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通过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采集与分析手法运动数据,归纳肩、肘、膝和踝关节运动特点。方法:由1位施术者在头部、躯干、左右肩峰、肘关节内外侧、腕关节内外侧、前臂外侧、上臂外侧、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股骨大转子、胫骨结节、内外侧膝、腓骨小头、内外侧踝、足跟、双侧大腿、小腿胫骨外侧以及第1、2、5跖骨头、粘贴光标,对1位受试者完成1次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治疗的右手手法操作周期,重复5次,对施术者右侧肩、肘、膝和踝关节运动轨迹进行捕捉、记录、计算和分析。结果:手法操作过程中4个关节运动轨迹的趋势一致,其中肘关节的离散度最为明显。肩关节和肘关节的三维活动度明显,而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对较小,然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明显大于旋转和侧弯活动。结论:石氏伤科颈椎整复手法的上肢关节灵活性较高,而下肢关节的稳定性是重要保证,其中同侧膝关节通过屈伸活动来辅助上肢发力;红外线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建立的手法模型可以为教学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燕  吴玉云  赵文琼  张薇  陈博  张旻  庞坚 《中国骨伤》2015,28(12):1091-1094
目的:探讨传统的休息、冷敷、加压与抬高患肢(RICE)干预与仅做休息、加压与抬高患肢(RCE)干预,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以明确冷敷治疗的临床中期效益。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9例,男30例,女5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24 h,平均9 h.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RICE干预组44例,RCE干预组45例,RICE组接受休息、冰敷、加压包扎与抬高患肢的干预,RCE组不接受冰敷但其他干预相同。主要疗效指标采用Karlsson评分,次要疗效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患者满意度视觉模拟量表。安全性观测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的观察。结果:在损伤2周后,RICE组的Karlsson评分44.66±11.58,与RICE组46.67±8.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ICE组与RCE组的Karlsson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疼痛、疗效满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冷敷治疗并未能获得更大的终点效益,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冷敷影响了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下颌切牙根管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下颌切牙根管的形态特征、数量及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X线片法拍下颌切牙唇舌向、近远中向X线片 ,观察根管形态、数量、长形下凹与多根管的关系 ,测量管壁厚度。结果 :下颌切牙根管壁的厚度依次为 :舌侧壁 >唇侧壁 >近远中壁 ,中、侧切牙的根管长度分别为 (12 .96± 6.46)mm和 (11.47± 6.3 2 )mm ;中、侧切牙双根管率分别为 3 5 .9%和 2 7.5 % ;多数存在长形下凹者为单根管。结论 :下颌切牙根管壁近远中向薄 ,双根管率高 ;长形下凹的存在与根管数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6.
胃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本文通过胃癌淋巴结病理与CT对照 ,讨论根据淋巴结大小 (以 >10mm为标准 )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方法  2 4例胃癌切除和D1或D2 淋巴结清除以及术前CT检查 ,分别记录淋巴结直径大小、数量和转移阳性率。结果  2 4例胃癌手术摘取淋巴结 3 95个 ,病理证实 12 3个 (3 1% )淋巴结转移阳性。10mm以下的淋巴结占 76% ,其中 5 6%的淋巴结转移阳性 ,1~ 5mm和 6~ 9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8%和 46% ;10mm或以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 5 4%和 68%。CT检出淋巴结 174个 ,病理证实 71个 (4 1% )淋巴结转移阳性。小于 10mm淋巴结占 3 8% ,1~ 5mm和 6~ 9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17%和 3 1% ;10mm以上淋巴结转移阳性 5 0 %~ 76%。结论 胃癌小淋巴结转移率也较高 ,CT影像单纯依据淋巴结大小判断淋巴结转移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HIV/AIDS)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应用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β2 微球蛋白、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HIV/AIDS患者CD4+T细胞数量、CD4/CD8比值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明显减低(P <0 0 0 1;P <0 0 0 1)HIV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与HIV抗体阴性对照及AIDS病人相比明显升高(P <0 0 0 1;P <0 0 0 1;)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与CD4百分比 (r =0 789,P <0 0 0 1)及CD4/CD8比值 (r=0 777,P <0 0 0 1)呈明显正相关 ;HIV/AIDS患者 β2 微球蛋白高于HIV抗体阴性对照 (P <0 0 0 1)。HIV/AIDS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结论 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β2 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判定HIV/AIDS患者疾病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CT技术评价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肌肉质量。方法 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年龄在70~90岁的男性住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40~50岁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为成人对照组,10名同年龄段接受健康查体老年人为老年对照组,记录一般资料,应用CT技术扫描腹部和大腿,通过专用软件计算相应肌肉面积。结果 研究组握力(36.44±14.15)kg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77.30±22.69)kg (P=0.001),研究组小腿围(25.18±2.31)cm 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27.62±2.33)cm (P=0.006)。CT扫描显示研究组与成人对照组L3(第3腰椎)平面腹部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腹腔脂肪面积和竖脊肌总面积相近,研究组腹部肌肉面积(12 094.23±1 970.30)mm2和竖脊肌肌肉面积(1 642.60±266.90)mm2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的(17 462.00±1 600.58)mm2和(2 003.50±350.91)mm2(P=0.001, P=0.007)。L3骨骼肌指数为50.64±7.52,存在肌肉减少症(≤52.4)为66.7 %(20/30)。与同年龄正常查体老人腹部肌肉CT结果相似。研究组下肢骨骼肌面积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P=0.001),下肢脂肪和股骨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和力量明显低于成人对照组,CT技术可作为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颈动脉狭窄,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这些特征能够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1.06%,对照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10%,观察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IMT)及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对于存在此类症状患者应引起重视,以便做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诊断与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