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 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神经修复的作用。 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0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脊髓损伤组、MT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6只。脊髓损伤组和MT治疗组采用改良垂直打击(WD)法(打击量5X10g.cm)建立T12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切除T12椎板不损伤脊髓。脊髓损伤组和MT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10min分别注射含5%乙醇的生理盐水和MT制剂(按大鼠体重100mg/kg计算)。分别于模型建立手术后6、12、18、24和48h从每组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选取6只大鼠,取脊髓标本及血液,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IL-10含量及脊髓中IL-10 mRNA的表达水平。术后18h时,再分别于3组中选取6只行主动脉灌流后取出脊髓标本甲醛固定,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大体变化,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IL-10的表达特点。 结果术后6、12、18、24和48h脊髓内IL-10 mRNA水平和血清中IL-10含量对比,褪黑素治疗组均最高、脊髓损伤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各组间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的IL-6和IL-8水平最高、MT治疗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h脊髓标本中IL-10 mRNA阳性细胞数(个/高倍视野)对比,MT治疗组最高(5.7±0.80)、脊髓损伤组次之(4.6±0.83),假手术组最低(3.8±0.7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MT治疗后脊髓中央管及其周围的灰质IL-10水平改善。 结论MT可以通过提高IL-10的表达及抑制IL-6和IL-8的表达来改善损伤后神经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来修复损伤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SCI)早期大鼠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MT治疗SCI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MT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前2组以改良的Allen’sWD法建立脊髓T12水平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MT组于术后10min腹腔注射MT100mg/kg,模型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无水乙醇。术后12h对3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血液检测NGF水平;取脊髓标本进行病理观察,RT-PCR法检测NGF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NGF蛋白。结果:模型组和MT组大鼠于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2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3组大鼠脊髓内NGFmRNA、NGF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N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819,321.762和122.707,P均<0.001),3者均在MT组中最高,SCI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P<0.01)。结论:MT可通过提高SCI大鼠体内NGF的表达减轻SC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损伤后炎症反应、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前2组用改良的WD法建立T12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切除T12椎板不损伤脊髓。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10min注射褪黑素(100mg/kg),模型组注射等量的体积分数5%乙醇。术后第1、2、3、5、7天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血清中IL-10含量和脊髓中IL-10mRNA的水平。3d时各组选6只行主动脉灌流,后取脊髓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IL-10的表达特点。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BBB运动功能评分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5天、7天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同时间点治疗组脊髓内IL-10mRNA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这与血清中IL-10含量及表达IL-10阳性细胞数结果一致,均有治疗组最高、模型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见IL-10在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胞浆中分布较多。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提高中央管周围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对IL-10的分泌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术后并发腰背肌痉挛性疼痛疗效。方法对52例LDH患者进行分组,手术方式及内置物均相同,观察组27例,术后早期采取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单纯应用药物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腰痛、双下肢麻木、酸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其中通过合理规范的康复支持治疗,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LDH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对腰背肌衰弱综合征及腰椎不稳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特征之一,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潜在靶点。肿瘤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是决定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之一。肿瘤代谢不仅在肿瘤发生和维持肿瘤细胞生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可以通过释放代谢产物,如乳酸、PGE2等来影响免疫细胞进而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这种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代谢竞争,限制了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形成酸性环境,最终导致抗肿瘤免疫反应减弱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形成。此外,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存在代谢方式的改变,即在增殖、分化和执行细胞功能的过程中会发生代谢重编程。因此,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的调节机制,可以使研究人员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获得靶向代谢途径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Cre-loxP 基因敲除系统特异性敲除髓系SOCS3 基因,构建早期髓系来源抑制细胞(eMDSCs)高浸润荷瘤鼠模 型。方法: 通过将SOCS3fl/-小鼠与Lyz2-Cre 小鼠杂交繁育, 获得髓系特异性SOCS3 基因敲除小鼠,PCR 法鉴定小鼠基因型, Western 印迹验证基因敲除效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髓系特异性SOCS3 基因敲除小鼠骨髓中eMDSCs 比例及其对T 细胞的抑制 作用, 并在该小鼠基础上分别构建乳腺癌、肺癌和黑色素瘤3 种eMDSCs 高浸润荷瘤鼠模型,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 eMDSCs 浸润情况。结果:PCR 鉴定和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髓系特异性SOCS3 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 髓系SOCS3 基因敲除小鼠骨髓中eMDSCs 比例显著升高(t=17.94,P<0.001),且该群eMDSCs 抑制T 细胞增殖(t=14.21, P<0.001)、促进T 细胞凋亡(t=13.53,P<0.001)。在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3 种髓系特异性SOCS3 基因敲除荷瘤鼠的肿瘤组织 中eMDSCs 数量显著增加(t=24.14、24.56、14.93,均P<0.001)。结论:通过髓系特异性SOCS3敲除可成功构建eMDSCs 高浸润荷 瘤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椎体间融合术(TLIF)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正>患者,男,64岁,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行走1年余,于2016年4月8日入院。自诉"无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逐渐不能下床行走"。体格检查:颈部无明显不适,双上肢无明显麻木,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屈伸肌力5级,腱反射正常。T10,11水平棘突间隙压痛,双侧下肢踝关节阵挛,双侧屈髋肌力、股四头肌肌力、腘绳肌肌力、踝背伸及跖屈肌力均2级,肌张力高,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亢进。脐水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大便功能正常,小便费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LIF)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DLSS患者,其中38例采用Endo-LIF,36例采用PLI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临床评价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价指标为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及融合率。 结果 74例患者随访26-38个月,平均(30.86±3.46)个月。Endo-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术后1周及3个月的腰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ODI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H及LL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按Birdwell标准评价,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有2例术后下肢麻木,PLIF组有1例硬膜囊撕裂及1例切口表浅感染,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结论 与PLIF相比,采用Endo-LIF治疗DLSS具有创伤小、早期腰痛改善明显、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势,但两者在并发症率、融合率等方面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