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架植入和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SAMMPRIS)研究是由研究者发起、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NINDS)资助、50所医疗中心参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验证其主要假设: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伴复发性脑卒中高危特征[狭窄程度≥70%、近1个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患者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流灌注下降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1]。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脑缺血再灌注的维持和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发生功能性或神经血管性充血时,通过区域性收缩血管和增加血管活性物质,调节再灌注区的脑活动以增加葡萄糖的摄入和氧消耗[2]。本综述主要通过研究VSMC的表型分类及功能特点、表型转化的机制与调控,深入探讨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正"姜大夫,您好!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很好,谢谢您!你天天给病人做手术很辛苦,要保重身体哦……"5月25日一大早,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姜卫剑教授一上班,就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青海玉树藏族小伙尕玛求军打来的的电话。时光追溯到2011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火箭军总医院抽调百余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颅内脑动脉支架成形术使用低剂量肝素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的随机、对照先导性研究,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我中心行颅内脑动脉支架成形术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低剂量肝素组(2000Iu+500IU/h)和高剂量肝素组(3000Iu+800IU/h),主要终点事件为术中和住院期间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颅内出血、血管性死亡发生率,术中行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监测。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共共入组64例患者(70处病变),低剂量肝素组33例患者(38处病变),高剂量肝素组31例患者(32处病变),总的技术成功率为93%(65/70处病变),低剂量肝素组技术成功率为94.7%(36/38),高剂量肝素组技术成功率为90.6%(29/32);低剂量肝素组急性血栓形成并发症为3.0%(1/33),高剂量肝素组为3.2%(1/31)(P=1.00);低剂量肝素组颅内出血并发症为3.0%(1/33),高剂量肝素组为12.9%(4/31)(P=0.19)。结论在颅内脑动脉支架成形术中使用低剂量的肝素,维持ACT值在"亚满意"的抗凝水平是安全的,并未增加术中急性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电视透视检查(附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电视透视检查评价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显示功能障碍的器官、发现误吸及安静误吸。方法:47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由临床及影像医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检查评定吞咽功能。使用SPSS8.0统计软件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47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中咽反射异常18例;经洼田饮水试验发现吞咽功能差、有呛咳者21例;电视透视检查4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功能异常,误吸及声门上穿透32例、安静误吸11例。经配对计数资料χ2检验,电视透视检查对吞咽困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洼田饮水试验和咽反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电视透视检查吞咽功能能够可靠发现吞咽困难,直接确定误吸、安静误吸的发生及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6.
卵圆孔未闭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许多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进一步肯定了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或不明原因的卒中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房间隔瘤伴发卵圆孔未闭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皮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应用前景看好,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3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CT示SAH,立即停用抗凝、抗血小板集聚治疗,给予制动,控制血压和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结果: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7、10dCT示SAH吸收,恢复抗血小板集聚治疗,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颅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SAH机制复杂,及时有效处理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 (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 )的开展 ,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已引起广泛重视。对于其发生机制、临床监测和治疗方法等问题尚在研究探索中。  相似文献   
9.
高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Sandt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的临床概念是源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 arterectomy,CEA)后的一个少见、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CEA后几小时至3周内,发生率为0.3%~2.0%。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谵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颅内出血等。高灌注状态(hyperperfusion state)是由于颈动脉高度狭窄被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成倍增加超出脑组织的代谢需要所致,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导航引导下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开放式磁共振结合导航系统,可以获得准确的手术定位、对手术器械的实时引导和术中监控。本文探讨磁共振导航应用于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初步经验、可能的并发症及应用前景。方法 使用Philip公司的0.23T开放式磁共振结合iPath200光学导航系统,对4例脑占位及4例脑脓肿患者分别施行脑活检和脓肿穿刺抽吸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穿刺针的准确定位。4例脑活检取得足够的组织样本,术后无并发症出现;4例脑脓肿术后影像资料证实脓肿腔体积缩小50%以上,1例小脑脓肿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手术所致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导航应用于脑活检和脑内囊性病变的穿刺引流,手术成功率高,对患者损伤小,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