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对于治疗方法争论较多,有报道大多数胸腰段骨折可保守治疗[1],且保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压缩超过50%和或后凸达20°的胸腰椎压缩性,多数专家主张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恢复脊柱稳定,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椎间隙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764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术后椎间隙感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手术方式、糖尿病、肥胖(体重指数BMI〉27)、低蛋白血症(〈35g/L),手术时间(〉2h)、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导尿管留置时间(〉2d)、年龄等9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各种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过伸体位复位PVP治疗4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7椎),对比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5 min,伤椎骨水泥注入量2~6 ml,无骨水泥渗漏发生。术后VAS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50 d。无再发椎体骨折者。结论过伸体位复位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部分恢复伤椎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止痛效果确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张贤锋  梁昌凡  徐应林  钱军 《安徽医药》2020,24(7):1325-1328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 4钉 2棒内固定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经伤椎置钉 4钉 2棒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 21例和 20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 +术后出血量、椎体的前缘高度百分比、 Cobb角等情况,比较两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随访时间范围 10~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 16月。 6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4.3±15.4)%,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7.2±5.8)%、(96.3±6.5)%、(95.6±6.8)%。4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3.8±15.0)%,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0.5±8.8)%、(90.1±8.1)%、(88.2±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病人术前 Cobb角( 22.0±7.0)°,术后 7d、术后 3月、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5.9±3.6)°、(6.3±3.6)°、(6.6±3.5)°。4钉 2棒组病人术前、术后 7d、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21.1±6.4)°、(6.1±2.5)°、(6.8±3.1)°、(7.1±4.8)°,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手术时间( 67.0±7.0)min,与 4钉 2棒组手术时间( 52.0±6.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病人术中 +术后出血量( 470.3±60.7)、(282.1±31.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 A1型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 6钉内固定和 4钉内固定都能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改善 Cobb角。但是,使用 4枚椎弓根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椎间隙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764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术后椎间隙感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手术方式、糖尿病、肥胖(体重指数BMI27)、低蛋白血症(35g/L),手术时间(2h)、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导尿管留置时间(2d)、年龄等9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各种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与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VAS对患者腰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及分布特点;比较存在Modic改变与不存在Modic改变患者的VAS评分;分析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终板倾斜度、腰椎侧凸角及体重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126例患者756个腰椎间盘中,69例(54.8%)124(18.2%)个椎间盘邻近终板存在Modic改变。存在Modic改变患者VAS评分5.5±2.0,不存在Modic改变患者VAS评分3.0±1.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odic分型:Ⅰ型有15例患者(11.9%)19个椎间盘退变(2.5%),Ⅱ型48例(38.1%)97个椎间盘退变(12.8%),Ⅲ型6例(4.8%)8个椎间盘退变(1.1%)。退变终板节段:L5/S1椎间盘32个(25.8%),L4/5椎间盘26个(21.0%),L3/4椎间盘9个(7.3%),L2/3椎间盘47个(37.9%),L1/2椎间盘6个(4.8%),T12/L1椎间盘4个(3.2%)。Modic改变发生于终板凹侧99(13.1%)个,发生于终板凸侧25(3.3%)个;凹侧与凸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终板倾斜度、腰椎侧凸角及体重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终板倾斜度、腰椎侧凸角及体重指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Modic改变以Ⅱ型多见,多发生于终板的凹侧,以L2/3、L5/S1和L4/5节段多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