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大肠艾希菌(艾希菌)进行随机引物PCR(AP—PCR)法基因分型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161株艾希菌进行AP—PCR法基因分型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同时对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161株艾希菌共得AP—PCR型120种;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确实存在。结论AP—PCR法可对艾希菌有效分型并可用于艾希菌医院内感染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随机引物PCR法基因分型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随机引物PCR(AP-PCR)法基因分型。方法:以单一随机引物及优化的反应体系对临床分离的199株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进行AP-PCR分析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结果:199株临床分离K.pneumoniae共得158种AP-PCR型。结论:AP-PCR法可将K.pneumoniae分型158种。  相似文献   
3.
细菌L型研究现状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袁著忻叶明亮细菌L型是1935年由Krienberger在念珠状链杆菌的培养物中首先发现的。由于当时他在Lister研究所工作,故取其第一个字母L而命名。由于细菌L型是由细菌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军队人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军队人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速率法检测ALT。初检、复检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由不同人员分别操作。结果:采集血液12427份,初、复检不合格者分别为363份和226份;ALT单项不合格者为370份。结论:必须严格执行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初检、复检两次检测的规定;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合理进餐的宣传教育,降低假阳性率,确保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5.
6.
四氧化二氮致大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改进型静式吸入中毒方法-大体积布毒,采用固定间隔时间、多次小体积补充毒剂的方法,并以此建立大鼠四氧化二氮急性肺水肿模型。研究表明:在30min吸入中毒期间,中毒浓度具有良好的浓度稳定性,通过肺重系数的测定及肺脏病理组织学观察证实,该急性肺水肿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临床输血的发展,尤其是1998年国家颁布《献血法》后,为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依法采血、安全用血提供了法律依据。临床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已蔚然成风。应用血液成分分离技术治疗患者,已成为输血业务的新领域。早在1909年Fleig首次为尿毒症患者进行了血浆置换术。1965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台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并成功地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1]。国内的采浆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1991年曾召开过全国性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的学术会议[3],但直到1998年后,国内才逐…  相似文献   
8.
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然后再根据临床需要输给病人。它具有纯净度高,效果好,便于保存及运输等特点,同时一血多用。成分输血率的高低,是衡量医院输血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卫生部近期下达通知并明文规定:三甲医院成分输血率要达70%以上,二甲医院要达到50%以上,医院等级评审或复审中,成分输血率不达标者,实行“一票否决”,并在此评审周期中不得再次参加评审。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发展成分输血的高度重视。但在1996年卫生部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2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各4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39.31±6.04)、(31.83±6.33)ng.mL-1,tmax分别为(2.00±0.83)、(2.25±0.70)h,t1/2分别为(14.12±4.55)、(15.13±4.66)h,AUC0~72分别为(449.14±101.12)、(430.25±118.10)ng.h.mL-1,AUC0~∞分别为(457.09±105.92)、(439.40±121.83)ng.h.mL-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8.75±23.06)%。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并且总体预后不良。Hippo通路作为最经典的感知细胞极性和密度、机械信号转导并促进细胞增殖、器官发育的调节器,能够促进包括原发性肝癌在内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YAP作为Hippo通路的经典核效应器在原发性肝癌中显著上调,并且促进原发性肝癌耐药的发生。原发性肝癌中Hippo信号通路的失调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联系,Hippo信号通路作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影响原发性肝癌耐药的发生机制,这对于探索新的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