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颞骨内面神经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部疾病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MSCT)机,对15例耳部听力下降患者进行超薄层(0.5mm)、超高分辨率扫描,其中10例又行增强扫描,对扫描图像行间隔为0.1mm的密集重建,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Sum、MIP/Min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技术对耳部病变及其周围肿瘤侵犯听小骨和内耳等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VR对耳部病变及其周围肿瘤对听小骨和内耳等结构是否侵犯均可清晰显示,按显示清晰度次序,依次为VR,MPR,SSD,MIP/MinIP。RaySum和VE分别仅对内耳和听小骨病变显示效果好。结论MSCT超薄层、超高分辨率扫描,VR重建优于其他类型重建,能获得中内耳各微细复杂结构的立体图像,可非常直观而深入地观察耳部各种病变,清晰地显示肿瘤对中耳听小骨、内耳膜迷路和内听道内面听神经等结构累及情况。  相似文献   
3.
内耳内听道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MR不同扫描参数对内耳内听道的显示效果,探讨较适用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45例耳部MR检查正常者根据扫描参数不同分为三组:A组16人,扫描层厚3mm, 层间距0mm;B组14人,层厚3mm, 层间距1 mm;C组15人,层厚1mm, 层间距0 mm ;观察A、B两组2D-FSE横、冠状位和C组3D-FSE重建图像并进行双盲法对比分析.结果:尖中旋,上、后半规管冠状位显示效果佳;CPA的血管环横断位显示好;底旋和上、后半规管受有无间隔影响;前庭和内听道的显示不受方位和间隔的影响;3D-FSE图像信号增强,立体直观.结论:冠、横断位有各自的优势,总体以冠状位无间隔扫描方式较好:建议内耳、内听道以无间隔3mm层厚的冠状位T1W和T2W扫描为主,辅以T2W横断位扫描;MR水成像3D重建易于辨识理解可选用.  相似文献   
4.
眼球脉络膜转移癌的影像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描述脉络膜转移癌的CT和MRI表现,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评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脉络膜转移癌病例,其中7例经CT扫描检查,3例作MRI检查。结果:CT扫描显示眼球后部呈扁平状,均质中高密度肿块,有中度增强。MRI检查为扁平或半月状肿块,T1W呈高于玻璃体中等信号,PDW为高信号,T2W呈低信号。瘤体表面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在T1W和T2W均呈高信号。结论:CT和MRI对脉络膜转移癌等眼球内病变均可作出定位的影像学诊断。MRI对脉络膜转移癌与脉络膜黑色毒瘤的鉴别、瘤体内结构、与渗出性机网膜脱离的区分以及癌肿侵犯巩膜的情况较CT为优。  相似文献   
5.
腮腺损伤或手术后常并发Frey综合征(味觉性出汗症),但腮腺炎、颈交感神经切断术、颈部廓清术,双侧髁下骨切开术、髁下骨折复位术以及脊髓空洞症等也能发生。这种并发症常发  相似文献   
6.
7.
原发乳突区非Hodgkin's淋巴瘤一例黄文虎邹明舜非Hodgkin's淋巴瘤可涉及到身体的许多部位,发病于头颈部区域亦屡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原发于乳突区的非Hodgkin's淋巴瘤病例。患者女,64岁。3月前始觉右耳不适,无听力下降、耳鸣、头...  相似文献   
8.
鼻骨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良性肿瘤。复习以往文献及作者报导的4例,共15例。男女之比为6∶9,年龄多在30岁以上,病因尚未明瞭,有人认为是先天性错构瘤,也有怀疑为外伤者,但均未证实。其临床表现为鼻骨有局限性生长缓慢的硬块,绝大多数病例不影响鼻腔,15例中仅有一例累及鼻腔粘膜下层而引起严重鼻衄。诊断鼻骨血管瘤时常根据其X线片表现特点,如鼻骨出现局限性疏松区并侵蚀外板及向外突出。由于鼻骨血管瘤同时具有破骨及成骨活  相似文献   
9.
10.
视神经胶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视神经胶质瘤CT和MB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视神经胶质瘤16例,其中CT检查15例,MRI检查6例,CT MRI检查4例。结果16例中肿瘤位于眶内段13例,眶内段累及视神经管内2例,其中1例涉及颅内,另1例位于视神经管内。肿瘤表现为眼球后肌锥内肿块占位,梭形8例,条索状与椭圆形各3例,梨形及结节状各1例。CT检查15例,2例平扫与脑实质呈等密度,14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与视神经无法区分,增强后(13例)肿瘤大多呈轻至中等强化,1例CT扫描示视神经管扩大。MRI检查6例,3例肿瘤位于眶内段,2例涉及视神经管内,其中1例蔓延至颅内显示为视交叉前视神经增粗,另1例肿瘤位于视神经管内呈结节状;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肿瘤可强化,1例肿瘤内伴有囊性变。结论 CT与MRI均能显示眶内段视神经胶质瘤,但MRI较CT能够获得更多的肿瘤内部信息,为管内及颅内视神经胶质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