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患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原发甲旁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老年组20例,非老年组38例;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甲状旁腺激素((173.6±40.0)ng/L和(377.6±87.4)ng/L)、碱性磷酸酶[(235.5±75.3)U/L和(517.8±84.1)U/L]等水平均较低;尿路结石(15%和42%)、骨骼疼痛(25%和50%)的发生率亦低于非老年组(P<0.05).对手术确诊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B超、CT(平扫或平扫加增强)、核素扫描检出的阳性率均较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的血钙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有1例非老年组患者术后发生永久性低血钙. 结论 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甲旁亢患者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同样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恶性嗜铬细胞瘤伴高血压危象及急性左心功能衰竭1例宗文漪,罗国春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心脏衰竭;病例报告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6.61临床病例患者,女,35岁,因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头晕、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及大汗9年于1994年11月25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及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共349例,其中合并MS者194例,观察19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以及各代谢异常组分控制达标水平.结果 老年T2DM合并MS者的比例为55.6%,体重指数(BMI)、餐后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TG)均高于T2DM不合并MS组,HDL-C低于不合并MS组(P<0.05).老年T2DM合并MS的患者中,91.2%应用药物控制血糖,以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9.3%、48.4%和36.1%;77.3%服用降压药物,以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主,分别为47.3%和46.2%;56.3%服用降脂药物,所占比例他汀类为34.8%,贝特类为71.4%.194例患者中,血糖各项均达标者占18.6%,血压整体达标者占40.9%,血脂四项全部达标者占29.3%.结论 老年T2DM合并MS的比例很高,虽然积极用药控制,但是各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率并不理想.对于血糖而言,在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观察那格列奈(A组,119例,120 mg 3/d)和瑞格列奈(B组,120例1.0 mg 3/d)治疗12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胰岛素水平、体重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能有效降低HbA1c(P均<0.01)、空腹血糖(FPG,P分别<0.01和0.05)、餐后1 h、2 h血糖(PPG1、PPG2,P均<0.01),提升餐后1 h、2 h胰岛素(INS1,P均<0.01;INS2,P分别<0.01和0.05)水平。其中对HbA1c和FPG的疗效,那格列奈优于瑞格列奈(P分别<0.05和0.01),但前者低血糖反应也多于后者。两组的体重较治疗前均略有增加;两药安全性及顺应性较好。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都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那格列奈120 mg 3/d降低HbA1c和空腹血糖的效果强于瑞格列奈1.0 mg 3/d。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肥胖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岁)使用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使用二甲双胍的228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肥胖和非肥胖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谱、肝肾功能、血乳酸、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肥胖和非肥胖老年T2DM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FBG、PBG、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和甘油三酯(TG)在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均有显著降低,且在肥胖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差异,228例患者无乳酸酸中毒发生。结论无论是肥胖还是非肥胖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降糖、调脂及减轻体重的效果,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安全性.方法 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使用二甲双胍的24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血乳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本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时间3个月~21年[(6.6±3.9)年],单用二甲舣胍治疗43例(17.7%),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者124例(51.0%),联合胰岛素治疗者76例(31.3%),均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和HbA1c水平.肌酐清除率正常者(>80 ml/min)仅占18.1%,≤50 ml/min者占25.8%,存在明显的随年龄增长肌酐清除率下降的趋势.整组人群或按肌酐清除率分组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血乳酸水平无显著变化,无乳酸酸中毒发生.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即可达到良好的降血糖效果也较为安全,年龄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禁忌证.治疗中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剂量,在一些风险人群应监测血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136例库欣综合征病人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库欣综合征病人血浆ACTH(pACTH)、血清皮质醇 (SC)、尿游离皮质醇 (UFC)、小剂量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诊断价值 ,回顾性分析了 1 36例已确诊为库欣病、肾上腺皮质肿瘤或不依赖ACTH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症 (AINAH)等患者的pACTH、SC、UFC水平及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特点。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库欣综合征患者SC和UFC(尤其SC 0 :0 0和UFC)水平升高 ;pACTH水平可明确区分库欣病和肾上腺皮质肿瘤或AINAH ;pACTH水平对库欣病诊断价值高于CT/MRI检查 ;激素昼夜分泌节律紊乱及不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是所有库欣综合征的共同特征 ,而肾上腺皮质肿瘤或AINAH则不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结果表明 ,SC和UFC水平升高、激素分泌节律丧失及不受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是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最重要依据 ,pACTH水平是鉴别库欣病和肾上腺皮质肿瘤或AINAH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放射免疫测定鼠脾淋巴细胞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宗文漪汪寅章陆思珍黄兆坚我们应用改良后的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放射免疫分析(RIA),建立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内免疫反应性ACTH(irACTH)的方法,为研究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提供有力工具。一、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体检人群疾病谱及主要慢性病的检出率提高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北京某部队三甲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共658名。依据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n=313)、70~79岁组(n=182)和≥80岁组(n=163)。提取人口社会学基本特征、既往慢性病患病史、生活方式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体检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达86.2%,人均患慢性病(2.4±1.7)种,患有≥2种慢性病者占67.0%,患有≥3种慢性病者占41.9%。其中≥80岁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达92.0%。患病率较高的前5位慢性病分别为血脂紊乱(37.1%)、前列腺增生(32.9%)、高血压(32.5%)、脂肪肝(28.5%)和白内障(17.5%)。不同年龄组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段的增加,研究对象患有慢性病种类的数量呈增加趋势(P0.001)。通过本次体检,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的检出率分别提高了7.6%、0.1%和10.0%。结论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慢病共存严重,且多种健康危险因素并存。每年常规体检和综合评估能提高主要慢性病的检出率,为早期诊治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05-04/07连续3个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23例,高血压者31例,血脂异常者14例;脑血管病者4例;吸烟及既往有吸烟史者21例,有间歇跛行症状者6例,有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26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者8例。先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查评估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以彩超为诊断标准,评价踝肱指数及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诊断指标。 结果: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彩超诊断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肢体占90%,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起及管腔狭窄≥50%的肢体占40%。②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有下肢血管病变的肢体占35%,其中踝肱指数≤1.0的肢体占27.5%,踝肱指数≤0.9的肢体占22,5%。③以彩超诊断下肢血管病变为标准。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的敏感性81.25%,特异性95.83%,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88.46%,诊断符合率90%。④彩超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组踝肱指数值明显低于非病变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彩超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以彩超相应标准为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依据,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确诊率高。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综合分析较单独应用踝肱指数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