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尿失禁是由于各种原因使逼尿肌异常收缩或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内压升高超过正常尿道括约肌张力,或尿道括约肌张力因各种原因麻痹或松弛,导致尿道阻力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出现患者排尿自主能力丧失,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点滴流出的现象。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及性别,女性及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对86例HBV-GN患者及135例非HBV-GN慢性HBV感染者进行比较。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GN与男性(OR 2.79,95%CI 1.48~5.25,P = 0.001)、HBeAg阳性(OR 2.60,95%CI 1.49~4.53,P = 0.001)、HBV复制(OR 3.63,95%CI 1.80~7.33,P < 0.01)、肝硬化(OR 4.58,95%CI 1.41~14.91,P = 0.011)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OR 2.53,95%CI 1.42~4.51,P = 0.002)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GN与男性(OR 2.21,95%CI 1.12~4.33,P = 0.022)、HBV复制(OR 2.77,95%CI 1.28~5.97,P = 0.01)、肝硬化(OR 4.55,95%CI 1.29~16.10,P = 0.019)及ALT升高(OR 1.96,95%CI 1.04~3.69,P = 0.037)相关。HBV-GN中,与IgA肾病型(HBV-IgAN)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典型HBV-GN(膜性肾病或膜增生性肾炎型)与男性(OR 5.24,95%CI 1.64~16.81,P = 0.005)、HBV复制(OR 8.02,95%CI 2.15~29.84,P = 0.002)及ALT升高(OR 3.10,95%CI 1.00~9.67,P = 0.051)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与男性(OR 6.51,95%CI 1.76~24.11,P = 0.005)及HBV复制(OR 7.22,95%CI 1.68~30.97,P = 0.008)相关。结论 男性、HBV复制、肝硬化及ALT升高都可能是HBV-GN的易患因素。与HBV-IgAN比较,经典型HBV-GN与病毒复制及男性更相关,两者可能有不同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肾衰竭浊瘀阻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肾衰竭浊瘀阻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5例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6例加用尿毒清颗粒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包括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小腹疼痛及舌质紫黯或伴瘀斑)、肾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及氧化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不良反应发生率23.91%,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不良反应发生率44.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小腹疼痛及舌质紫黯或伴瘀斑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Cr、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_2-MG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氧化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SOD、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XOR、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各氧化指标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肾衰竭浊瘀阻塞证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中医症状表现,提高肾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机体抗氧化反应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减毒增效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左右半球损伤后情绪情感异常的不同表现、可能机制,以期能为临床上大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康复中心脑损伤患者51例,分为左侧脑半球损伤组(左脑损伤组)26例和右侧脑半球损伤组(右脑损伤组)25例,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最终对HAMD总分、各分项得分及选项差异进行归纳、分析及总结。 结果左脑损伤组患者在抑郁总分及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等15个分项目方面较右脑损伤组患者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右脑损伤组患者在日夜变化、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偏执症状等3个方面较左脑损伤组患者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脑半球的偏侧化效应也表现在情绪情感方面,左右两侧大脑损伤后的抑郁表现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左右大脑半球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预后评价、心理干预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被认为是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目的:总结并探讨骨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数据库(2000/2010),检索词分别为"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基础研究,生物标志物"和"Osteoarthritis,Articular cartilage,degradation,basic research,Biological marker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引起骨关节炎发病的相关因素的作用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2方面进行总结,对病理、生物化学和免疫等相关因素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60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0篇文章.结果发现,关节软骨退行性变过程中可出现Ⅱ型原胶原羧基端前肽及Ⅱ型胶原羧基端肽等细胞因子的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生物自由基、一氧化氮及细胞和体液免疫等参与了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过程,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7.
正患者男,50岁,因血肌酐升高3年,胸闷2d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4次/min,呼吸频率24次/min,血压130/80mm Hg,神志清楚,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鸣音。心界扩大,心率6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上腹正中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在降糖、降脂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1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黄芪、丹参、制大黄、川芎、生山药、天花粉、苍术、五味子)加减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尿蛋白排泄率(UAE)、血糖变化。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蛋白均明显减少,血脂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方对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和调整糖脂代谢、减少蛋白尿均有显著作用,并可延缓和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的临床疗效.方法 膝OA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两组均接受疗程1个月的系统治疗.中医治疗组接受艾灸及中医推拿治疗,西医治疗组接受超短波、关节松动术及肌力训练治疗.参照Lequesne评估法对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开始1 w后及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分;出院3个月后随访,记录症状复发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1 w后,中医治疗组患者膝关节晨僵、肿胀及休息痛的分值与治疗前及西医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P<0.05),西医治疗组患者膝关节运动痛及下蹲屈膝的分值与治疗前及中医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P<0.05).通过1个月的治疗,中、西医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分值均有明显减少(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的症状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医治疗在短期内(1 w)即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晨僵、肿胀、休息痛等症状.西医治疗在短期内(1 w)即可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痛及下蹲屈膝能力.中、西医均是治疗膝OA的有效方法,其长期疗效及稳定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被认为是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 目的:总结并探讨骨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数据库(2000/2010),检索词分别为“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基础研究,生物标志物”和“Osteoarthritis,Articular cartilage,degradation,basic research,Biological marker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引起骨关节炎发病的相关因素的作用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2方面进行总结,对病理、生物化学和免疫等相关因素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60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0篇文章。结果发现,关节软骨退行性变过程中可出现Ⅱ型原胶原羧基端前肽及Ⅱ型胶原羧基端肽等细胞因子的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生物自由基、一氧化氮及细胞和体液免疫等参与了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过程,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