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囿蓉  刘银  喻德富  杨婧   《护理与康复》2021,20(7):46-49
总结1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气道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方案为成立循证小组,明确患者的临床问题,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 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评价证据级别后确定最佳临床证据,并建立危重患者气道管理、氧疗流程及氧疗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氧疗效果的动态监测,进行病情预警评估.经过治疗及护理,该患者高碳酸血症得以改善,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有效,氧分压维持在62~70 mmHg,后因并发感染性休克伴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探讨左旋咪唑(LMS)对骨折创伤后机体红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选取30只成年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两组(n=15):创伤对照组(A组)与创伤用药组(B组).麻醉后,两组家兔均于小转子下方3 cm截骨并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中A组不予处理,B组于术前30 min按照24 mg/kg肌肉注射LMS.所有家兔均于术前30 min,术后30 min、1 d、4 d、7 d抽取血样,分别测定红细胞丙二醛含量;检测不同时间点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R),以及血流变性、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等. 结果 红细胞免疫在术后30 min、1 d、4 dRC3bRR、NTERR B组比A组同时相高,而RICR B组比A组同时相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项指标A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在术后30 min、1 d、4 d红细胞中丙二醛均比术前高,同时B组比A组同时相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创伤能引起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增强,流变性变差;LMS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红细胞生物学行为,即可能对于降低骨折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柱状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环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柱状髂骨植入融合,颈托外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中2例,无效1例;JOA评分由术前(9.3±2.1)分上升至术后的(15.4±1.6)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是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减压彻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恢复好,费用低等优点;术后需较长期外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Ⅳ ~Ⅴ型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Ⅳ ~Ⅴ型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LCP组(30例)和PFN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优于PF-LCP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PF-LC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PF-LCP组(P<0.05);同时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LCP组(P<0.05).结论 PFNA术式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Ⅳ ~Ⅴ型骨折患者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PF-LCP术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在术中复位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18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中先将肱骨近折端复位,用1枚锁定螺钉将锁定钢板近侧部固定住近折端,然后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复位远折端。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块术中均得到快速、有效复位。术后4周、8周、3个月、6个月摄片X线复查,骨折端无移位,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按照Neer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在术中能快速、有效复位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块。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32例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手术前1d、手术后1、4、7、14d清晨空腹抽血5mL,用LG—R-80A型血粘度仪检测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改变。结果血流变学术后明显改变,主要表现在: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术后1、4d与术前1d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逐渐升高,术后7d达高峰,差异显著(P〈0.05),术后14d接近术前水平;术后1、4、7d全血还原粘度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1d较术前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刚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并于术后4d接近术前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术后1、4、7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14天接近术前水平。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呈高粘滞状态,1周达高峰,两周逐渐恢复。术后早期红细胞流变性显著降低,可能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维生素E(VitE)、1,6-二磷酸果糖(FDP)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防治作用。[方法]膝关节退变伴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术前应用维生素E组、术中应用FDP组及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组。每组15例,在手术前、术后1、3、5、7d抽取血样,测定红细胞中丙二醛(MD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含量。[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红细胞中MDA的含量明显比术前增高(P<0.05),而Cu-Zn-SOD的含量明显比术前降低(P<0.05);术前应用VitE联合术中应用FDP比单纯应用VitE或FDP能在围手术期更有效地保护红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的损伤(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应提倡术前服维生素E和术中用FDP,以预防围手术期氧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等有害因子对红细胞的破坏,以及因红细胞损伤可能出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LCP组(30例)和PFN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优于PF-LCP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PF-LC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PF-LCP组(P<0.05);同时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LCP组(P<0.05)。结论 PFNA术式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患者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PF-LCP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椎管骨块占位程度分为前入路组(23例)和后入路组(35例)。分别行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植骨融合时间、脊柱矫正角度丢失度数、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前入路组分别为(205.7±30.1)min、(1 030±110.5)ml、(650.0±42.5)ml,后入路组分别为(110.4±25.8)min、(460.8±40.3)ml、(180.8±76.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两组A级均有1例无恢复,余均有1~2级的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前入路组为(3.4±1.3)个月,后入路组为(4.8±1.1)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矫正角度丢失度数:前入路组为2.0°±1.0°,后入路组为5.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方式应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及椎管受压程度,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前入路或后入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