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兔髓核细胞在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探讨其构建可注射式组织工程髓核可行性. 方法 取3周龄新西兰乳兔,体重150~200 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兔髓核细胞.以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水溶液和羟乙基纤维素溶液为原料制备壳聚糖水凝胶支架,并行物理性状及大体观察.将支架与兔髓核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髓核.复合培养2d,观察髓核细胞在壳聚糖水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复合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髓核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复合培养3周后,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用RT-PCR检测其分泌的聚集蛋白聚糖、Col Ⅱ mRNA表达. 结果 制备的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室温呈液态,37℃放置15 min可发生交联反应成为同态凝胶.吖啶橙/碘化丙啶染色示壳聚糖水凝胶中大多数髓核细胞存活,少数死亡,细胞存活率>90%;扫描电镜示髓核细胞分布于网状支架中,细胞表面有分泌的ECM;HE、甲苯胺蓝、番红O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显示软骨细胞具有分泌ECM的功能;RT-PCR检测示髓核细胞在壳聚糖水凝胶支架中立体培养3周后Col Ⅱ、聚集蛋白聚糖mRNA分别为0.631±0.064、0.832±0.052,较单纯培养(0.528±0.039、0.773±0.046)分泌基质的能力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髓核细胞与其复合培养后可保持正常形态及分泌功能,有望成为髓核细胞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理和构型,建立羊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模型,对其进行体内融合评价,并探讨模型建立的手术要点和评估方法.方法 采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研制1种具有组合式构型的腰椎间融合器,对16只羊建立侧前方手术入路的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模型,术中、术后分别进行生命监测、医疗管理、影像学评估.结果 新型融合器构型独特,羊融合模型手术顺利,实验动物伞部存活,术后影像评估融合效果良好,动物模型满足了实验要求.结论 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显示有良好的融合效果,通过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能够建立实验动物安全、有效的腰椎融合器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影像学特点,对1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选择性进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年龄54~83岁;其中2个椎体压缩8例,3个椎体压缩4例,4个椎体压缩1例.结果 13例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24小时后均离床活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3±1.5)分降至术后(2.5±1.2)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恢复明显,Cobb角平均矫正10.17°.术后随访6~12个月,腰背痛无复发.结论 对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根据影像学特点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有效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0月,使用国产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PKP工具包治疗12例椎体重度OVCF,男3例,女9例;年龄56~82岁.病程1~49个月,平均4.2个月.重度OVCF位于胸椎11个,腰椎4个,其中3个胸椎为极度压缩骨折;非重度OVCF位于胸椎4个,腰椎3个.单椎体4例,双椎体6例,三椎体2例.在C臂X线机透视监视下,胸椎经后外侧入路,腰椎经椎弓根入路完成单侧PKP和PVP.PKP治疗8个胸椎和4个腰椎重度OVCF,PVP治疗7个非重度OVCF.结果 12例19个椎体手术过程顺利,3个胸椎极度压缩骨折不能完成PKP治疗.术中球囊最大扩张压力为(1 068±296)kPa,球囊扩张容积为(3.1±1.2)mL;每个椎体手术时间PKP为(44.9±10.6)min,PVP为(36.5±6.8)min;骨水泥填充量胸椎(2.5±0.6)mL,腰椎(3.6±1.2)mL.术后住院时间(3.7±1.6)d.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2.35±0.61)分和(2.89±1.07)分,与术前(8.27±1.3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9个椎体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漏至椎旁软组织和/或椎间盘,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单侧入路PKP是治疗重度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158例上肢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上肢创伤骨折患者中DVT发生率为0.83%(18/215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0岁、高血脂、体质量指数大于25kg/m2、糖尿病、粉碎性骨折、挤压伤、肩胛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3处以上骨折9个危险因素与上肢DVT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肩胛骨骨折、3处以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高血脂4个因素为上肢创伤骨折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肩胛骨骨折、3处以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高血脂是上肢创伤骨折并发DVT的相关因素,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并以同期19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类似患者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支具起床时间、透视次数、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经皮手术组住院时间、带支具起床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无明显增加;两组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恢复。结论在严格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创伤围手术期合并DV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有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上肢动脉造影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治疗方法以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为主。结果 16例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14例,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8例,经CTA检查发现3例,经上肢血管造影诊断5例。6例术前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5例血栓消失,行骨折切开复位术,术后痊愈出院;10例术后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8例血栓消失,2例在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1例经积极抢救成功,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上肢创伤骨折合并DVT的首选方法,一旦确诊应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对86例MT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分析其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疗效维持情况。结果术前JOA总评分平均为(6.2±1.8)分,术后6个月、1年、2年及5年分别升至(23.1±5.8)分、(24.8±4.2)分、(24.9±4.3)分、(24.5±4.6)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术后1年、2年及5年JOA评分稳定。JOA症状改善率为优的有48例(85.7%),良6例(10.7%),中及差各1例(1.8%),且长期随访发现疗效稳定。结论 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长期疗效显著并稳固,在准确定位并熟练掌握操作要领的基础上,适合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压力控制下椎间盘造影在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下椎间盘造影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08年5月,对69例慢性腰痛患者的156个MRI"黑椎间盘"进行压力控制下造影.男26例,女43例;年龄29-48岁,平均39.7岁;病程6-120个月,平均36.1个月.采用椎间盘后外侧人路穿刺,穿刺针针尖到达椎间盘中央后连接压力泵,注射造影剂并连续观察压力变化和患者疼痛反应,记录注射压力和诱发疼痛情况.结果:69例患者156个"黑椎问盘"均完成在压力控制下的造影,同时对73个MRI信号正常的椎间盘造影作为对照.在不设定注射压力限制值情况下,58例(84.06%)共131个(83.97%)"黑椎问盘"造影时出现与平时一致性疼痛,22个出现非一致性疼痛,3个未出现疼痛;4个正常椎间盘出现疼痛.当注射压力≤30psi时,46例(66.67%)共105个(67.31%)"黑椎间盘"有一致性疼痛,未出现非一致疼痛和正常椎间盘疼痛.结论:椎间盘造影是诊断慢性腰痛患者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但应在较低压下注射和判断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卵和构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聚醚醚削材料研制一种具有组合式构型的腰椎椎间融合器,在新鲜小牛脊柱功能节段标本上测试正常组(完整状态)、椎间盘摘除组(不稳组)、自体植骨融合组、传统PEEK融合器组(与新型融合器材料大小形状相同)、新型PEEK融合器组合组(融合器在组合状态)、新型PEEK融合器分开组(融合器在分开状态)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状态下的活动角度值(Range of Motion,ROM)和压缩载荷和拔出力(分别在装载植骨,未装载植骨时.结果:(1)新型分开组与正常组、不稳组和植骨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4种状态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2)与传统融合组、新型组合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3)新型分开组左、右旋转状态与正常组和植骨组相比,P>0.05,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与传统融合组、新型组合组相比,ROM数值增大,P<0.05,有统计学差异.(4)新型融合器分开组在未植骨和植骨时的压缩载倚值大于传统融合器组、新型融合器组合组,但无统计学差异;(5)新型融合器分开组拔出力在植骨和未植骨时均低于传统融合器组和新型融合器组合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植入运动稳定性和抗压缩载荷、抗拔出性能,能满足临床植入的生物力学要求,尤其是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