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197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576篇
内科学   440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1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1097篇
预防医学   400篇
眼科学   182篇
药学   323篇
  5篇
中国医学   416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202-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arcinoma,OSCC)细胞生长、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qPCR法检测OSCC细胞系(Tca8113和SCC-4)和口腔角质细胞HOK中miR-202-5p和T细胞核因子c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isoform c3,NFATc3)mRNA的表达水平;将miR-202-5p mimic或/和NFATc3过表达质粒转染入Tca8113和SCC-4细胞,用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转染对NFATc3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02-5p 对候选靶基因 NFATc3 的直接调控作用。结果:与正 常 口 腔 角 质 细 胞 HOK 相 比 ,miR-202-5p 在 OSCC 细胞Tca8113和SCC-4中呈低表达(均P<0.01),NFATc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升高(P<0.01)。在Tca8113细胞和SCC-4细胞中,过表达miR-202-5p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集落形成、迁移、侵袭以及细胞中NFATc3表达(均P<0.01)。NFATc3被证实是miR-202-5p的靶基因,过表达NFATc3能逆转miR-202-5p对OSCC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202-5p通过下调NFATc3表达发挥其肿瘤抑制功能,导致OSCC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养精种玉汤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控制性促排卵+IVF-E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养精种玉汤治疗,至HCG日停止服用。治疗后统计2组Gn使用情况、取卵数及妊娠率;检测并比较HCG日2组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比较2组妊娠结局及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Gn使用天数及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类型为A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子宫内膜类型为C型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而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参数PI及RI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2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及血尿常规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养精种玉汤辅助IVF-ET可有效增强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妊娠率并改善其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蜜丸酒煎下瘀血汤与饮片酒煎下瘀血汤抗肝纤维化作用是否存在异同。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蜜丸酒煎下瘀血汤组、饮片酒煎下瘀血汤组、扶正化瘀方组。以50%CCl_4皮下注射9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第7周首日开始,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0.3%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其余3组分别给予蜜丸酒煎下瘀血汤(0.58 g·kg~(-1)),饮片酒煎下瘀血汤(0.43 g·kg~(-1)),扶正化瘀方(2 g·kg~(-1))灌胃,第9周结束后收集肝组织和血清样本。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情况,全自动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I)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测定肝组织α-SMA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炎症因子与氧化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肝纤维化程度较严重,肝组织天狼猩红阳性染色面积比、羟脯氨酸含量,α-SMA和COL-I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7A及丙二醛(MDA)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蜜丸酒煎下瘀血汤与饮片酒煎下瘀血汤可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天狼猩红阳性染色面积比、羟脯氨酸含量,α-SMA和COL-I蛋白及mRNA表达,大鼠血清AST,ALT,TBil,TNF-α,IL-1β,IL-17A,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OD及GSH-Px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其中蜜丸酒煎下瘀血汤组肝组织病理变化的改善显著优于饮片酒煎下瘀血汤,且肝组织在天狼猩红阳性染色面积比、羟脯氨酸含量、肝组织COL-I mRNA以及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也较饮片酒煎下瘀血汤明显(P0.05,P0.01)。血清肝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相关指标2种制法下瘀血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蜜丸酒煎下瘀血汤改善趋势更为明显。结论:蜜丸酒煎下瘀血汤与饮片酒煎下瘀血汤均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中以蜜丸酒煎下瘀血汤作用更为显著,提示制蜜丸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下瘀血汤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栀子苷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以及对其血清、肝组织及粪便中胆汁酸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成空白组及栀子苷(50,100,200,400 mg·kg-1)组,共5组,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于第8天收集大鼠血清、肝组织和盲肠内容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肌酐(Crea),尿素(Urea)含量,肝脏组织切片分别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CK7,CK19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固醇27α-羟化酶(CYP2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 mRNA表达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测定血清、肝脏及盲肠内容物中18种胆汁酸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栀子苷组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1);400 mg·kg-1栀子苷组ALT,AST活性和TB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HE染色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栀子苷200,400 mg·kg-1组肝组织的汇管区有胆管反应,胆管周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尤以栀子苷400 mg·kg-1毒性明显。栀子苷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CK7,CK19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猪去氧胆酸(GHDC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猪去氧胆酸(HDCA),胆酸(CA),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显著升高(P<0.01),甘氨胆酸(G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GUDCA,GHDCA,熊去氧胆酸(UDCA),牛磺石胆酸(TLCA)的含量占比降低,TCDCA,HDCA,CA,CDCA,脱氧胆酸(DCA)的占比增加;血清中GHDCA,石胆酸(LCA)含量显著下降(P<0.01),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胆酸(TCA),GCA,TCDCA,UDCA,CA,CDCA,DC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CA/DCA显著升高(P<0.01),且CA与CDCA含量占比分别上升19.60%和4.63%;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盲肠内容物中所有的胆汁酸含量均下降,其中GCA,UDCA,HDCA,GCDCA,GDCA,TLCA,GLCA,CDCA,DCA,LC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CYP7A1,CYP27A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400 mg·kg-1栀子苷灌胃,可导致大鼠明显的肝损伤,其肝脏、血清与粪便中胆汁酸发生显著改变,且同一种胆汁酸在肝脏、血清与粪便中的变化不尽相同。然而,由栀子苷所导致的肝损伤与体内胆汁酸变化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仍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给予阐明。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分析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袋冷敷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 22例,治疗组B 22例,治疗组C 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A采用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袋冷敷+常规治疗,治疗组B采用腕踝针疗法+常规治疗,治疗组C采用自冷式冰袋冷敷+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对4组进行观察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A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袋外敷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53例,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分为长节段融合内固定组(长节段组)27例与短节段融合内固定组(短节段组)26例。比较减压节段、融合节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年Cobb's角、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情况及其改善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长节段组比较,短节段组融合节段、术中出血量均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Cobb's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Cobb's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降低(P0.05);与短节段组比较,长节段组治疗后1年Cobb's角改善率、冠状面平衡改善率均明显升高(P0.05)。长节段组、短节段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4%(10/27)、26.92%(7/26)(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具体特征,选择合适的节段融合内固定术,以改善预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