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手法复位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与年龄、脱位程度、髋臼指数、复位前牵引等可能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93例138髋6~18个月DDH病例,内收肌切断后手法复位,髋人字位石膏固定3个月后支具治疗6~9个月,分为并发AVN与不并发AVN两组,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各种相关因素中的暴露程度,并观察AVN严重程度和转归。结果手法复位138髋,随访18~72个月,平均39个月,出现AVN征象33髋(33/138,24%)。AVN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脱位程度和髋臼指数相关,与复位前是否牵引无明显相关。出现AVN的33髋都是全脱位或高位全脱位的髋关节(33/93,35%),脱位程度越高,并发AVN的概率越大。16~18个月组AVN的发生率最高为60%(12/20),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程度也越重。随着髋臼指数的增大,AVN的发生率逐步上升,AVN趋于严重。结论年龄大于15个月,高位全脱位,髋臼指数大于40°的患儿手法复位易并发AVN,是AVN的高危因素,同时具备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可考虑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常婴儿不同体位Graf法髋关节超声波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正常婴儿不同届髋体位下Graf法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测量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初生至3个月婴儿160例, 320侧正常髋关节, 男67例(42%),女93例(58%),最小3d,最大90d, 按月龄分成三组,初生至30d42例,31~60d57例, 61~90d 61例.采用Graf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法检查,分别测量比较不同体位下(微屈髋5°~10°、半厢髋40°~50°和屈髋85°~95°)的测量指标α角和β角, 并进行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在三种体位下测得的α角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角会随着髋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不同的月龄组的变化幅度也有差异,随着月龄的增加, β角随髋关节屈曲而增大的幅度逐渐减小,方差分析不同月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婴儿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测量指标中α角作为金标准稳定可靠,不随体位而变化;而β角易随体位变化,其变化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髋关节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先天性拇指远节尺偏畸形,即Delta三节拇指和远节指骨骨骺畸形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策略,并评价中期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我们共收治28例43拇先天性拇指尺偏畸形患儿,根据X线片表现分为两类:Delta三节拇指和远节指骨骨骺畸形。两种病理解剖类型经MRI和术中探查进一步确认。三节拇指通过切除Delta指骨、紧缩桡侧副韧带和克氏针固定治疗,骨骺畸形则对三角形或楔形骨骺行骨骺内截骨和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5-91个月,平均47个月,23拇(53.5%)为Delta三节拇指,手术年龄平均16个月,指间关节尺偏角度从(40.3±9.7)。下降到(2.3±5.1)°(P=0.008);20拇(46.5%)为远节指骨骨肪畸形,手术年龄平均33个月,尺偏角度从(33.4±9.6)°下降到(5.4±8.5)°(P=0.019)。日本手外科协会(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JSSH)评分:优29拇,良13拇,中1拇。结论Delta三节拇指和指骨骨骺畸形是先天性拇指尺偏畸形的两种病理解剖类型,分别行Delta指骨切除或骨骺内截骨术,能显著矫正拇指尺偏,术后关节稳定,功能良好。为避免畸形骨骺被当作多余指骨误切而导致生长紊乱,须明确骨骺畸形不属于三节拇指,年幼儿分型不明时应推迟手术直至明确分型。  相似文献   
4.
儿童骨骼强大的塑形能力使保守治疗成为胫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通过闭合复位长腿石膏固定6~8周,其中绝大部分都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只有当骨折非常严重,经保守治疗仍存在超出骨骼塑形能力之外的畸形,或骨折不稳定,对线对位无法由石膏外固定维持时,特别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或存在复合损伤时,才会考虑进一步手术治疗,而且尽可能通过微创的手术方法来解决问题.最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出现[1]的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ESIN)内固定技术具有微创、住院周期短、骨折愈合快、无需石膏固定、可早期负重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儿童胫骨干骨折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2-5].  相似文献   
5.
