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pNGAL)、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u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和尿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住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脓毒症患者,连续观察72 h,以是否出现AKI进行分组,即脓毒症AKI组及脓毒症非AKI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时(0 h),入ICU后6、12、24、48、72 h时的外周静脉血及尿液样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时刻pNGAL、uNGAL、尿KIM-1、尿TIMP-2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NGAL、uNGAL、尿KIM-1、尿TIMP-2对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价值。 结果研究期间共有522例患者入住我院ICU,最终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共90例,其中38例发生AKI,占42.22%。脓毒症AKI组患者pNGAL、uNGAL水平在入住ICU后6 h开始升高(P<0.05),12 h开始明显升高,24 h达到峰值,在6、12、24、48、72 h时pNGAL浓度明显高于同时刻脓毒症非AKI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AKI组患者尿KIM-1、尿TIMP-2水平在入住ICU后6 h开始升高(P<0.05),12 h开始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在6、12、24、48、72 h时尿KIM-1水平明显高于同时刻脓毒症非AKI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NGAL、uNGAL、尿KIM-1、尿TIMP-2的ROC的AUC分别为0.862、0.858、0.788、0.771,其诊断截断值分别为119.30、120.36、90.07、3299.50 ng/L。各时间点绘制ROC曲线显示,在T-12 h时,pNGAL、尿KIM-1及尿TIMP-2的ROC的AUC分别为1.00、0.96、0.92,在T-18 h时,uNGAL的ROC的AUC为0.95。 结论脓毒症AKI患者pNGAL、uNGAL、尿KIM-1、尿TIMP-2表达水平明显早于血肌酐升高,早于AKI临床诊断标准,有望用于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合并达到RIFLE诊断标准功能衰竭阶段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63例,根据治疗开始时机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组(n=33)诊断后12 h内开始CRRT,晚期组诊断后48 h后开始CRRT(n=30),比较2组患者生存率,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手术情况、病史和疾病危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2组各时段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Cox回归分析提示,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RT治疗开始时机选择对于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脉搏指示的连续性心输出量(Pi CCO)监测技术以及超声心动图(UCG)测定ICU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输出量(CO)的效果。方法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共40例,均进行Pi CCO及超声心动图测定CO。结果 3例患者因未获得满意的图像而放弃。超声心动图和Pi CCO测定的CO分别为(3.19±0.66)、(3.35±0.67)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测定CO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势,适合于ICU心源性休克患者监护。  相似文献   
4.
1991~2001年ICU严重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严重感染的病死率和病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1~2001年的383例严重感染患者,计算逐年病死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严重感染患者病死危险因素。结果1991~2001年间,严重感染总病死率46%(176/383),11年间逐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458)。13个因素参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严重感染病死危险因素有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数目、免疫功能受累、低白蛋白(<35g/L)和接受有创性检查和治疗。严重感染患者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的数目增多,病死率明显增加,合并2个器官衰竭者病死的相对危险度为3.748,3个器官衰竭者为9.663,而合并≥4个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的相对危险度高达28.810。从器官功能衰竭的分布来看,严重感染患者最常合并循环衰竭(62.9%)和呼吸衰竭(56.9%),而顽固的感染性休克是严重感染患者最主要的直接病死原因(39.8%)。结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依然很高,探寻严重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调控炎症反应,在炎症反应早期及时阻断炎症反应过程,防止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降低严重感染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所需液体量和维持血压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18只健康猪静脉输注内毒素50μg/kg诱导感染性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对照组、常规流量血液滤过组( NVHF组)和HVHF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模型建立后每组均应用乳酸林格液液体复苏,以每搏输出量变异率( SVV)<10%作为液体复苏终止指标,之后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保持SVV<10%,如平均动脉压( MAP )仍未达到基础值的90%以上,予持续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在基础值90%以上,记录实验开始后基础、成模及治疗1、2、3、4、5、6 h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维持SVV<10%,以及MAP达到基础值90%以上各组乳酸林格液用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VHF组在开始治疗1 h后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 P<0.05), NVHF组在1、3、4 h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与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2 h后,HVHF组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4 h后,HVHF组维持MAP所需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而NV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HVHF治疗感染性休克能够明显减少猪复苏液体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学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观察2009年11月-2010年2月ICU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胸部影像学变化的特点,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共有7例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均在出现临床流感样症状后约7 d病情明显加重,表现为严重呼吸窘迫、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平均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 Hg,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斑片状浸润影,所有患者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同时均给予呼吸支持,其中2例因无创机械通气效果不佳改为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给予白蛋白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利尿等治疗措施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影像学表现浸润影有吸收;治愈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肺部有不同程度纤维化表现。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肺组织损害重,临床治愈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肺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集束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记录2007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收治的58例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6h集束治疗目标完成情况,并按是否完成集束治疗分为集束治疗组和未完成集束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病死率。结果58例患者中,完成6h集束治疗的患者为22例,集束治疗依从性为37.9%(22/58)。与未完成集束治疗组相比,集束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5和-3.702,P值分别为0.037和0.001)。集束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完成集束治疗组(χ^2=10.236,P=0.000)。结论集束治疗能够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临床医师应提高集束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许多学者把α干扰素(IFN-α)和胸腺素α(TA1)联合起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发现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IFN-α或TA1[1].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有机氟中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重度有机氟中毒患者9例,在应用糖皮质激素、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血PH值、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及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中好转8例,1例病情加重改有创通气,10天后死亡;8例好转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动脉血氧合指数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能有效缓解重度急性有机氟中毒患者症状,改善低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从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组入选标准:(1)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术前心功能Ⅰ-Ⅲ级;(3)术前无其它脏器功能不全;(4)术后28 d内患者死亡;其中死亡组6人,存活组30例.调查内容包括:(1)术前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NYHA分级,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2)术中因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3)术后因素: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h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心输出量指数(CI),动脉血乳酸,动脉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全身氧提取率(O2ext).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乳酸,SvO2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动脉血乳酸可以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