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多耐药性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薛宗锡  区瑞贵  赵秉航 《广东医学》2002,23(11):1177-1178
目的:探讨多耐药性肺结核(MDR-TB)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方法:对89例多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肺结核患者,临床治愈率89%(79/89),痰菌阴转率为80%(53/66),并发症发生率为11%(10/89),其中耐两种抗结核药的肺结核患者并发症相对较少[8%(4/52)],耐3种以以上抗结核药的肺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16%(6/37)]。结论:外科手术在多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术前、术后的有效恰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进术式对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腰5~骶1椎体结核的患者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术前强化抗痨2~4周,术中先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稳定病变节段,然后改变体位从前路清除病灶、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规则抗痨1年,平均随访3.4年.结果 切口一期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患者可佩带护腰支具下床活动,1~3个月ESR逐步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松动、移位,无内固定松动、折断.结论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同期前路病灶清除骨术治疗腰5~骶1椎体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和维护脊柱的稳定性,缩短了患者术后康复期,防止后突畸形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对结核病患者外科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48例结核病大中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在术后连续7d予肠外营养支持,提供非蛋白热卡(NPC)25~30kcal/(kg·d),氮供给量为0·15~0·2g/(kg·d),对照组仅在术后予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两组均予普通饮食,观察两组手术前、手术后8d和14d营养指标和代谢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营养和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8d与术前比较,对照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降低,均P<0·01,代谢指标ALT,BUN升高,均P<0·05,而研究组ALB和BUN也较术前分别降低和升高,均P<0·05。组内比较:TLC和ALB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GLU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对照组的Hb,ALB仍低于术前,均P<0·01;研究组的营养指标和代谢指标,以及对照组的代谢指标均基本降至术前。组内比较:研究组的各项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5和P<0·01,BUN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术后早期即存在营养障碍,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结核病大中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的代谢反应,促进术后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复苏因子RpfA、RpfB、RpfC、RpfD和RpfE混合物对骨/关节穿刺抽取物分枝杆菌培养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方法对32例胸椎、腰椎、肘、肩、髋、膝、踝等骨/关节穿刺抽取物进行了分枝杆菌培养,按BACTEC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系统操作指南对骨/关节穿刺抽取物进行样本前处理;分别吸取约0.2ml前处理样本沉淀混悬液加入两支BACTEC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系统专用培养管(BBLTMGIT TM7m1),并在实验管中加入0.1ml浓度分别为64ng/ml、53.3ng/ml、84.6ng/ml、23.5ng/ml和20.9ng/ml的结核杆菌复苏因子RpfA、RpfB、RpfC、RpfD和RpfE混合物,不加复苏因子者为对照管;然后将实验管和对照管一同放入BACTEC960培养仪中监测,阳性者抗酸染色确认,培养42d不显示阳性者判为培养阴性。最后比较实验管和对照管的阳性例数和阳性结果报告时间。结果实验组培养阳性9例,对照组培养阳性8例,共同阳性8例;在8例共同阳性样本中,实验组有3例阳性报告时间比对照组提前近1周,其他5例阳性报告时间相同,实验组阳性报告平均时间为17.3d,对照组阳性报告平均时间为19.4d。结论从总体水平看,结核杆菌复苏因子RpfA、RpfB、RpfC、RpfD和RpfE混合物对骨/关节穿刺提取物分枝杆菌培养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是属于革兰氏染色性大肠菌群的一种,它的传染方式主要以水源性和食源性传播为主.而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副伤寒沙门氏菌)、B(鼠伤寒沙门氏菌)、C1(猪霍乱沙门氏菌)、C2(新港沙门氏菌)、D(肠炎沙门(氏)菌)、E(鸭沙门氏菌)5个血清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相隔单椎体跳跃性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对21例相隔一个正常椎体的跳跃性胸腰椎椎体结核患者施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体钉棒内固定治疗,植骨采用自体髂骨-肋骨或钛网-肋骨植骨。男14例,女7例;年龄22~67岁,平均43岁。病变范围:T4~L3,胸椎12例,胸腰段6例,腰椎3例。两处跳跃病变破坏2个椎体1例、3个椎体7例、4个椎体10例;三处跳跃病变破坏5个椎体2例,6个椎体1例。病变节段后凸角:胸椎30°~50°,胸腰段15°~30°,腰椎10°~20°。4例伴不完全截瘫。术前强化抗痨2~4周,术后规则抗痨1年。结果21例患者随访2.1~5.1年,平均3.4年。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早期肺不张2例,腹胀1例,经保守治疗1周内恢复。术后1~3个月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手术矫正后凸畸形10°~30°,末次随访畸形矫正角度丢失≤5.1°。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融合,随访期间无植骨块移位和内固定松动、折断。4例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相隔单椎体跳跃性椎体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重建和维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前路病椎切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前路病椎切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对57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椎切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并局部疼痛,胸椎后凸Cobb角30°~60°,平均45°;腰椎后凸Cobb角15°~35°,平均25°。截瘫13例,窦道形成6例,ESR30~140mm/h,术前强化抗痨2~4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单纯自体骨移植48例,钛网 自体骨重建9例。术后规则应用抗结核药治疗1年。结果: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5~2.5年,平均2年,植骨块、钛网植骨术后6个月完全融合,13例截瘫患者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后凸畸形矫正,矫正角度丢失不明显。ESR于术后1个月逐渐下降,3个月后达到正常范围。随访期内病灶未见复发。结论:前路病椎切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既可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早期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截瘫。  相似文献   
8.
一期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对24例胸腰椎相邻多椎体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男15例,女9例;年龄23 ̄62岁,平均42岁。病变节段最高T4,最低L3;胸椎12例,胸腰椎3例,腰椎9例;病变破坏2个椎体5例,3个椎体11例,4个椎体8例,造成椎体间缺损6 ̄9c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融合节段后凸角27.5°±3.5°;6例伴不完全截瘫。术前强化抗痨2 ̄4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钛网填充自体肋骨植骨及椎体侧前方内固定,术后规则抗痨治疗1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5 ̄2.5年,平均1.9年。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 ̄6个月血沉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5°±2.5°,8周时钛网两端下沉总和为(3.5±0.5)mm,终末随访时畸形矫正角度丢失4.1°±1.0°。钛网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生松动、移位。6例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