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介入技术对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培训更多合格的神经介入医师十分重要。目前培训神经介入医师的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技术培养,轻人文教育的特点,对于神经介入的工作的发展较为不利。本文通过分析神经介入医师对于治疗脑血管工作中特殊情况,明晰人文教育对于神经介入医师培养的重要意义。将神经介入医师日常工作分解为门诊接诊、术前交代病情、术中决策和操作、术后监护、出院随访等部分,具体研究每一个部分中人文教育的方法和意义。通过加强神经介入培训中的人文教育,对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手术成功率及防治过度医疗现象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9例(41枚)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复查DSA造影,评价Neuroform EZ支架在辅助动脉瘤栓塞中的安全有效性。结果 41枚动脉瘤中破裂13枚(31.7%),未破裂28枚(68.3%)。共应用Neuroform EZ支架47枚,均准确释放(100%)。其中单枚支架辅助栓塞35枚,双支架辅助栓塞6枚(双支架套叠4枚,Y形支架2枚)。栓塞后即刻mRaymond分级1级19枚(46.3%),2级7枚(17.0%),3a级11个枚(26.8%),3b级4枚(9.6%),其中破裂、未破裂动脉瘤分别为1级10枚(76.9%)、9枚(32.1%)。术中发生血栓事件1枚(2.4%)。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mRaymond分级改善13枚,变差2枚,发现载瘤动脉再狭窄1枚(2.4%)。结论 Neuroform Z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仍需多中心研究和远期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斜矢状位高分辨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粥样硬化颈动脉支架术前评估管腔狭窄及斑块形态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8例患者因至少一侧的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术前1周,对双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斜矢状位高分辨二维黑血磁共振成像(2D-BB-MRI)及3D-BB-MRI扫描,同时对所有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2D-BB-MRI、3D-BB-MRI及DSA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最大狭窄程度(Max-stenosis)、斑块横向最大厚度(Max-TPT)、斑块纵向最大范围(Max-LPE),以DSA图像为标准分别分析2D-BB-MRI和3D-BB-MRI、DSA在评价Max-stenosis方面的差异,并对照分析2D-BB-MRI和3D-BB-MRI在显示Max-TPT、Max-LPE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评估Max-stenosis方面,2D-BB-MRI和3D-BB-MRI与D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1及P=0.849),但3D-BB-MRI的显示结果更接近于DSA(79.80%±4.06%vs80.63%±4.67%,r=0.945,P=0.001),而2D-BB-MRI与DSA的相关性略低(77.75%±5.61%vs80.63%±4.67%,r=0.516,P=0.001)。对于Max-TPT的显示,2D-BB-MRI和3D-BB-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而3D-BB-MRI所显示的Max-LPE明显大于2D-BB-MRI(16.74±5.54mmvs14.01±3.89mm,P=0.001)。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3D-BB-MRI可以客观地显示粥样硬化颈动脉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斑块厚度、累及范围,对颈动脉支架治疗手术具有很好的术前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合成的除草剂-丙酯草醚对小鼠离体骨髓细胞和精原细胞的DNA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彗星技术测试不同浓度丙酯草醚对小鼠骨髓细胞和精原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丙酯草醚在(10g/L)浓度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酯草醚对精原细胞作用更敏感,且在10,100,500mg/L浓度下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新农药丙酯草醚对小鼠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颈动脉损伤病人进行皿管内治疗,其中颅外段颈动脉损伤4例、颅内段颈内动脉(ICA)损伤7例,均采用覆膜支架封闭颈动脉破裂口,1例覆膜支架置入后发生移位而改为经静脉途径应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DSA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破裂出血4例,创伤件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或)假性动脉瘤7例,成功10例,ICA均保留通畅;1例改为弹簧圈柃塞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14个月,临床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损伤是创伤小、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于无法耐受ICA闭塞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为腰腿痛的脊髓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与术后康复干预的疗效。方法:脊髓内血管畸形6例,脊髓周动静脉瘘1例及硬脊膜动静脉瘘l例,采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cyanoacrylate,NBCA)、螺旋圈((Coil)栓塞治疗的同时,采取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结果:8例均进行经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供血动脉完全栓塞,占62.5%(5/8);供血动脉大部分栓塞,占37.5%(3/8),仅余细小的动脉供血。术后经过进一步康复干预治疗后,6例腰腿痛症状消失,占75%(6/8),2例明显改善,占25%(2/8),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脊髓血管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栓塞术后的康复治疗是促讲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苦瓜水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方法 应用彗星实验及Ames实验对苦瓜水提取物进行抗突变研究.结果 彗星试验2.5,5.0,10.0g/(kg·bw)3个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环磷酰胺(CP)引起的细胞DNA损伤;Ames试验5 000,1 667,556μg/皿3个剂量组在+/-S9的条件下,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氨基芴(2-AF)、敌克松(Dexon)引起的TA98、TA100回变菌落数的增加.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苦瓜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aso CT检查的影像特征对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的风险评估、指导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患者,术前均行全脑DSA确认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采用Vaso CT测量闭塞血管长度及其两端血管走形,根据结果评估手术风险并指导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结果 14例患者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血管长度为2.56~19.09 mm,平均(4.5±2.1)mm,对其中13例患者行椎-基底动脉闭塞再通术,12例患者血管成功开通,并均于血管开通后行支架置入术,其中置入Solitaire支架8枚及Wingspan支架4枚;1例患者因闭塞长度较长(19.09 mm)而未进行血管开通术。所有手术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Vaso CT可对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开通术的手术风险进行准确判断,并可指导手术路径,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