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通过病例随访研究总结应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2例应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的合并明显肩盂前缘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在术前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及三维CT以评估术前肩关节骨性关节炎及肩盂骨缺损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 American Shoulder&Elbow Surgeons’ score,ASES)、Constant-Murley和Rowe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术后即刻拍摄肩关节三维CT以检查移位喙突骨块所固定位置。最终随访时,再次拍摄肩关节X线片和三维CT以评估肩关节退行性变的严重程度和喙突骨块的愈合情况,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以前述3种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术前患肢平均主动前屈上举158.2°±28.7°,体侧外旋55.3°±15.2°,内旋达T10水平(T3~臀部);平均肩关节ASES评分77.6±17.5,Constant-Murley评分88.3±12.5, Rowe评分40.2±12.0。最终随访时,无患者出现肩关节复发脱位,肩关节平均主动前屈上举167.7°±12.7°,体侧外旋54.3°±16.5°,内旋达 T10水平(T3~L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138,P =0.765, P=0.439);平均ASES评分93.7±9.1,Constant-Murley评分95.6±5.6,Rowe评分96.4±4.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P=0.008,P<0.001)。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肩关节退行性改变较术前加重,1例移位喙突骨块不愈合。结论:切开Latarjet手术对合并明显肩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有效,术后5年随访观察未发现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系统、规范康复治疗对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肩峰成形术治疗,治疗组术后转入康复科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康复科接受指导及训练;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遵医嘱在家中自行训练。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检测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于术前及术后1年时应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 对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术前2组患者肩关节RO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3个月及1年时治疗组肩关节ROM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前2组患者ASE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1年时2组患者ASE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ASE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系统、规范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术后疗效,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3.
双极射频电热固缩治疗前交叉韧带松弛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15例前交叉韧带双极射频电热固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双极射频对16例前交叉韧带松弛的患者进行电热固缩治疗。完整随访者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9岁。12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3例为自体绳肌重建术后。电热射频设备输出功率为284W,组织内作用温度为65℃。术后患者采用支具制动,康复计划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基本相同。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5·6个月(4~25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74·27±5·51分(66~84分),术后3个月89·6±7·11分(72~99分),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最终评分83·33±11·81分(56~95分),虽仍显著高于术前评分(P<0·05),但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所降低。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差值为5·47mm±1·61mm(3·5mm~10mm),术后3个月为2·67mm±1·35mm(2~7mm),与术前测量值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最终测量结果为3·8mm±1·96mm(2~9mm),虽仍显著低于术前测量值(P<0·05),但较术后3个月有所增加。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13·3%)术后失效,接受了二期重建手术。结论:电热固缩治疗前交叉韧带松弛可获得较好的短期主、客观疗效,但长期随访疗效有所下降。建议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大结节影像学改变与肩关节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新鲜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随访X线片上重建大结节影像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原因及其与肩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7月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新鲜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8例,59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男28例,女31例;年龄28~80岁,平均59岁。以随访中肩关节外旋正位X线片上出现大结节影像明显变化的8例为研究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肩关节功能,明确大结节影像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术后主动前屈上举角度、主动前屈上举肌力、主动体侧外旋肌力、SST评分以及ASE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动体侧外旋角度和主动体侧内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若随访过程中逐渐出现肩关节外旋正位X线片上大结节影像明显减小甚至消失可能预示肩关节功能恢复不佳。推测造成这种大结节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大结节骨块血运差导致的部分骨吸收,以及大结节骨块不愈合导致的骨块进一步移位。  相似文献   
5.
