES呈正相关(r=0.265,P<0.05)。男性与女性血尿酸均与BMI、TC、Scr成显著正相关,与HDL、eGFR成显著负相关,并且女性相关程度大于男性。Logistic回归显示以Q1组为对照,在矫正了年龄、BMI 、SBP、DBP、TC、TG、HDL、LDL、FBG、Scr、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血尿酸Q4组可独立于上述因素成功预测PWV-ES增高的风险,女性(OR:5.15,95% CI:1.20~22.10,P=0.027),全体人群(OR:2.41,95% CI:1.42~5.69,P=0.042),但该因子预测价值不能独立于eGFR而存在。结论 血尿酸可间接反应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PWV-ES可作为血尿酸对血管功能损伤早期无创性评估的指标;血尿酸是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eGFR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参葵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20例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参葵通脉颗粒,对照组加服参葵通脉颗粒安慰剂,均每次1袋,每日2次,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生活质量积分、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浓度,并判定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0.3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90%,对照组为61.94%,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LVEF、NO显著增加,NT-pro BNP、LVDs、LVDd、生活质量积分、AngⅡ、TNF-α、MDA显著降低(P0.05),且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葵通脉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患者神经内分泌紊乱与心肌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养血通脉法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病窦灵口服液10mL/次,3次/d,疗程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最小心率、最大心率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2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平均心率及最小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益气温阳、养血通脉法有助于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改善中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以五脏病机理论分析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探讨其辨治特点,指出心力衰竭发病与五脏均相关,尤以心为主,病机以心之气血阴阳俱虚为本,展现由原发病传变至心,再向他脏传变的过程;治以养心为主,阴阳并治,气血同调,顺应传变,五脏兼顾,分期侧重。心力衰竭诊治亦需中西医结合,做到整体调节,以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伴随炎症反应,斑块糜烂及斑块破裂几乎总与炎症共存,在临床不稳定状态时斑块内炎症总是上调的。多种炎性因子、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家族(IL-1、IL-2、IL-6、IL-8、IL-18)、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大动脉功能参数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动脉功能参数,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将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结果:阴阳两虚证型组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均明显高于无症状、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及证型不明确组别组别,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无症状组外周反射波增强指数、中心动脉收缩压明显低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及证型不明确组别,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证型组大动脉硬化程度明显大于其他组别,大动脉硬化程度与高血压持续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