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J����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炎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化脓性炎症 ,多为全身脓毒败血症的局部表现 ,临床极少见。本文重点论述非化脓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和慢性甲状腺炎 )。1 亚急性甲状腺炎本病名称很多 ,如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假结核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因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常见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发病急 ,伴低热似乎支持这一理论。但另有人[1] 研究认为 ,他们的试验没有证实血清抗病毒抗体 (serumantiviralantibody)滴度有意义的变化。针吸活检…  相似文献   
2.
�ֻ��ͼ�״�ٰ����������ʽ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滤泡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由于生长缓慢,病期长,病人无任何不适,常在无意中或体检中被发现,多延误治疗时机,导致肿瘤难以彻底切除或复发转移,以及严重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病人获得较其他恶性肿瘤好的疗效。由于这些特殊的临床表现,临床医师很难确切掌握其真实的病情进展及不同的外科治疗方式后的动态变化情况,这些因素制约了其正确评价疗效,从而造成了多年来在外科治疗原则上存在着一些意见分歧。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供同道们讨论。  相似文献   
3.
角化棘皮瘤为一种可自然消退的皮肤良性肿瘤。由于该病从临床到病理很容易与鳞癌相混淆,鉴于对口角部角化棘皮瘤报道甚少,现报告9例于下,并介绍一种双三角形皮瓣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p53、nm23蛋白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p53,nm23蛋白状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6例甲状腺癌标进行p53、nm23蛋白检测,并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中p53蛋白阳性率33.72%,各病理类型间阳性类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部副交感性副神经节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1956-1998年,共收治颈部副交感性副神经节瘤68例,63例经手术治疗。60例为颈动脉体瘤,其中2例恶性;3例迷走神经体瘤,其中1例为异位。动脉外膜下肿瘤出术33例(占52.4%),单纯肿瘤出1例;肿瘤大部切除10例(占15.9%);肿瘤合并分歧部切除19例(30.2%),术后脑血管并发症3例。肿瘤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前,需行颈动脉压迫锻炼,微机脑血流图(CREG)监测,波幅差≤30%的合格标准,恶性或未切除彻底术后补加放疗。  相似文献   
6.
以往在冰冻切片所作的免疫学研究证实在Warthin氏瘤淋巴样组织内存在许多补体受体结合细胞,然而在细胞混悬液内研究T细胞和表面免疫球蛋白结合细胞还未见报告。本文研究了2例Warthin氏瘤混悬液细胞表面标记。很多形态学研究证明,Warthin氏瘤是发生自淋巴结内异位导管上皮。在胚胎的腮腺区淋巴结内和典型的Warthin氏瘤临近的淋巴结内均可查见这些导管组织。本文观察了正常淋巴结结构,如包膜下淋巴窦和发育良好的皮质旁区,证实以上发现。细胞表面标记的研究愈来愈多地用来表示淋巴细胞群体的类别,  相似文献   
7.
1906年Crile首创颈淋巴清除术,几十年来不断改进日臻完善。由于它对头颈部转移癌的显著疗效,已被公认为经典的手术方法。以往传统的观点认为,颈淋巴系统与颈内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切除术手术难度大,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合并症多。罂粟碱系脑血管扩张药,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而降低脑血管阻力。笔者将其应用于术中治疗及预防术后发生脑缺血,效果理想。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我院头颈科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行颈动脉手术患者中4例,其中颈动脉瘤和颈动脉体瘤各2例。年龄32~58岁,男性3例,女性1例。 1.2 用药方法 一般于阻断颈总动脉前给以罂粟碱静脉点滴,剂量为1~4 mg/min(每500ml液体加入罂粟碱30~60mg,每分钟30~60滴)。术后为防止脑血管痉挛,采用罂粟  相似文献   
9.
异位脑膜瘤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对异位脑膜瘤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5例异位脑膜瘤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5例均经手术治疗,2例多发异位脑膜瘤术后附加放疗,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异位脑膜瘤属罕见肿瘤,其发机理复杂,可能为异位蛛网膜细胞的存在,加之内外环境变化及刺激所致,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增生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62.7%,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或P<0.05)。(2)在甲状腺乳头状 nm23-H1在Ⅰ型、Ⅱ型、Ⅲ型间及包膜内型、腺内型、腺外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3)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状癌的发和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检测nm23-H1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肾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