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星形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2 d大鼠的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传代培养于乳胶膜培养皿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牵张损伤装置,分别以50、150、250 kPa压力牵张损伤培养于乳胶膜上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用3%戊二醛固定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当用50 kPa驱动压力进行牵张损伤时,细胞结构即有明显破坏,表现为细胞间隙增宽,部分胞体和突起被撕裂;以50 kPa牵张损伤后1 h,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损伤后6 h可见线粒体致密、细胞器减少等。当牵张应力增大,星形细胞损伤程度加重,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微丝、微管明显减少,直至水样胞质或致密胞体。结论较小的应力即可致星形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脑外伤后产生广泛的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2.
5-FU多聚缓释体植入技术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多聚缓释体植入胶质瘤内化疗的临床效果,探索化疗药物的新剂型和新途径。方法在60例胶质瘤病人在开颅术中或以立体定向方式植入5-FU多聚缓释体,5-FU含量100~150mg。随访5~24周,通过影像学检查,计算肿瘤平均径。比较手术前及各随访时间段肿瘤平均径的变化,并观察瘤周水肿情况。结果38例病人术后病情稳定。无化疗不良反应。肿瘤平均径在术后5、12和24周以上均有显著缩小。其中第12周随访病例肿瘤平均径缩小最显著。肿瘤周边水肿带在开颅手术的病人比较宽,而在立体定向手术病人无明显加重表现。结论低剂量5-FU瘤内缓释体植入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下丘脑损伤后继发高渗性糖尿病昏迷10例杨开军任文德黄胜平范少康下丘脑损伤后继发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较少见,现将笔者救治的10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1~58岁,平均45.9岁.所有病例既往均无糖尿病史.重型脑外伤5例,垂体腺瘤手术2...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用X-刀治疗颅内肿瘤116例,大部分为中、小肿瘤,部分颅内巨大肿瘤采用联合开颅手术方式。随访1~6个月的结果显示,X-刀治疗后,96例(82.8%)肿瘤有影像学改变,其中部分肿瘤囊性变和缩小.对于巨大肿瘤,X-刀治疗后再手术可降低手术难度,部分病例的病理检查亦提示该结果,根据最大剂量与周边剂量之比和治疗体积与靶体积之比,进行治疗计划的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道41例非脑积水病人的腰蛛网膜下腔一腹腔分流术(LPS)。19例为颅脑外伤、颅底手术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持续性CSF 鼻漏或耳漏,其中15例例直接行漏口填塞无效,1例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开颅术,3例经同位素脑扫描证实有CSF 动力学改变而行LPS。治愈17例,余2例虽X 线片示导管位置良好,但不能控制CSF 漏而行开颅手术治疗;14例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21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145例经过开颅手术,主要行脑皮层电图监测下癫痫病灶切除术;45例经过立体定向手术,术中微电极定位,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毁损术;20例采用X刀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2例,平均随访1.5a,疗效满意78例,显著改善30例,良性15例,效差5例,无改善4例,显效率为81.8%,有效率为93.2%。结论:药物难以控制或服药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脑内缓释对脑水肿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脑内缓释给药对实验性脑水肿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采用液氮冷冻雄性SD大鼠制备脑水肿模型,测量大剂量Dex脑内缓释给药、腹腔给药及不给药的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和NOS活性变化。结果Dex脑内缓释给药、腹腔注射和不给药组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80.93%±2.27%、81.29%±2.22%和85.54%±2.69%,NOS活性则分别为(11.50±2.41)U/m l、(12.55±2.66)U/ml和(15.84±3.74)U/ml。两种给药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不给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ex脑内缓释给药对脑水肿的疗效与大剂量腹腔注射类似,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顽固性癫痫立体定向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X-刀)的随访结果,探讨X-刀治疗顽固性癫痫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12月~2000年10月对76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采用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以EEG、MRI和PET联合定位的致痫灶为靶区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周边剂量10~13Gy。所有病人随访8~16个月,定期比较治疗前后的EEG结果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X-刀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EEG明显改善或正常,同时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按国际抗痫联盟Wieser外科手术疗效分类法进行疗效判定,1~2级61.8%,3~4级21.1%,5~6级17.1%。结论顽固性癫痫采用中、低剂量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安全、显效的,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顽固性癫痫外科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辅助定位,采用低剂量射线对脑损伤后晚期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方法 32例患者依据^18F-2-氟-2-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等检查综合定位致痫灶,然后采用9~13Gy周边剂量对致痫灶行立体定向X刀放射外科治疗。随访至少1年以上,观察发作频率变化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PET表现在原发损伤脑软化病灶周围的皮层组织多呈低代谢改变,多为围绕损伤部位的多个区域,呈现多致痫灶改变。部分患者低代谢灶不仅位于原发损伤部位,还位于对冲伤的部位。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程度逐渐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经Wieser疗效评定,Ⅰ~Ⅱ级百分比为44%(14/32),Ⅲ~Ⅳ级为4l%(13/32),Ⅴ~Ⅵ级为16%(5/32)。所有患者均未见有新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ET辅助定位下,低剂量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创伤性癫痫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外科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治疗系统简介杨开军,任文德南方医院神经外科1951年Lekesell首次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之概念。该技术是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确定头部靶点的坐标位置,用高能射线单次集中照射,使靶区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传统放射治疗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