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严重下肢缺血(CL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CLI患者,其中50例接受DCB治疗(DCB组)、46例接受普通球囊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结果 96例球囊均到达病变部位并成功完成扩张,未植入补救性支架。组间术前及术后即刻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及Wagner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DCB组ABI高于、Rutherford分级及Wagner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12个月,DCB组一期通畅率均高于、管腔丢失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截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DCB组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CD-TLR)为89.81%,高于对照组的67.39%(P=0.008 8)。结论 DCB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CLI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改良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改良邻指皮瓣术修复的41例(45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腹部皮瓣术修复治疗的41例(47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围术期临床指标、皮瓣感觉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患指评分、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外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痛觉敏感率、感觉麻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皮瓣均存活,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邻指皮瓣修复术有助于指端皮肤缺损的恢复,修复效果优于腹部皮瓣修复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和近15年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经电子胃镜及病理学诊断的胃息肉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内镜下息肉部位、息肉数目、息肉大小、山田分型,息肉组织病理学分型,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等。结果:34828例行胃镜检查,共检出胃息肉患者1566例,检出率为4.50%;女性胃息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5.93% vs. 3.15%; χ2=156.554, P<0.001);<40岁、40~49岁、50~59岁、≥60岁4个年龄组胃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73%、3.52%、3.95%、6.68%,胃息肉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242.175, P<0.001)。胃息肉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胃体(42.02%),73.56%胃息肉患者为单发,72.54%患者息肉最大直径<0.5cm,形态学分型以山田Ⅱ型(56.07%)和Ⅰ型(28.93%)为主;胃息肉患者Hp感染率21.78%,病理学常见类型为增生性息肉(43.10%)、炎性息肉(34.80%)和胃底腺息肉(20.05),息肉组织癌变率为1.02%。近15年来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03年的1.95%上升至2017年的6.98%。结论:女性、老年人群是主要高发人群,增生性和炎性息肉仍然是最主要病理类型,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诊疗方法。方法通过CT和MRI检查、血液粘稠度检测,对8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8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均有影像学变化,多数存在血液粘度增高。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多由脑血管病变而来,主要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症状相对较轻,对症治疗脑血管病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JN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DM)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重构中的作用和内在调控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DM组[n=25,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成模]和对照组(sham)(n=25)。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DM组与sham组大鼠心室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使用非放射性JNK激酶分析kit进行c-Jun活性测定。应用JNK抑制剂SP600125(10M)对DM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孵育,观察孵育前后心肌细胞Ito的变化。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抑制剂金诺芬(AF)对经JNK抑制剂SP600125孵育的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前后心肌细胞Ito的变化。应用抗Kv4.2抗体对Kv4.2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使用UVP生物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DM组心肌JNK活性显著升高超过1倍,而Ito显著降低[Sham组:(31.2±3.4)pA/pF,n=16;DM组:(15.4±3.1)pA/pF,n=17;P<0.05]。DM大鼠心室肌细胞经JNK抑制剂SP600125(10 M)处理4 h后,Ito电流密度可恢复至Sham组水平[DM+SP600125组:(31.9±3.8)pA/pF,n=18;Sham组:(31.2±3.4)pA/pF,n=16;P<0.05];且sham组经SP600125处理后的最大Ito电流强度[(29.8±3.4)pA/pF,n=9]和未经处理的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DM心肌经膜渗透性蛋白抑制剂JNKI-1(10 M)处理后,Ito密度也有显著增加,而sham组经相同处理后无改变。TrxR抑制剂AF显著抑制了SP600125对DM大鼠心肌Ito电流的增大作用[DM+AF+SP600125:(15.5±3.2)pA/pF,n=17],而AF对sham组Ito无明显影响。JNK抑制剂SP600125治疗后DM大鼠心肌的Kv4.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大,尽管未完全恢复到sham组心肌水平,但与先前在DM大鼠心肌所观察到的Ito电流改变一致。而JNK抑制并没有明显改变sham组心肌的Kv4.2蛋白表达量。结论DM大鼠心肌钾通道重构是氧化还原敏感的,可能通过持续性激活c-JNK信号通路促进Ito重构。在DM心肌中,JNK活性显著增高,Kv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抑制JNK信号通路后可显著改善Kv通道重构,这一过程可能被硫氧还原蛋白系统所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注射胰岛素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门诊自我注射胰岛素发生皮下脂肪增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100例未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自我胰岛素注射患者作为对照,确定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胰岛素注射不规范、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应用时间≥3年、同一针头应用次数>10次,胰岛素注射用量均是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岛素自我注射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与其年龄、病程以及胰岛素自我注射规范性密切相关,可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尺桡骨双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24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3例,行微创穿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5.83%、78.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1.67%、78.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1.25±10.57)d、(79.12±10.9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离子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15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挂线组与离子刀组,每组75例,挂线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手术进行治疗,离子刀组采用离子刀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离子刀组临床治愈率100.00%,高于挂线组治愈率94.67%(χ2=4.1096);离子刀组术后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2±0.54)分、(19±6.45) d,明显优于挂线组(4.7±0.85)分、(28±9.15) d (t=21.4995、6.9623);离子刀组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例数,挂线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6.67%(χ2=5.1724);两组术后主要疗效与次要疗效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子刀手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同时于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为例,探究乡镇卫生院急救服务能力状况,并以农药中毒的急救为例,了解急救点空间可及性。方法:在富顺县城集中26所乡镇卫生院负责人,采用自编问卷了解急救服务相关情况;收集行政区划、水系路网、人口分布、急救点位置等数据,基于GIS软件平台运用行进成本法定量测量急救点空间可及性。结果:富顺县能够开展指定抢救项目的医院所占比例较低;农药中毒急救点平均可达时间为13.57分钟,可达性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富顺县西南边界。结论:富顺县乡镇卫生院急救资源软硬件水平均较低,乡级急救网络亟待健全;提高急救点空间可及性可考虑在县域西南边界增加急救点数量或加强路网建设;利用GIS技术评价急救点空间可及性直观易懂、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