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儿童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名。随机将患儿分为氢吗啡酮组(n=30)和艾司氯胺酮组(n=30)。麻醉诱导: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5 mg/kg和瑞芬太尼4μg/kg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5μg·kg-1·min-1,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0最小肺泡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手术结束后分别予以氢吗啡酮0.01 mg/kg或艾司氯胺酮0.5 mg/kg进行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频率、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去氧合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和氢吗啡酮组患儿相比,艾司氯胺酮组患儿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P=0.048);自主呼吸恢复时的呼吸频率高(P=0.001);呼气末CO2水平低(P=0.005),提示艾司氯胺酮不损害患儿的呼吸功能。艾司氯胺酮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喉癌术后谵妄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蛋白和炎症介质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纳入126例因喉癌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男性患者,共有18例发生术后谵妄(术后谵妄组)。以年龄和疾病累计评分作为匹配条件,共有50例未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进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的血清 PPAR-γ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术前2组患者的血清 PPAR-γ、IL-6、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谵妄组患者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2)。术后第1天,术后谵妄组患者血清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46),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 1),皮质醇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P=0.000 9),2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喉癌术后谵妄患者处于炎症促发状态,PPAR-γ、IL-6和皮质醇可能参与术后谵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0岁,50 kg,因"左侧声带麻痹"拟行直接喉镜下声带脂肪注射术.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声音嘶哑,喉镜检查提示左侧声带麻痹,为改善嗓音入院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声带脂肪注射术.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呼吸困难,一般情况好.辅助检查正常.入室后常规监测ECG、NIBP和SpO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喉癌术后谵妄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蛋白和炎症介质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126例因喉癌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男性患者,共有18例发生术后谵妄(术后谵妄组)。以年龄和疾病累计评分作为匹配条件,共有50例未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进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的血清PPAR-γ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血清PPAR-γ、IL-6、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谵妄组患者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2)。术后第1天,术后谵妄组患者血清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46),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1),皮质醇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P=0.0009),2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喉癌术后谵妄患者处于炎症促发状态,PPAR-γ、IL-6和皮质醇可能参与术后谵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苏醒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丙泊酚麻醉或地氟醚麻醉对拔管呛咳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5月择期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n=30)或地氟醚麻醉组(n=30)。术毕停止给予丙泊酚或地氟醚,将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设定为2 ng/mL,行靶控输注直至拔出气管导管。记录拔管呛咳的发生率和呛咳程度,同时记录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情况。结果 地氟醚组患者拔管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70.00%vs. 19.23%,P<0.000 1),而且呛咳程度评分更高(P=0.000 4)。地氟醚组患者拔管时平均心率和动脉血压高于丙泊酚组(P<0.05),但丙泊酚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地氟醚组(P<0.05)。结论 听神经瘤术后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地氟醚麻醉的患者较丙泊酚麻醉的患者发生拔管呛咳的比例更高、程度更重且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对患者支气管黏液-纤毛清除功能(MCC)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维持丙泊酚靶控血药浓度3~4μg/ml;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维持丙泊酚靶控血药浓度3~3.5μg/ml;单纯吸入全身麻醉组(Ⅲ组),维持七氟醚肺泡浓度1.0 MAC;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组(Ⅳ组),维持七氟醚肺泡浓度0.6 MAC。记录丙泊酚靶控血药浓度、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芬太尼用量。以镜下1 cm硬膜外导管长度作为测量距离对照(硬膜外导管伸出小儿纤维支气管镜2cm),测量四组同等量的示踪剂在不同麻醉药物及方法下运动的实际距离。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Ⅳ组麻醉后60 min MCC显著下降(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肺泡浓度达1 MAC时,对MCC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七氟醚肺泡浓度降低到0.6MAC时,其抑制作用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对麻醉管理和术后早期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1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鼓膜修补手术的成年中耳炎患者,分为显微镜组(M组, n=25)和耳内镜组(E组,n=26)。采集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和麻醉药用量,各时间点的心率和血压变化:麻醉前(T0)、插喉罩后即刻(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T3)、入术后恢复室即刻(T4)。记录手术后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定向力恢复和出术后恢复室时间。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疼痛程度和总体满意度。结果 显微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耳内镜组4.5 min(P<0.05), 显微镜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较耳内镜组多91.2 μg(P<0.001);显微镜组和耳内镜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镜组自主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长于耳内镜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镜组定向力恢复和出术后恢复室时间均长于耳内镜组,分别为4.8 min (P<0.05)和 4.3 min (P<0.05)。在术后恢复室,显微镜组患者有20%需要治疗疼痛,耳内镜组无需要治疗疼痛者(P<0.05)。术后第1天,显微镜组疼痛评分高于耳内镜组2.2分(P<0.001)。总体满意度:耳内镜组高于显微镜组(P<0.001)。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药使用量,加快麻醉后苏醒,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总体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喉罩首次置入失败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1 366例,男588例,女778例,年龄18~78岁,BMI 18~35 kg/m2,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置入2种喉罩之中的任一种:加强型可弯曲喉罩(FLMA)或第2代双管喉罩(EDLMA)。根据首次置入是否成功将患者分为两组:首次置入成功组和首次置入失败组。记录性别、年龄、体重、BMI、ASA分级、是否牙列缺失、喉罩置入次数、喉罩类型、置入者和助手的经验、标准置入技术的使用情况、套囊压力以及麻醉时间。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喉罩首次置入失败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喉罩置入成功(100%),其中首次置入成功1 283例(93.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喉罩首次置入失败的危险因素包括选择使用FLMA(OR=34.52,95%CI 14.06~84.73,P<0.01)、置入者经验不足3年(OR=3.09,95%CI 1.84~5.23,P<0.01)、未使用标准置入技术(OR=29.88,95%CI 12.86~69.47,P<0.01)。
结论 选择使用FLMA、置入者经验不足3年、未使用标准置入技术是喉罩首次置入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