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月,对24例3~14岁(平均6.6岁)患儿阴囊包块直径≥6 cm,内环直径≥2 cm的巨大腹股沟斜疝行TAPP术。经脐及稍下两侧腹直肌外缘置入5 mm trocar,在内环外上缘剪开壁腹膜,游离疝囊,将补片覆盖整个缺损,用3-0可吸收线缝合补片边缘在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及联合腱上,4-0可吸收线缝合腹膜。结果 24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0 min。术后住院2~4 d,无并发症。随访7~24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6例>12个月,无复发。结论对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行TAPP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将其中56例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单部位腹腔镜组)和49例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随访6-36月。结果:两组均完成手术。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为(33.73±4.41)min,单部位腹腔镜组中48例手术时间为(25.13±4.82)min,较前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部位腹腔镜组中其他8例发现对侧隐性疝,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间(32.25±2.18)min。开放手术组和单部位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18±2.90)ml和(1.73±0.88)ml,住院时间为(4.22±1.16)d和(3.50±0.97)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5%(12/49),单部位腹腔镜组为8.9%(5/56)。两组术后随访,均无隐睾,无疝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可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高位结扎疝囊且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并探查对侧有无隐性疝并处理。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为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应用。方法:2005-09/2008-02对12例16侧精索静脉曲张患儿采用腹腔镜技术行精索静脉结扎术。结果:12例16侧精索静脉曲张患儿行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9例13侧取得满意效果。其中2例术后出现阴囊水肿,对症处理缓解;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腹腔镜手术治愈。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行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具有解剖精细、结扎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漏斗胸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严重情况下凹陷的胸骨压迫右心房和右心室、降低肺活量,影响心肺功能,需行手术治疗.1998年Nuss等[1]首先报道了一种微创的漏斗胸纠治术,此后Nuss手术在国际上得到了极大的推崇.笔者于2007年1月-2007年10月用此方法治疗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联合鞘状突未闭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经验。方法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常规探查双侧腹股沟区,对鞘状突未闭(单侧69例,双侧17例)同时行鞘状突未闭高位结扎术。结果83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联合鞘状突末闭高位结扎术,无术后并发症。83例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仅1例腹股沟斜疝复发。3例隐性疝未处理(1例因开展腹腔镜初期缝合技术不成熟,2例因阑尾穿孔盆腔脓性液较多)。结论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联合鞘状突未闭高位结扎术在一次麻醉下完成2种或多种病变的处理,避免多次手术的打击,降低手术成本,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对大鼠内侧副韧带损伤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大鼠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45~400g),随机分实验组(A)与对照组(B),每组20只。制备右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c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断裂模型,实验组继续给予生长因子,对照组给予盐水,至术后第4周,将愈合处韧带取下,进行愈合处肌腱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检查。结果:电镜下见转化生长因子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而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愈合的MCL组织结构比对照组好,生物力学性能也更好。转化生长因子组愈合的MCL生物力学检测级载负荷和刚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转化生长因子对韧带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因此,本实验为韧带损伤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韧带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是在家兔麻醉状态下进行的急性实验,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纳洛酮、肉桂硫胺或酚妥拉明部分拮抗中毒性休克家兔出现的低血压效应。同时发现上述任何两种受体阻断剂结合使冈其血压逆转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均明显缩短,但其作用强度较单独使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41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41例吴桂章,唐伟,宋连杰,石玉芹近12年来,我院外科对41例先天性巨结肠在新生儿期行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3例,女8例。年龄6~54天。体重2.5~4.0kg。全部病例均有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Q气腹对幼兔肝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新生儿腹腔镜外科气腹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32只健康新西兰幼兔(3周龄,体重0.8~1.0 kg)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腹腔麻醉)、开腹手术组(麻醉后行开腹手术)、低压力组(腹腔压力维持在6 mmHg)、高压力组(腹腔压力维持在12 mmHg),采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术中追加用4%水合氯醛1 ml.麻醉时间持续4h.麻醉4h后每组随机取4只处死,余4只复苏后继续饲养7d后处死,均切取肝肾组织浸泡福尔马林,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分别于麻醉前30 min、麻醉后4h及术后7d取幼兔静脉血3 ml,-80℃保存.收集血清,进行肝肾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结果 四组幼兔麻醉前和麻醉后4h、术后7d血清CR、BUN、UA、AST、TBIL及DBIL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高压力组麻醉后4h和术后7d血清ALT值分别为(81.24 U/L,59.87 U/L),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麻醉前30 min(8.14 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及气腹低压力组麻醉后4h血清ALT值(8.50、9.09和9.40 U/L)及术后7d血清ALT值(13.07、8.58和12.83 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高压力组麻醉后4h和术后7d血清GGT值分别为193.72 U/L和156.74 U/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麻醉前30 min血清GGT值14.85 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及气腹低压力组麻醉后4h血清GGT值(20.31、15.11和15.98 U/L)及术后7d血清GGT值(22.26、14.70和27.44 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高压组幼兔麻醉后4h和术后7d均可见弥漫肝淤血,且术后7d无明显改善,肾无明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 幼兔可良好耐受6 mmHg和12 mmHg的气腹压力,术后可存活.气腹压力为6 mmHg时肝肾功能均不受显著影响,12 mmHg时肾功能影响不显著,但肝出现了肝淤血改变,且术后7d无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e surgery for juveniles with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03 to July 2008, clinical data from 21 juveniles with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 in this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wenty-one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 were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to undergo either open or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mean operating time, mean length of stay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both groups were eompered. Results Both of the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for all patients. None in the laparoscopie group required conversion to an open procedu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mean operating time between the laparoscopic and open surgery group (75. 5 ± 18. 0 min vs 68. 5 ± 14. 7 min, P= 0. 37) or in the mean length of stay (5. 8±1.8 d vs 6. 3 ± 1.5 d). No severe complication was noted in either group. Conclusions Laparoscopic repair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safe, which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juveniles with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