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5-Fu-PLA-NP)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制备5-Fu-PLA-NP载药纳米微粒;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从1~10d连续检测1×10-7、1×10-6、1×10-5、1×10-4mol/L浓度5-Fu-PLA-NP和5-Fu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体外杀伤效应,并计算出2种药物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5-Fu-PLA-NP的体外累积药物释放率在7d时为75.7%,10d时达94.3%;5-Fu的杀伤效应在1~7d时呈时间依赖关系,7d后进入平台期;5-Fu-PLA-NP则在1~10d均呈时间依赖关系;7d时两者在不同剂量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Fu-PLA-NP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可延长药物对人胃癌与结肠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并且载药纳米微粒没有降低5-Fu成分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
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定向分化及脾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寻找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进行定向分化及脾内移植研究。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淤胆大鼠骨髓中干细胞群体的数量变化 ,寻找肝干细胞标记 ,免疫磁珠分离 ,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和肝再生模型的脾内移植 ,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白蛋白、AFP、CK8/18等肝细胞标记的表达。结果 淤胆鼠 β2微球蛋白阴性 (β2 m-)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数量明显增高 ,分别为 (6.17± 2 .70 ) %和 (0 .79± 0 .61) % (P <0 .0 1) ,β2 m-细胞体外培养及脾内移植均可出现肝细胞样细胞 ,白蛋白、AFP、CK8/18表达阳性。结论 β2m 细胞在体内外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 ,脾内移植是肝干细胞移植可供选择的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3.
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确认及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确定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体外培养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多种大鼠肝损伤模型骨髓中干细胞标记的细胞群体的数量变化,寻找可能的肝干细胞,免疫磁珠分离各骨髓干细胞标记的细胞群体,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清蛋白(白蛋白),AFP,CK8/18等肝细胞标记的表达。结果 各模型大鼠骨髓内β2微球蛋白阴性(β2m^-)细胞显著增高,体外培养经诱导后呈多角形细胞表现,清蛋白,AFP,CK8/18表达阳性。其他干细胞类型细胞数量变化小,体外培养未见肝细胞样变化。结论 β2m^-细胞的数量随肝损伤而变化,在体外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可能成为肝干细胞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外科治疗8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分析肠道克罗恩病(CD)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1980—2005年收治的85例CD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来CD病人呈增多趋势,术前确诊率为23.53%。肠梗阻(25.88%)、右下腹包块(回盲部肿物,10.59%)、盲肠癌(12.94%)、急性阑尾炎(4.71%)是术前误诊的几大主要原因。手术方式以右半结肠切除术(37.65%),小肠部分切除(21.18%)为主,内、外瘘及肛周CD行外科处理预后良好。结论手术仍是目前肠道CD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依病变部位和并发症类型不同而有差异,术式选择和规范化手术操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T细胞后,将CD4^+CD25^+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在体外分别单独培养及按不同比例共同培养后,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独及混合培养时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泌的水平。结果健康对照及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TGF-β均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而分泌细胞因子IFN-γ均显著低于CD4^+CD25^-T细胞(P〈0.01)。CD4^+CD25^+T细胞在体外可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且这种抑制能力呈效靶比关系(P〈0.01);但CD4^+CD25^+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在体外共培养对IL-10及TGF-β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在体外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调节发挥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α-干扰素对裸鼠移植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α 干扰素 (INF)对部分肝切除后裸鼠残肝移植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组织 (取自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肝癌细胞株Bel 740 2 )植入 3 0只BALB/cnu/nu裸鼠肝脏 ,建立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A组为对照组 ;B组行部分肝切除 (占肝脏总体积 65 % )同时每天注射生理盐水 ;C组行部分肝切除后第 1天起 ,以INF α 3 0 0 0 0 0U /d进行皮下注射。术后 3 0d处死裸鼠 ,测量肿瘤大小和重量 ,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 ,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B组肝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较A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肿瘤重量和体积亦明显增加 (P <0 .0 5 )。C组肝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较B组明显减低 (P <0 .0 1) ,肿瘤重量和体积亦明显减少 (P <0 .0 1) ,肿瘤生长抑制率达到 63 %。结论 部分肝切除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加速残肝原位移植瘤的生长 ,INF α可抑制瘤组织内VEGF的表达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同时明显抑制残肝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嗅神经髓鞘细胞移植促进大鼠横断脊髓轴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嗅神经髓鞘细胞(OECs)对脊髓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分离,纯化与体外培养2周的SD大鼠OECs,移植于12只成年SD大鼠第10胸椎横断模型的脊髓两断端;8只对照动物注入DMEM/F12培养基,移植后2周和8周进行神经嗜银染色与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组织化学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OECs移植组2周后脊髓两端在形态学上呈现初步愈合现象,组织学观察显示,移植OECs与损伤脊髓组织整合良好,再生轴突长入断端组织,8周时再生轴安全检查明显增多,OECs与再生轴突均呈MBP和NGFR阳性表达。对照组两断端液化坏死,未见再生轴突。结论:OECs移植可保护损伤的脊髓并促进宿主脊髓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8.
转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肝癌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建立表达转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的人肝癌细胞株,为研究HBX基因与肝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提供模型。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从3.2kb 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中主增HBX基因,亚克隆至逆转 功体,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其导入包装细胞系,以含病毒的培养上清感染人肝癌细胞系QGY7701,新霉素(G418)筛选,PCR与反转录PCR(RT-PCR)鉴定。结果 PCR法从HBV基因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重建大鼠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移植于缺血心肌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 实验组为将体外培养SD大鼠的MSCs经溴氮胞苷 (BrdU)标记后显微注射于结扎冠状动脉后的大鼠缺血心肌内 ,并以无血清培养基注射动物为对照组。 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并通过超声多普勒、心肌核素显像、免疫组化和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来检测心功能变化。 结果 实验组MSCs移植 4周后 ,在缺血心肌区内可发现不同分化阶段的心肌样细胞。超声检查发现实验组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 ;SPECT显示实验组心肌核素摄取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在促新生血管形成方面 ,实验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 5 )。 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可重建缺血心肌 ,增加心肌灌注 ,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囊癌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Ki-67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urvivin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胆囊癌、21例胆囊腺瘤和13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31%(32/49)和77.55%(38/49),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分别为0%和9.52%,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细胞分化程度、病理分级和转移无关(P〉0.05)。而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呈明显关联(K=0.509,P〈0.01)。结论Survivin和Ki-67均是胆囊癌高度恶性的重要指标,但Survivin表达可能与胆囊癌预后无关。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