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两种不同的管腔形态特征及对应脑梗死类型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诊断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行HR-MRI及头颅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管腔形态特征及头颅DWI上脑梗死类型。依照HR-MRI上闭塞管腔的形态学特征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与非斑块形成组;DWI上脑梗死类型分为单发脑梗死、多发脑梗死、无脑梗死灶。结果 44例患者纳入分析,斑块形成组30例,非斑块形成组14例。斑块形成组闭塞位置位于近端16例,远端14例,非斑块形成组闭塞部位为近端13例,远端1例,两组闭塞部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χ~2=4.99),非斑块形成组闭塞部位多为M1段近端。斑块形成组与非斑块形成组单发性脑梗死分别为11例和5例,多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和2例,无梗死灶分别为4例和7例,两组脑梗死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χ~2=8.29),斑块形成组脑梗死类型多为多发性脑梗死,而非斑块组多为单个脑梗死或无梗死灶。结论高分辨MRI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管腔管壁形态特征评价具有重要价值,闭塞管腔内是否有斑块与主干周围有无侧支形成可能是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不同脑梗死类型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病例资料患者,女,9岁。3年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进一步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单心室、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2年前于我院行双向Glenn术。患者自幼口唇及指端青紫,活动耐量差,平素易感冒,双向Glenn术后上述症状有所改善,无端坐呼吸,无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无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3D-SPGR)序列和三维稳态自由进动成像(3D-SSFP)序列在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连续54例患者的58个膝关节行矢状位3D-SPGR和3D-SSFP序列扫描。按照改良的Noyes评分标准对膝关节软骨进行MRI和关节镜分级。计算上述MR序列对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通过K统计评价不同阅片者间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D-SSFP序列对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4%和92%(阅片者1);76%、94%和90%(阅片者2)。而3D-SPGR序列对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则分别为82%、92%和90%(阅片者1);82%、90%和88%(阅片者2)。两阅片者阅片结果一致性为良~优(Kappa值为0.43~0.83)。结论3D-SSFP序列在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方面与3D-SPGR序列有同等的价值,其较短的图像采集时间更适合作为膝关节的MR扫描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和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巴马小型猪的头颈部血管结构,并比较分析两种技术的动脉成像指标,为大动物脑血管病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3.0 T磁共振仪依次对3只健康巴马小型猪行头颈部血管的3D TOF和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比较两种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的血管清晰度评分,定量分析主要动脉的对比度(CR)、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在血管清晰度方面,两种方法对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系显示较好,对后循环的显示欠佳,而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系的显示优于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1.60±0.50)分vs(1.37±0.49)分,P=0.019 8]。定量分析发现,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不同程度提高动脉的CR,但两种方法所得动脉的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TOF和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均可较好地显示巴马小型猪的颈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构,并各有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研究外伤性膝关节关节软骨的损伤发生率及程度,比较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SPGR)、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3D FIESTA)和膝关节常规检查序列(2D SE/FSE)在诊断外伤性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45例患者的46个外伤膝关节,行手术治疗前均进行了多序列的MRI,包括膝关节常规MRI(SE T1WI,FSE PD/T2WI),3D SPGR和3D FIESTA序列.运用改良的Noyes分类系统来评价膝关节软骨面的损伤等级,每个膝关节的关节面包括:股骨外侧髁(LFC)、股骨内侧髁(MFC)、胫骨外侧平台(LTP)、胫骨内侧平台(MTP)、股骨滑车(Trochlea)和髌骨(Patella).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序列发现软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用Wilson评分法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的95%可信区间,用McNemar统计法的双尾精确表来比较不同MRI序列对软骨分级诊断的显著性差异.结果 根据手术结果,软骨形态改变的发生率为43%(118/276),软骨缺损的发生率为23%(63/276).各个关节面软骨损伤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MR图像(3D SPGR、3D FIESTA、3D SPGR结合常规MRI)表现与手术结果的完全一致率分别为53%、60%和8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3D SPGR结合常规MRI序列评价软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最高,分别为73%、98%、95%和90%.结论 3D SPGR和3D FIESTA序列在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时无明显差异.3D SPGR结合常规MRI序列,不仅可以在合理的扫描时间内提高诊断软骨病变的准确性,而且还可对膝关节的其他组织结构做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动态Gadolinium(Gd)增强和常规Gd增强MR技术在早期缺血的股骨头骨骺中的灌注差异,并观察骨骺血管闭塞时生长板的血供.