研究股骨头坏死后,不同部位骨小梁的微细结构特征的变化.将内出血严重部位作为出血区,无内出血现象的中心部位作为参照区,分别制备未脱钙参照区、未脱钙出血区、脱钙出血区、脱钙参照区4种样本,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测、比较骨小梁的微纳观结构.结果发现,出血区微细结构清晰有序,而参照区则看不到有序的微细结构.股骨头坏死后不同部位不仅显示出不同的宏观特征,其内部微细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与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3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0.3±10.6)岁,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为(10.3±5.3) d。根据Rockwood分型,其中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5例,RockwoodⅢ型并高运动水平需求患者1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和切开手术组(31例)。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状况;同时拍摄双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估是否有肩锁关节复位丢失。结果:6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6±6.0)个月(24~43个月)。关节镜手术组和切开手术组患者年龄[(41.0±10.5)岁vs.(38.0±10.8)岁)]、性别(男/女,24/8 vs.25/6)、损伤类型(Ⅴ/Ⅲ,22/10 vs.23/8)、受伤至手术时间[(10.6±4.9) d vs.(10.1±5.7) d]、主力侧累及情况(19/32 vs.17/31)、平均随访时间[(29.8±6.4)月vs.(29.5±5.5)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64.4°±17.2°) vs.(162.6°±12.9°)]、体侧外旋[(60.9°±17.0°) vs.(57.3°±15.8°)]及内旋[(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 vs.(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平均ASES评分(96.0±5.1 vs.94.5±3.8)及UCLA评分(34.2±1.5 vs.33.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手术组复位丢失率(1/32)低于切开手术组(7/31,P=0.026)。结论: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或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并且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镜手术组术后复位丢失率低于切开手术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关节镜下喙突移位Latarjet手术的技术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是治疗复杂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有效方法,而经典的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没有进行前方关节囊的重建,且术中对肩胛下肌破坏较明显。从2013年2月开始,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对经典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进行改良,术中加入前方关节囊重建术,并采取经腱腹结合部位分离肩胛下肌的技术充分保护肩胛下肌,术后第2天行CT检查评价骨移植物位置。结果: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有51例肩关节前向不稳定患者行改良后的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CT显示,骨块与肩盂平齐的病例为48例(94.1%),偏内侧病例3例(5.9%)。骨块位于2点至5点位置的病例49例占96.0%,高于2点位置1例占2.0%,低于5点位置1例占2.0%。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脱位及半脱位。结论:改良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不仅可按照经典切开术式进行操作,同时又能兼具关节镜下手术的微创、精细等优势,喙突骨块可达到良好的位置,手术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肩关节镜辅助经皮空心钉或缝合锚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21例单纯撕脱型二部分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5±9.5)岁(34~68岁);左侧11例,右侧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9.6±4.4)d.21例患者均使朋肩关节镜辅助经皮空心钉或缝合锚钉固定治疗.术后3周、6周、12周、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摄于外旋中立位肩关节正位、侧位和腋位X线片,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8.1个月(23~6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平均为160.5°±6.7°,外旋平均为65.7°±6.0°,内旋达T9±3水平,VAS疼痛评分平均为(0.5±1.1)分,ASES评分平均为(95.8±6.6)分,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97.2±3.0)分,UCLA评分平均为(34.6±0.7)分.术后手外旋肩关节正位、侧位和腋位X线片复查,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2±2.0)周(6~12周).本组无一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肩关节镜辅助经皮空心钉或缝合锚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2~81岁,平均49.3岁;左侧16例,右侧1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22~510 d,平均88 d.骨折类型:两部分外科颈骨折12例,两部分小结节骨折1例,两部分大结节骨折7例,三部分大结节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2例(均非外展嵌插型骨折),头劈裂型骨折1例.其中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应用ASES评分、Constant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进行功能评分,并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按不同性别、年龄、伤侧、手术次数、是否存在其他损伤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手术时间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出现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6.9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37.3°±35.1°,外旋28.9°±24.1°,内旋达T_(10)水平.VAS评分为(0.7±1.2)分;Constant评分为(83.1±17.9)分;UCLA评分为(28.9±6.0)分;SST为8.7个.不同性别组仅在内旋活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伤侧、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固定方式、骨折类型、是否出现并发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系统肩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自2002年3月~200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收治86例行"关节镜下应用缝合锚进行肩袖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使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 ASES)和 1990年美国医学会修订的<永久病损评定指南(GEPI)>进行肩关节定量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ASES和GEP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ASES和GEPI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 P<0.05).而且术后1年时强化组ASES评分高于普通组,GEP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普通组( P<0.05).术后7周、12周和1年时肩关节的主动前屈上举和外旋活动范围(ROM),强化组均高于普通组( 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系统的、个性化的肩关节康复训练方法是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强化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