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片,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压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径(LVSSVI)、左室舒张内径(LVEDVI)和左心室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的比值(E/A)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并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昏迷31天的老年全身性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救治。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10余年,由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继发全身性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和MODS,累及的器官包括肾脏、肺、心脏、胃肠、肝脏、造血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昏迷,经综合性治疗救治成功。认为尽快补足血容量,及时应用速尿及血管活性药物在老年MODS时ARF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中老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I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病史、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15例;1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均确诊(其中包括超声心动图确诊的8例);经导管弹簧圈栓堵治疗5例,外科手术治疗10例。随访3个月至7年均存活,无不适症状。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一经确诊,应积极治疗,首选介入治疗,即经皮弹簧圈栓堵术,其方法可靠、创伤小、方便、有效、安全;其次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也是可靠、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蒜素胶囊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拟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大蒜素组(n=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蒜素胶囊口服,每次40mg(2粒),3次/d,共3个月.分别于PCI术后即刻和3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水平;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所有患者PCI术后随访1年.结果 对照组和大蒜素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FMD水平和血清NO、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大蒜素组患者FMD显著改善[(8.2±2.4)%比(6.4±2.3)%,P=0.013),血清NO水平升高[(147±32) μmol/L比(112±24) μmol/L,P=0.009],ICAM-1水平下降[(182±21)μmol/L比(232±29)μmol/L,P=0.021].PCI术后1年,大蒜素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5%,显著低于对照组(17.2%,P=0.022).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口服大蒜素胶囊可改善临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大蒜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时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肺栓塞 (PE)动物模型的建立 ,评价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随机编号 ,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8头 ,平均体重 16 1± 1 4kg ;建立模型前均行肺灌注显像及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CPA) ,取自体猪血 2~ 5ml制血栓 ,通过右心导管将栓子加压注入肺动脉 ;建立PE模型。建立模型后及溶栓治疗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及CPA ,前后采集条件一致。结果 :8头猪造模前CPA均正常 ,肺灌注显像 1例左肺放射性分布不均 ,肺灌注显像特异性 87 5 % (1 8)。 7例存活的模型猪 ,5例造模成功 ,2例不明显 ;以单侧肺观察 ,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 ,肺灌注显像诊断PE灵敏度 10 0 % ,准确率 90 %。 1例肺动脉造影正常 ,肺灌注显像为亚肺段栓塞 ,与尸检肉眼病理所见一致 ,溶栓后恢复正常血流灌注 ;如果以溶栓治疗有效为标准则准确率增至 10 0 %。溶栓疗效观察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二者结果一致。 1例CPA溶通 ,肺灌注显像部分改善 ,尸检证实为部分坏死、实变。结论 :肺灌注显像诊断PE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肉眼病理所见完全吻合。可作为肺动脉造影前的筛选 ,及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雷米普利治疗3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和耐受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1周的清洗期后给予雷米普利2.5~10mg/d常规剂量,疗程为8周,测定治疗后目标血压.结果治疗8周后收缩压下降了28.9mmHg,舒张压下降了20.2mmHg,平均压(舒张压+脉压差/3)下降了23.4mmHg.结论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合并有低LDL-C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后,他汀类药物对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合并有低LDL-C血症并同时具备PCI指征的ACS患者2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PCI术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16例(他汀组),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04例(常规组),分别测量PCI术前及PCI术后6 h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估2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他汀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前cTnI、CK MB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组患者术后CK MB、cTnI较常规组明显降低[(14.2±5.78 U/L vs(47.3±1 6.4)U/L,P<0.05;(0.36±0.1 2)μg/L vs(1.33±0.47)μg/L,P<0.01]。2组患者的hs-CRP水平及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合并有低LDL-C的ACS患者实施他汀类预处理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相关。但是这种预处理对于PCI术后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没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6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1984年至2002年,应用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CAF 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5个月至71岁。其中51例为单纯性CAF,10例伴其他先天性畸形。单支娈管起源于左冠状动脉26例,右冠状动脉29例。结果:8例未进行有创干预治疗。4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治愈44例;死亡2例。均为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者。7例行导管栓堵治疗,6例治愈。1例因导管到位困难停止手术。结论: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瘘主要确诊手段。外科手术和经导管栓堵术闭合冠状动脉瘘均安全有效,应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年龄≤35岁的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胸痛在北京安贞医院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8~35岁青年非吸烟患者393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对两组中高尿酸血症以及其他冠心病易患因素分布进行对比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青年非吸烟人群中,冠心病患者共246例,非冠心病患者共147例。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组中比例明显升高(33.5%vs.19.4%,P0.01)。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376.04±91.63)vs.(354.62±82.71)μmol/L,P=0.02]。Logistic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846,95%CI=1.086~3.140,P=0.024)。结论:高尿酸血症是35岁以下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患者中联合药物治疗(CMT)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49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n=716),B组(冠状动脉狭窄50%,n=448)和C组(冠状动脉未见狭窄征象,n=326)。比较患者的CMT率及CMT对预后的影响。随访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合并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MACE发生率逐渐增加(正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分别为0.9%、5.4%和11.0%,P0.001),CMT率逐渐增加(分别为95.1%、98.2%和99.4%,P0.001)。尽管CMT对MACE的影响随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逐渐减弱(交互作用P=0.038),但在阻塞性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CMT均可明显改善患者MACE(冠心病,HR:0.72,95%CI:0.62~0.84,P=0.0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HR:0.87,95%CI:0.76~0.99,P=0.046)。结论:CMT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明显低于冠心病人群。尽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M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弱于冠心病患者,但CMT仍是临床预后改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