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 :作者自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大流量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16例。结果 :随访 10~3 4个月 ,16例化脓性膝关节炎全部治愈无复发。随访关节功能结果优秀 13例 ,良好 2例 ,差 1例。平均治疗时间7 1d。结论 :根据化脓性膝关节炎不同病理改变时期 ,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损伤小 ,治疗时间短 ,恢复快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兔MSC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骨修复材料对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MSC)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各材料组兔MSC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se,ALP)的活性和染色、细胞贴壁率及I型胶原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材料对细胞贴壁率及促增殖作用的影响总体上由强到弱依次是:对照组2→实验组→对照组1[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对照组3→单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各组细胞的I型胶原表达水平和ALP活性由强到弱依次是:实验组→对照组3→对照组1→对照组2→单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可显著保进MSC贴壁率和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关节软骨细胞三维支架双相接种体外生成软骨组织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联合应用自制生物凝胶和三维支架材料,建立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三维支架双相接种技术,并对其构建生成组织工程关节软骨的效果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幼兔关节软骨细胞,于培养瓶中接种、培养,收集第1代软骨细胞,以2.5×107/ml加入液态的自制生物凝胶液中充分混均,制成细胞-凝胶混悬液,接种于CPPf/PLLA(caliumpolyphosphatefiber/poly-L-lacticacid)三维支架材料中,经固化后形成工程化组织块,体外连续培养4周。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二甲基亚甲蓝显色法定量检测硫酸糖胺多糖含量。结果(1)细胞-凝胶混悬液接种后完全充满CPPf/PLLA支架的孔隙,固化后三者很好地形成一个工程化组织整体。构建的工程化组织块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够保持其初始外形,而且能保持种子细胞稳定的三维均相分布,无细胞脱落现象。同时,硬度亦不断增加,有弹性,表面湿润、光滑。(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软骨组织的形成是由外周向中心进行。培养2周后,逐渐形成富含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具有典型软骨组织结构的成熟工程化软骨。同时,Ⅰ型胶原逐渐转为阴性,支架材料亦不断降解。4周时硫酸糖胺多糖含量平均为(15.70±2.00)mg/g(湿重),为天然关节软骨的30%以上。结论种子细胞的三维支架双相#0; 相似文献
4.
加强软骨与骨组织工程中关键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杨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3):263-265
在体外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器官,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心中的梦想。20世纪80年代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工程材料学等基础学科的深入发展,科学家开始大胆探索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医学难题,“组织工程”的概念由此产生。组织工程学是应用工程学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替代物,以恢复、维持或提高受损组织功能的一门新学科。 相似文献
5.
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160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 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160例直肠指诊阳性和 (或 )PSA >4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 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即在标准的经直肠超声引导 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同时 ,增加前列腺中间部位及前列腺两侧旁正中线远侧的穿刺点数 ,共穿刺活检 13点。将增加的 7点活检部位病理结果与标准的 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进行比较。 结果 160例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者 5 6例 ( 3 5 % )。 5 6例患者如按 6点穿刺方法 ,将有 12例患者漏诊 ,占 2 1%。 1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 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对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作用。方法:作者自2000年9月-2001年3月间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6例,随访20-26个月。结果:6例化脓性膝关节炎全部治愈,关节功能优秀5例,良好1例,无复发。平均治疗时间15.8d。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效果好,损伤小,时间短,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复合多孔生物材料在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诱导成骨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聚磷酸钙纤维(CPPf)/聚乳酸(PLLA)的复合多孔生物材料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FHN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在激素诱导性兔FHN模型上行坏死病灶清除术,以该种材料充填骨腔,术后行股骨头X线摄片,组织学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1)X线片显示,术后2周充填物周围出现透光区,以后充填物的高密度影降低;12周充填区密度与周围骨质基本一致。(2)组织病理大体观察,术后2周充填区周边出现反应带;6周周边反应带基本消失,有骨小梁长入充填区;12周骨小梁已布满充填区;(3)光镜观察,术后1周充填区周围,间充质细胞大量增生。新生组织形成,开始且持续呈网状长入充填区,2周周边有新骨产生,以后不断增加并向充填区中心延伸,网状腔隙逐渐缩小,12周充填区广布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结论:CPPf/PLLA多孔材料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适宜新组织长入,吸附有BMP-2和TGF-β1的CPPf/PLLA多孔隙材料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胶原凝胶包埋软骨细胞复合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支架异体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胶原凝胶包埋软骨细胞复合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CPPf/PLLA)支架异体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胶原凝胶包埋的软骨细胞接种CPPf/PLLA支架构建的复合物体外培养3周,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将复合物异体移植入兔关节软骨缺损,术后4、8、12周取材,从大体、组织学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对再生软骨组织进行评价。结果复合物体外培养3周,细胞被大量基质包裹,在支架内分布均匀;新形成的组织为透明软骨样组织、表面光滑且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基质内有Ⅱ型胶原分布。结论胶原凝胶包埋软骨细胞接种CPPf/PLLA支架的方法能提高细胞一支架复合物构建质量,胶原凝胶复合CPPf/PLLA支架可作为软骨细胞载体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不同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不同荧光蛋白标记方法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病毒和质粒转染两种方式进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G418筛选培养3周后,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和贴壁率的变化。结果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C1均可以成功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G418筛选培养后,细胞表达明显的荧光蛋白,其阳性率增加。pLEGFP-N1标记组细胞倍增时间为(34.9±1.2)h,pDsRed2-C1组为(36.1±1.4)h,未标记组为(33.8±0.5)h,3组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荧光蛋白标记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合理应用不同荧光蛋白及其表达载体将成为深入研究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骨形成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对兔尺骨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外源性骨形成蛋白(BMP)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36只日本大耳白兔,体重3.5~4.5kg。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TGF—β组、BMP组和TGF—β BMP组,每组9只。采用兔尺骨骨折模型,在骨折局部将聚乳酸(PAL)为载体制备成TGF—β/PAL、BMP/PAL、TGF—β BMP/PLA缓释系统,手术当天将各缓释系统植入骨折区,对照组在相应部位置入PAL,术后50天取材,通过三点弯曲法测骨折愈合后整体骨弯曲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取断端密质骨,用三点弯曲、压缩和拉伸方法测骨试件的材料力学特性的变化,同时测骨痴的几何参数和骨密度的变化来对骨折愈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尺骨的几何参数,整体骨弯曲的破坏载荷、极限强度和弹性棋量,骨试件的弯曲、压缩和拉伸的极限强度,以及弯曲和压缩的弹性棋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 BMP组高于TGF—β和BMP组;TGF—β组高于BMP组,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密度方面,各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兔骨折周围局部应用外源性TGF—β和BMP可促进骨痴形成,增强骨折愈合后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强度,TGF—β的作用优于BMP,联合应用优于单用一种生长因子,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