X线骨盆平片在儿童髋关节疾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利用增加测量范围和视角 ,测量骨盆平片中髋关节软骨厚度和股骨头骺板倾斜角 ,了解其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特发性软骨溶骨症、股骨头骨骺滑脱、先天性髋内翻等疾病时的变化 ,以获得有价值的诊断资料。资料和方法本组 2 16例 ,年龄从 4个月~ 15岁 ,对 2 16例X线骨盆平片中 4 14例正常髋关节的X线骨盆平片进行测量和分析。其中男 97例 ,女 119例 ;198例儿童双侧髋关节正常 ,18例儿童单侧髋关节正常 ,测量只在完全正常的髋关节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我们采用纵向可延长钛金属肋骨假体(VEPTR)技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胸廓畸形的初步体会.方法 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胸廓畸形的患儿,男3例,女3例,平均年龄8.3岁(4.7~12.2岁);均自出生就发现脊柱畸形并呈进行性加重.除1例曾经接受过弧度段脊柱张力钢丝捆绑治疗外,其余病例均无过去手术史;所有病例体格矮小、躯体平衡失调并倒向凸侧;肺功能检测明显低下,其中最大肺活量(VCMAX)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分别只有同年龄、同身高正常预测值的24.8%~48.1%(平均32.8%)和20.8%~54.4%(平均34.5%);胸段脊柱混合型分节、分化不良,3例存在凹侧肋骨融合畸形;术前Cobb's角平均为77.6°(63°~106°);CT及CT三维重建测量,脊柱旋转(SR)平均为19.6°(11.4°~26.8°),胸廓旋转(TR)平均为61.4°(34.2°~477.2°),后半胸廓对称度(PHSR)平均为2.4(1.2~3.6);MRI脊髓扫描未发现异常.手术在神经监护仪下进行,所有病例均I期完成手术,4例进行了肋骨开放截骨,术中4例胸膜壁层破裂,所有病例胸膜脏层均保持完整.所有病例均各安置了肋骨-肋骨、肋骨-脊柱钛肋各一组.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12~18个月),所有病例均已完成了2次延长.术后所有病例躯体平衡获得明显改善,凹侧胸廓扩大,骨盆倾斜平衡恢复,脊柱高度增加,身高平均增长4.4 cm(3~7 cm).所有患儿肺功能检查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VCMAX和MVV平均增加35 7%(10.4%~78.4%)和51.7%(8.2%~84.9%).呼吸系统易患感染、活动后气急等现象明显改善.脊柱畸形均有所矫正,Cobb's角测量平均57°(44°~69°),家长对患儿外观改变均表示满意.结论 VEPTR技术对于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胸廓畸形所致的胸腔功能不全综合症显示了一定的效果,肺功能改善,脊柱畸形控制,脊柱生长继续,躯体平衡恢复.其中长期功效和并发症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介绍采用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Ш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 :本组共 3 6例 ,均为GartlandШ骨折。所有病例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 ,因对位不理想或骨折不稳定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内侧进路 ,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 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 ,石膏固定 4周。结果 :2 7例获得半年以上随访。除 1例提携角较对侧有 10°以上改变 ,1例肘关节伸屈受限范围 >15°外 ,其他肘关节活动恢复优良。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 :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Ш肱骨髁上骨折 ,方便了直视下内侧髁的准确对位 ,避免误伤尺神经 ,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率 ,隐藏了切口 ,达到美观作用。  相似文献   
8.
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介绍采用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本组共36例,均为Gartland Ⅲ骨折.所有病例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因对位不理想或骨折不稳定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内侧进路,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石膏固定4周.结果27例获得半年以上随访.除1例提携角较对侧有10°以上改变,1例肘关节伸屈受限范围>15°外,其他肘关节活动恢复优良.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方便了直视下内侧髁的准确对位,避免误伤尺神经,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率,隐藏了切口,达到美观作用.  相似文献   
9.
弹性髓内钉去弹性化治疗儿童桡骨干远段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弹性髓内钉去弹性化技术治疗儿童桡骨干远段骨折,观察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 及预后功能情况.方法 自2006至2008年,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去弹性化技术治疗儿童桡骨干远段骨折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5~15岁,平均9岁8个月.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从受伤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1~9d.骨折部位均位于桡骨干远段1/3,15例合并同侧尺骨骨折,另外3例为单纯桡骨骨折.复位方式均为"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术后常规长臂功能位石膏管型固定3~周.结果 最短随访时间12个月,平均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为5个月(3~7个月).术后骨折对位正位平均93.2%±5.9%,侧位平均95.7%±7.1%;术后成角正位平均2.7°±1.5°,侧位平均1.4°±1.2°.94%(17/18)的患儿最终恢复了完全的前臂旋转功能,1例患儿存在10°以内的前臂旋转受限,随着随访时间延长,逐步好转中.并发症包括1例患儿出现髓内钉钉尾软组织激惹症状,1例患儿进钉部位手术瘢痕皮肤敏感.结论 弹性髓内钉去弹性化技术对于治疗儿童桡骨干远段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方便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
尺骨成角截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