方法 28只2周龄乳猪,共56个髋关节,雄性12只,雌性16只;体重5~7 kg,平均6 kg;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7只.将A、B组乳猪的双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30 min后,对A组行动态Gd增强FSPGR序列扫描,对B组行常规Gd增强SE T1WI序列扫描;行双髋关节外展体位的血管造影.之后让乳猪自由活动1 d,再采用双髋关节自然平放体位重复MR扫描.C、D组分别是A、B组的对照,即MR扫描前及扫描中双髋关节保持自然平放,C组行动态Gd增强扫描,D组行常规Gd增强扫描.最后将乳猪处死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动态Gd增强MRI示:A组股骨头不同组织(除干骺端外)的强化率(ER)和强化速度(ES)均明显小于C组;A组生长板的ER和ES均小于干骺端,而C组生长板与干骺端的ER和ES值均无明显差异.常规Gd增强MRI示:B组股骨头各部分的ER与D组比较无明显下降.结论 对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的检测,动态Gd增强MRI技术比常规Gd增强SE T1WI技术更敏感.当骨骺血管闭塞时,生长板的血液灌注可能来自于干骺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动态Gadolinium(Gd)增强和常规Gd增强MR技术在早期缺血的股骨头骨骺中的灌注差异,并观察骨骺血管闭塞时生长板的血供.方法 28只2周龄乳猪,共56个髋关节,雄性12只,雌性16只;体重5~7 kg,平均6 kg;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7只.将A、B组乳猪的双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30 min后,对A组行动态Gd增强FSPGR序列扫描,对B组行常规Gd增强SE T1WI序列扫描;行双髋关节外展体位的血管造影.之后让乳猪自由活动1 d,再采用双髋关节自然平放体位重复MR扫描.C、D组分别是A、B组的对照,即MR扫描前及扫描中双髋关节保持自然平放,C组行动态Gd增强扫描,D组行常规Gd增强扫描.最后将乳猪处死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动态Gd增强MRI示:A组股骨头不同组织(除干骺端外)的强化率(ER)和强化速度(ES)均明显小于C组;A组生长板的ER和ES均小于干骺端,而C组生长板与干骺端的ER和ES值均无明显差异.常规Gd增强MRI示:B组股骨头各部分的ER与D组比较无明显下降.结论 对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的检测,动态Gd增强MRI技术比常规Gd增强SE T1WI技术更敏感.当骨骺血管闭塞时,生长板的血液灌注可能来自于干骺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包裹纳米金粒子(PEGlatedAuNPs)作为新型 CT 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 7 个不同浓度 的 PEGlatedAuNPs 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普罗胺(Iopromide)进行体外 CT 扫描,比较衰减系数和成像能力;通过皮下注入 和静脉注射方式进行动物体内 CT 的扫描,评估体内各脏器的强化特点。结果 相同浓度的 PEGlatedAuNPs 较 Iopromide 衰 减系数高,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两者 CT 值差异越来越大;在皮下形态稳定,能长时间停留而不易被吸收;在 SD 大鼠体内相容 性较好;在体内循环时间长,主要经肝脏代谢。结论 PEGlatedAuNPs 是一种理想的 CT 分子显像造影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高分辨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以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性和定量分析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探索MCA斑块与卒中相关的高危HR-MRI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症状性MCA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利用3.0 T MR仪行头颅3D TOFMRA、双侧MCA的HR-MRI和全脑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HR-MRI包括T_2WI、T_1WI、STIR和对比增强T_1WI。将患者分为陈旧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急性脑梗死组。对hr MRI的定性分析是以同序列眼外肌信号为参考将斑块分为等、高、低及混杂信号四种类型;定量测量最小管径和斑块厚度,计算斑块负荷、管腔重塑率和斑块强化率。结果有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53.6±10.1)岁,男96例(68.09%),其中陈旧性脑梗死组15例(10.64%),TIA组86例(60.99%),急性脑梗死组40例(28.37%)。根据HR-MRI,T_1WI、T_2WI和STIR序列中急性脑梗死组的混杂信号斑块的数量和比例均明显多于TIA组和陈旧性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001;P=0.0006)。定量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组的最小管径明显小于TIA组和陈旧性脑梗死组(P0.0001);陈旧性和急性脑梗死组的斑块厚度显著大于TIA组(P=0.0003);急性脑梗死组的斑块负荷和管腔重塑率最大(P=0.0021;P=0.0846),且急性脑梗死组的斑块强化率的平均值也大于其他两组(P=0.0413)。结论利用HR-MRI管壁成像技术可实现对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及信号进行无创性评估。急慢性脑卒中相关的MCA斑块在多序列HR-MRI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以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斑块的活体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数据为基础,建立3D完全耦合的流-固耦合(FSI)模型,探索不同组分MCA斑块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拟行介入手术治疗的12例症状性单侧MCA局限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首先,术前对MCA管壁行HR-MRI作为力学建模的形态学依据;其次,利用相位对比MRI技术和DSA引导下的测压微导管分别采集MCA狭窄前端的血流参数和血压数据作为载荷条件,并对目标血管的3D几何结构进行网格生成等前处理,导入有限元程序软件ADINA(ADINA R&D,Inc,USA)进行FSI求解;最后,从3D-FSI结果中提取3个力学指标值:最大主应力(MPS)、最大主伸长比(STRETCH-P1)和最大剪应力(FMSS),分析比较不同狭窄程度和不同斑块成分的各项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按照狭窄率分组比较发现,轻中度狭窄组的MPS、STRETCH-P1和FMSS与重度狭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23、0.3872和0.1271)。分析不同斑块成分发现,含"脂质核心"斑块的层面中MPS稍高于含“纤维成分”斑块(P=0.0744),STRETCH-P1明显高于“纤维成分”斑块(P=0.0169),FMSS显著低于“纤维成分”斑块(P=0.0021)。结论: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病变中,“脂质核心”斑块的主应力和主伸长比均不同程度地高于“纤维化”斑块,提示富含脂质坏死核心斑块的机械负荷较大、可能有相对较高的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