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短期运动干预方案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住院患者外科术前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08至2018-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合并T2DM拟实施手术的住院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强度间歇运动组、低强度持续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对运动组患者进行为期3~5 d不同强度和方式的运动干预;相同条件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术前基础护理和常规宣教。随即通过生化检查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干预前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敏感指数自然对数(lnIS)以观察患者短期内血糖管控情况。结果 (1)运动组患者经过3 d运动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血糖整体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的血糖指标中除FPG外,其余各项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中强度间歇运动较低强度持续运动在患者PPG改善方面效果更为显著(P<0.05)。(2)运动干预方案实施5 d后,低强度持续运动组患者血糖指标中PPG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强度间歇运动组患者除FPG外,其余各项血糖指标较对照组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运动干预方案对2型糖尿病术前血糖调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DM患病率升高,外科手术患者中DM患者比例逐渐升高,占10%~20%[1-2]。手术、心理紧张等应激因素是导致非DM患者出现围手术期高血糖的主要原因[3-4]。围手术期高血糖发生率在普通外科患者中占20%~40%,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约占75%,在心脏外科患者中约占80%[5-9]。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LRYGB)前后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表达变化,并探讨该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2-02武警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的52例肥胖症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BMI为28~35 kg/m2,术后随访期12个月。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分别检测血清瘦素、脂联素、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和胆固醇(cholesterol, CH)、BMI,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1)12个月随访期间,T2DM显效率为86.5%(45/52),肥胖症治愈率为67.3%(35/52),无失访病例;(2)与术前空腹脂联素水平[(4.36±2.63 μg/ml)]相比,术后空腹脂联素水平呈下降趋势至术后3个月[(2.93±1.37)μg/ml],而升高至术后12个月[(7.36±3.70 )μg/ml,P=0.028];(3)与术前空腹瘦素值(20.79±8.75) ng/ml相比,术后空腹瘦素值明显下降直至术后12个月[(5.06±2.46 )ng/ml,P=0.005] ;(4)术后12个月空腹血糖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3);术后12个月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3);术后12个月HbA1c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2);术后12个月HOMA-IR水平明显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3);(5)术后12个月TG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3),术后12个月CH较术前明显下降(P=0.04)。结论 LRYGB后脂联素表达上调和瘦素抵抗改善是胰岛素抵抗改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1例的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应用CGMS,对照纽21例采用每天6次对照糖监测,连续7d监测两组平均血糖、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糖均值及全天胰岛素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指尖血糖监测方法相比,糖尿病病人胃转流手术后应用CGM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保留全胃、不同区段小肠转流手术动物模型,探讨术后GK大鼠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 GK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Ⅰ组:假手术组;Ⅱ组:十二指肠转流组;Ⅲ组:空肠转流组;Ⅳ组:回肠转流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结果 (1)全部GK大鼠术后均长期存活;(2)与Ⅰ组空腹血糖相比,各实验组术后空腹血糖明显下降;(3)与Ⅰ组血糖水平相比,各实验组在OGTT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4)与术前ISI相比,各实验组术后ISI增加,以Ⅲ组、Ⅳ组更为显著. 结论 成功建立保留全胃、不同区段小肠转流手术的GK大鼠模型;GBP效应区域是回肠;术后GK大鼠糖代谢改善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有关,与胃容积无关.  相似文献   
6.
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白细胞粘附并穿越微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外渗的白细胞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如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造成组织损伤.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一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白细胞经内皮迁移以及粘附分子参与白细胞粘附的整个过程.在炎症所致微循环损伤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 1( PECAM- 1, CD31) 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的必要性和选择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STME)的最佳切除范围。方法 以 31例直肠癌TME手术标本为对象 ,纵向由远及近以 5mm的间距连续取材 ,常规固定包埋 ,大组织切片机以 2 .5cm的间隔连续切片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将直肠系膜等分为内、中、外三个带 ,每带按左、右、后三个方向分为三个区 ,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的转移灶分别定位于上述九个区。结果 直肠系膜外带内癌转移 1 4例 (4 5 .2 % ) ,全部为低位直肠癌 ;远端直肠系膜 (DMR)内癌转移 2例 (6 .5 % ) ,均在原发灶下缘以远 3.0cm以内 ;环周切缘癌浸润 2例 (6 .5 % )。结论 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时 ,完整地切除直肠系膜非常必要 ;远端直肠系膜的切除应达到肿瘤下缘以远 4cm。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手术与腹腔和盆腔其它手术一样 ,要获得手术成功 ,减少手术中的副损伤 ,必须非常熟悉解剖学结构 ,尤其是比较复杂的融合筋膜与后腹膜腔和盆腔的间隙。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肠管的旋转与融合形成比较复杂的筋膜结构。升结肠、降结肠浆膜后叶与腹膜融合 ,在肾筋膜前形成Toldt筋膜 ,其后是肾前筋膜。肾前、肾后筋膜之间有双侧肾脏、输尿管、精索动静脉。观察融合筋膜在后腹膜的分布 (图 1)与不同平面结构的变化 ,可以指导外科手术选择合理的解剖层次。图 1 Toldt筋膜分布的矢状切面图在升结肠中部的横断面 (图 2 ) :左侧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中药复方TCMP-1对AEP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54只,诱发AEP动物模型,并给予TCMP-1干预,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静脉血中多形核白细胞(PMN)PECAM-1的表达。结果 (1)在AEP自然病程组中,外周循环和胰腺微循环PMN PECAM-1的表达水平在AEP 2、4 h组相近,自AEP 4 h组开始,外周循环PECAM-1的表达上调直至AEP 8 h组;胰腺微循环PECAM-1的表达下调直至AEP 8 h组;在AEP 8 h组,PMN PECAM-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AEP 8 h治疗组与AEP 8 h自然病程组中,体循环PMN PECAM-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下调体循环PMN PECAM-1的表达水平或抑制PMN PECAM-1的过度表达,可以阻止胰腺微循环中PMN与内皮细胞的粘附。(2)抑制PMN PECAM-1的过度表达是中药复方TCMP-1实现其疗效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气腹造影CT诊断腹部术后肠粘连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术后肠粘连的诊断是困扰腹部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由于腹腔粘连带细薄,在组织密度、声学等特性上无法区别于腹内其他结构,影像学显示肠粘连十分困难。现行的术后肠粘连诊断模式主要是在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病史作出的临床臆诊,确诊只能依赖于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肠粘连的直观影像学检查,临床长期无明显进展,多是根据腹腔内脏器运动受限的影像来间接反映肠粘连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