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品管圈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品管圈活动中,在活动前对参与活动的10名医护人员进行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问卷调查,设定品管的目标值,干预后对参与者再次进行调查并测定目标达成率.结果 干预后,10名参与者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生活满意度[(25.7±2.3)分]和幸福感[(64.6±6.8)分]均高于干预前[(14.0±4.1)分和(41.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99、-9.816,均P<0.05),目标达成率为106.5%.结论 积极心理学能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对品管圈活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人员14 520名,均进行血脂检测和体重指数计算,对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血脂异常检出率与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两者均异常率分别为29.54%、20.47%和13.11%,女性三者异常率分别为8.74%、9.26%和4.31%,男性血脂异常率均高于女性;男性体重指数异常率分别为23.42%和2.58%,女性分别为7.14%和1.24%,男性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性别在血脂及体重指数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0~50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血脂和体重指数异常所占比例均最高.随着体重指数升高,血脂异常检出率也随之升高.结论 体重指数与高血脂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序贯化放疗治疗肺鳞癌的临床应用。方法74例入选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 =37)和对照组(n =37)。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实验组在化疗基础上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化疗方案以21 d 为1个周期,接受4个周期化疗,化疗的第1周期同期对原发病灶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实验组有效率为54.1%,疾病控制率为81.1%,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分别为73.0%、64.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恶心呕吐,实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程度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序贯化放疗治疗肺鳞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泌尿系统结石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结石分析了解泌尿系统结石的成分及分布规律,为治疗和防止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法分析化学成分,采用定量法测定钙、镁、磷、蛋白、草酸盐含量.结果与结论123例结石种类依次为草酸盐结石(69.9%)、磷酸盐结石(46.3%)、尿酸盐结石(37.45%).肾、输尿管结石以草酸盐、磷酸盐及纯草酸盐为主,提示输尿管结石多非原发性结石.膀胱结石以纯尿酸盐和尿酸盐、草酸盐、磷镁胺混合石为主.肾、膀胱结石的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P<0.001),上下尿路结石的发病机理不同.含磷镁量高的结石含蛋白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纯草酸盐结石含草酸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 E 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和钙磷代谢紊乱状态的影响。方法本院2014年1~6月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维生素 E 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终末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血钙、血磷、1,25-(OH)2D3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血清 IL-6、IL-8、CRP、TNF-α、MDA、AOPP 和血磷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SOD、GSH-PX 、血钙和1,25(OH)2D3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出血,感染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维生素 E 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状态,维持其钙磷代谢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血管病人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75例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患急性者245例,其中急性脑出血96例,急性脑梗死14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0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85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均以免疫速率散射测浊法测定其Hs—CRP的水平。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阳性率为75.64%:其中急性脑梗塞阳性率为75.17%,急性脑出血阳性率81.2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阳性率60.00%。脑卒中患者Hs—CRP的水平为(8.91±7.31)μg/L,与正常对照组[(1.09±0.12)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s—CRP分别为(8.53±7.41)mg/L、(10.63±7.91)mg/L,脑出血组显著高于脑梗死组(P〈0.01)。大梗死患者的Hs—CRP比小梗死升高明显(P〈0.01),分别为(11.39±2.51)mg/L、(7.38±2.70)mg/L。部分病例10天后复捡Hs—CRP结果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病情的康复相一致。结论Hs—CRP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有关,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Hs—CRP浓度可以为临床评价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Hs—CRP水平增高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脑卒中转归的评价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玻片离心法及不同离心速度在脑脊液(CSF)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用DB-CC型仪器玻片离心机离心脑脊液样本,观察在不同离心速度条件下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比较仪器玻片离心法、自然沉降法和传统离心沉淀法对CSF白血病细胞检出阳性率。结果 DB-CC型仪器玻片离心机在700r/min和850r/min离心6min时离心细胞形态最佳,随着离心速度加大,细胞形态改变程度增加。玻片离心法对CSF白血病细胞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传统离心沉淀法和自然沉降法,玻片离心法与传统离心沉淀法及自然沉降法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玻片离心法对CSF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检测简便、快速,统计学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12蛋白芯片系统定量检测12种肿瘤标记物在常见的11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学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为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用C-12定量检测临床初诊为肿瘤的宋手术的患者382例、健康人组445例、普查组1685例、术后组62例的12种肿瘤标记物。初诊肿瘤患者全部经病理证实。结果经病理证实确诊为恶性肿瘤组的12种肿瘤标记物血清学表达情况较其他3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C-1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5.1%,特异性90.3%,阳性预测值96.5%,阴性预测值68.4%,有效性88.7%。同阳性率最高的CA125、CE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12蛋白芯片联合检测12种肿瘤标记物提高了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为正常普查人群和处于亚临床阶段的患者恶性肿瘤病尽早检出和鉴别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动态观察12种肿瘤标记物的血清学表达情况,为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转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C和PS活性、APCR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间的关系。方法对804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及168例健康对照组行PC、PS,APCR检测。结果在缺血性中风组,PC、PS活性分别为115.8%±125%和112.6%±138%明显低于出血性中风组的119.2%±13.3%和112.1%±16.5%,对照组的120.2%±12.8%和122.4%±15.8%,P<0.01。进一步比较发现,<45岁的缺血性中风组的PC、PS分别为54.67%±8.9%,40.49%±9.1%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S在45岁以上的缺血性中风组为119.2%±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4%±45 8%,p<0.01,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APCR总发生率66%(64/972),其中缺血性中风组为7.14%(46/644),出血性中风组为625%(10/160),p>0.05,45岁以下缺血性中风组APCR的发生串46.3%(25/5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PC、PS活性降低,APCR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与45岁以下的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