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肺炎支原体感染用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炎支原体(mp)是成人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近年来mp感染逐年增加趋势,且可累计多个系统而诊断和治疗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2002年7月-2003年7月以呼吸道疾病人住本科的4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给予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就其用药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4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MP感染中,45例有肺外并发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血尿、蛋白尿,皮疹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秒并伴有心动过速和紫绀的异常现象。早产儿易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其发生频率及其严重程度与胎龄成反比。我院儿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31例早产儿常规静滴纳络酮预防呼吸暂停,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观察急诊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好结果(MRS0-3)、差结果(MRS4-6)两类。结果 溶栓前18例(72%)患者为TIMI0-1,7例(28%)为TIMI2。溶栓后13例(72%)患者部分/完全再通,5例(28%)未再通。18例患者(72%)为好结果,7例(28%)为差结果,其中4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4例(16%)。结论 急诊动脉溶栓是可行安全的,溶栓前侧支循环、再通及溶栓后24h神经学检查上的提高(NI)与好结果密切相关,无再通与脑出血及死亡密切相关。提高动脉内溶栓临床效果的关键在于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1 020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的职业、病程和病种分布。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7月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对确诊病例按CCMD-3诊断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共调查1020例,发现职业以农民居多,占42.55%;病程以达到或超过1年的明显高于其他,而且其中以农村人口明显居多(P≤0.01);病种以精神分裂症为最高,分裂样精神病次之,心境障碍居第三位,神经症次之,应激相关障碍居第五。结论门诊初诊病人的分布受职业、病程和病种等多因素影响,与就诊患的化素质、医院的特殊情况以及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等多方面有关。加强农村地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检测。通过对临床症状恢复的时间及NBNA评分来判定药物的疗效。结果: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有缩短HIE病程的作用。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鸦片戒断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17天。孕母28岁,个体户。吸毒史一年余,成瘾8个月,孕期吸毒,烫吸精制海洛因0.1g/日。患儿系孕3产1,孕42周,顺产分娩于本院产科。出生体重3200g,羊水°污染,有羊水吸入史。生后Apgar评分,一分钟8分,五分钟10分。十分钟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产科以“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转入新生儿病房。体检,面色发绀,呼吸80次/分,急促,浅表,可见三凹征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1cm,质软边锐。肌张力高,四肢抖动,拥抱反射增强。入院后经清理呼吸道,纠酸,镇静治疗,十分钟后缓解。六小时后出…  相似文献   
8.
PTA 方法治疗15例下腔静脉阻塞的病人。术后平均随30访,57±13,51月,11例下腔静脉通畅或无症状复发,2例再阻塞或症状复发,2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PTA 治疗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对至少有一个肝静脉开放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在绒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在绒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自1993 年1 月至1999 年1 月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局部化疗、动脉栓塞的绒癌患者54 例。末次妊娠的性质来源于葡萄胎者32 例,流产后20 例,足月产后2 例。导管术前后均行妇科检查、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胸部X 线或肺部CT检查、血hCG水平测定以明确诊断和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54 例中临床分期:Ⅲa 期16 例;Ⅲb 期27 例;Ⅳ期11 例。共进行87 次动脉插管,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成功率为92 %(80/87),85 人次造影后进行子宫动脉保留导管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方法,其中36 例为绒癌耐药患者,18 例为初次化疗患者。除1 例失随访外,53 例得到随访。本组完全缓解43 例(80 .0% ) ,部分缓解6例(11 .1 %) ,死亡4 例(7 .4% ) 。6 例绒癌合并阴道或腹腔大出血成功地进行急诊动脉栓塞。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技术在绒癌临床诊治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