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完全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外科学 | 13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直肠粘膜保护剂治疗痔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研究含直肠粘膜保护剂的肛门栓剂治疗痔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3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组使用含直肠粘膜保护剂的肛门栓剂,对照组使用无粘膜保护成分的栓剂。结果(1)开盲后研究组60例,对照组63例。2组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2)在治疗48h后,研究组疼痛、出血及瘙痒的减轻程度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7d后,研究组的疼痛、出血、水肿、糜烂和瘙痒的减轻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直肠粘膜保护剂的肛门栓剂对痔发作有明显的疗效,未见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手术/创伤后外周静脉血内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和创伤病人外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及其与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偶氮显色鲎试验检测50例健康成人及51例不同手术/创伤病人外周静脉血的内毒素。结果(1)此法检测内毒素可达微量(10-2Eu/ml,n=5),重复性较好(CV=2.29%,n=5)。(2)本法测得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内毒素<0.033Eu/ml,与国际水准一致。(3)病人术后3天内毒素升高(P<0.01)。(4)病人外周静脉血内毒素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R2=0.667。结论本法测定血微量内毒素是可行的。外周静脉内毒素水平随创伤程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手术后患者脏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消化道手术患者按随机表分别予以肠外营养(PN组)、基础型肠内营养(EN组)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GLN组)。3组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至术后第11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92.0kJ·kg-1·d-1,0.2gN·kg-1·d-1)。观察脏器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及预后指标。结果(1)PN组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较其他2组为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11~0.24);(2)PN组CD3+、CD4+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的比值术后第11天低于术前水平,且其手术前后的差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4,0.001,0.006)。GLN组术后第11天与术前CD25+细胞百分比的差值明显高于PN组(P=0.01),比较EN组也有增高趋势(P=0.07);(3)术后第11天PN组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M)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4,0.05),而其他两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4)术后第11天,PN组患者血浆游离谷氨酰胺水平明显低于EN组和GLN组(P=0.001);(5)EN组的营养药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01)。结论PN组患者有较多一过性肝功能损害。在本研究条件下,肠内营养支持后可减轻免疫功能抑制,谷氨酰胺强化后这种免疫功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5.
谷氨酰胺双肽对严重烧伤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双肽对烧伤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 3 0例烧伤面积 3 0 %~ 70 % ,Ⅲ度面积 >2 0 %TBS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研究组于伤后 1~ 12d口服谷氨酰胺双肽粉剂 0 .5 g·kg-1·d-1,对照组给予等量甘氨酸作安慰剂。检测两组伤后 1、12d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及 1、3、6、12d血浆内毒素的浓度 ,记录 3 0d创面愈合率和总住院日。 结果 伤后第1天两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较正常值 (65 9.5± 3 5 .0 ) μmol/L明显下降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第 12天对照组谷氨酰胺仍处于低浓度 (4 0 1.67± 65 .42 ) μmol/L ,而研究组 (5 93 .47±68.5 1) μmol/L则接近正常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血浆内毒素浓度伤后第 1天较正常值 (0 .0 3 3Eu/ml)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第 3天研究组内毒素浓度为 (0 .0 47± 0 .0 17)Eu/ml低于对照组 (0 .10 7± 0 .0 3 8)Eu/ml(P <0 .0 5 )。 3 0d创面愈合率研究组 (91± 6) %明显高于对照组 (85± 8) % ;而研究组平均住院日 (5 2± 11)d明显低于对照组 (67± 2 1)d。 结论 口服谷氨酰胺双肽可以维持烧伤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 ,降低血浆内毒素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口服微循环调节剂治疗急性痔发作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应用微粒化的高度香叶木甙(爱脉朗)治疗急性痔发作。方法 92例患者参加本研究。随机、双盲的研究计划经伦理财批准,有书面知情同意。研究组用香叶木甙,对照组用安慰剂,疗程为7d。结果 90例患者完成了全过程、数据输入电脑后开盲。开盲后研究组为47例,对照组为43例。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也未出现血液系统、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在第7天时复查发现:(1)疼痛症状消失的患者在研究 相似文献
7.
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 76 %泛影葡胺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分 3次间歇注入 76 %泛影葡胺 ,每次 6 0ml。结果 16例患者在首次注入泛影葡胺后 4 8h开始有肠梗阻缓解征象 ,4~ 7d内痊愈 ,占 6 9.5 %。 7例患者 3次注入泛影葡胺后无效 ,继续保守治疗 ,13~ 19d内痊愈 ,占 30 .5 %。结论 经胃管注入高渗透压的 76 %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的新途径—经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就经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方法,并发症等进行调查比较,证实它是感染性关发症最少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粘膜屏障损害与肠外和肠内营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粘膜有500万个绒毛,总面积约10m。在创伤、手术、放疗、化疗、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表现为肠粘膜萎缩、通透性增高。在创伤及重度感染的患者,因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的介导及细菌内毒素的作用,肠粘膜水肿,肠绒毛高度降低,肠系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并加速细胞凋亡,导致肠功能障碍[1,2]。 肠功能障碍后,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丧失,肠液大量排出,造成脱水,进一步加重时,肠液进入第三间隙及腹腔,造成体液丢失,细菌和毒素移位,可发展成为肠… 相似文献
10.
硫喷妥钠与异丙酚在小儿心脏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观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给予硫喷妥钠、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0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VSD+PH)患儿随机分为硫喷妥钠5mg·kg-1(A组)、异丙酚2mg·kg-1(B组)和对照(C组)三组,于转流前(Ⅰ朗)、停循环时(Ⅱ期)、再灌注始(Ⅲ期)及术后24h(Ⅳ期)分别抽取颈内静脉、桡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并测定乳酸含量(LAC)及肌酸激酶BB(CKBB)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计算脑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脑氧摄取率(Co2ER)。结果 Ⅲ期各组LAC水平最高,并以A组较为明显;脑氧代谢在Ⅱ期各组Ca-vO2、CO2ER均较其余各期低,其中B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A组和C组;Ⅳ期时,各组Ca-vO2、CO2ER均有所恢复。 各组在Ⅲ期CDBB和Ⅲ、Ⅳ期NSE均有上升趋势,B组增高幅度最低。结论 异丙酚用于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