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和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yclinD1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估计其进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血液病52例围生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S10 0A4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5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10 0A4蛋白。结果 在正常宫颈组织中S10 0A4蛋白不表达 ;在宫颈鳞癌组织中S10 0A4蛋白的表达率为3 5 .4% ( 2 3 /65 ) ;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S10 0A4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 ,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 ;阳性细胞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中亦有表达。结论 S10 0A4蛋白和宫颈鳞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S10 0A4蛋白可作为判定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人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和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激活的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13例CIN和17例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与相应的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相比较,11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作为对照。结果8例(61.54%)CIN、14例(82.35%)宫颈癌脱落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正常宫颈无端粒酶活性,CIN、宫颈癌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328±0.192、1.329±0.259和0.039±0.084,三组间端粒酶表达率和量存在显著差异。CINⅠ、Ⅱ、Ⅲ级之间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差异。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相应脱落细胞一致。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是宫颈癌的早期改变,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肿瘤浸润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3个血友病B家系进行凝血因子Ⅸ(F9)基因突变分析,并对家系中的4个高危胎儿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PCR反应和扩增后DNA直接测序技术对3个家系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F9基因的8个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先证者及携带者的基因型后取羊水或绒毛进行产前诊断。结果:3个家系患者中均检出了F9基因突变,分别为G79R(c.10487G>A)、17788DelG、IVS2+4A>T(c.6493A>T)突变,其中,17788DelG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突变。女性携带者中检测出上述位点的杂合突变。家系1和家系2中行产前诊断的男性胎儿未携带F9基因突变,家系3中女性胎儿携带有IVS2+4A>T杂合突变,出生后随访均证实产前诊断的结果。结论:F9基因G79R、17788DelG、IVS2+4A>T是3个血友病B家系的致病性突变,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对血友病B家系行有效的基因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Ishikawa及HEC-1A细胞,CCK-8方法检测二甲双胍联合或者不联合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AG1478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二甲双胍对EGFR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二甲双胍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磷酸化EGFR/总EGFR和磷酸化ERK/总ERK水平的变化。结果:1AG1478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二甲双胍能够增强其抑制作用;2二甲双胍抑制EGFR mRNA的表达;3二甲双胍能够抑制EGFR及ER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能够增强EGFR信号通路阻断剂AG1478对子宫内膜癌的抑制作用;并且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EGFR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ERK蛋白的磷酸化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既往有胎儿双肾体积增大及羊水过少孕育史,本次妊娠16周余超声提示为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及羊水过少的引产胎儿行肾脏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查,明确其病因,并为该家系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胎儿行超声检查明确其肾脏形态学改变,经遗传咨询后胎儿父母决定终止妊娠,取引产胎儿肾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通过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胎儿行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变异筛查,对胎儿及其父母行可疑致病基因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胎儿肾脏组织学检查提示为多囊性改变,未见正常的肾脏结构、肾皮质或髓质。NGS和PCR等检查明确胎儿携带INVS基因c.100+1G>A杂合变异和第3外显子杂合缺失,均为致病性变异,分别来自其母亲和父亲。结论对一个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引产胎儿明确诊断为肾单位肾痨2型(typeⅡnephronophthisis,NPHP2),对该家庭再次生育提供了精准的指导。NPHP2疾病的基因诊断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结果加强了对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病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OVCAR-3和OVCAR-8细胞中miR-338-3p过表达对MET转录调节因子(MACC1)表达及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在线医学数据库检索miR-338-3p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其靶基因;miR-338-3p和MACC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 对17β-雌二醇(E2)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阻断PI3K/Akt通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 方法:应用MTT法(10-10 mol/L、10-8 mol/L、10-6 mol/L、10-4 mol/L的E2或10-6 mol/L E2及0.1 μmol/L、1 μmol/L、10 μmol/L、50 μmol/L的LY294002)、流式细胞技术(0 mol/L、10-8 mol/L、10-6 mol/L E2或10-6 mol/L E2及0 μmol/L、1 μmol/L、50 μmol/L LY294002)观察LY294002对E2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HEC-1A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随着E2浓度的增加,Ishikawa细胞A(570 nm)值逐渐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F=3.915,P=0.043),G0-G1期比例下降(F=50.926,P≤0.001),S期比例升高(F=17.836,P=0.001);而HEC-1A细胞周期各期比例无变化(P>0.05).随着 LY294002浓度的增加,2种细胞A(570 nm)值逐渐下降并呈现时间依赖性(F=10.398,P=0.001;F=5.542,P=0.043),而且G0-G1期比例(F=32.024, P≤0.005;F=14.725,P≤0.017)升高,S期(F=30.132, P≤0.001;F=24.72,P≤0.01)比例下降.50 μmol/L和100 μmol/L LY294002作用2种细胞48 h后,凋亡细胞百分比均增加(P<0.001).结论:LY294002可以抑制E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发生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进展,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生育期妇女解脲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并探讨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医院妇产科进行孕期健康检查的1265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23名妇女解脲脲支原体感染为阳性,阳性率为41.34%,感染组第1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数≥2个,从不使用避孕套避孕,人工流产≥2次比例分别为25.05%、26.39%、46.85%、52.77%,对照组分别为9.43%、35.58%、31.54%、38.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1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人工流产是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孕套避孕是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应加强生殖健康教育,避免过早性生活,减少流产次数,避免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